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0974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包括交流电源、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计量器、微处理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均与交流电源电性连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均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主电路进一步包括磁保持继电器电路,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电路连接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和交流电源的输出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使电磁线圈中保持上次驱动脉冲所注入的磁场不变,只在需要改变触点状态时加上200ms的反向脉冲,不需要任何驱动,这就大大节省了能量,降低了消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电力或产品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或产品用于测量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等电参量的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均采用普通的非磁保持继电器切断电路技术,其包括交流电源、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计量器、微处理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均与交流电源电性连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均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一普通继电器来控制交流电源输入的通断。这种测试仪存在耗能大,故障率高,断电功能响应慢等缺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能源、故障率低且断电响应速度快的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本技术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包括交流电源、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计量器、微处理器,所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均与交流电源电性连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均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主电路进一步包括磁保持继电器电路,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电路连接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和交流电源的输出端之间。作为改进,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9、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磁保持继电器,微处理器的一输出端经电阻R18连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微处理器的另一输出端经电阻R19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连接至一+5V电源,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24连接于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25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6的发射极均接至所述+5V电源,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磁保持继电器设有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其中第一常开触点连接于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第二常开触点连接于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均为NPN型晶体管,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均为PNP型晶体管。优选地,所述电能计量器为CS5460A型电能计量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能使电磁线圈中保持上次驱动脉冲所注入的磁场不变,即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加驱动电流,只在需要改变触点状态时加上200ms的反向脉冲即可。随后不需要任何驱动。这就大大节省了能量,降低了消耗。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主电路的结构框图;附图2是本技术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新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如图I 2所示,基于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大负载断电功能的电参数测试仪机,包括交流电源、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计量器U2、微处理器MCU,交流电源由市电提供,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均与交流电源电性连接,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均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电能计量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主电路进一步包括磁保持继电器电路,磁保持继电器电路连接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和交流电源的输出端之间。磁保持继电器能使电磁线圈中保持上次驱动脉冲所注入的磁场不变,即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加驱动电流,只在需要改变触点状态时加上200ms的反向脉冲即可。随后不需要任何驱动。这就大大节省了能量,降低了消耗。微处理器MCU上并连接有键盘、显示器以及数据串口,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描述。电能计量器U2采用CS5460A型电能计量芯片,可对测试产品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等电参量进行测量。微处理器MCU、电能计量器U2以及磁保持继电器电路所需直流电源(+5V电源)由电源电路提供,电源电路包括市电、变压器Tl、整流电路U1、滤波电路、开关电源U3,市电经变压整流滤波后,再通过开关电源U3后得到所需直流电源,该开关电源U3为3W开关电源芯片。磁保持继电器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 5、三极管Q6、磁保持继电器,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0经电阻R18连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I经电阻R19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电阻R22和电阻R23连接至+5V电源,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电阻R20跨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阻R21跨接三极管Q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4连接于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5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6的发射极均接至+5V电源,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的B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磁保持继电器的线圈的A端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磁保持继电器设有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其中第一常开触点连接于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第二常开触点连接于电流互感器的输入端,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同时开或闭。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均为NPN型晶体管,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均为PNP型晶体管。磁保持继电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I = I、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0 = 0时三极管Q6、三极管Q4和三极管Q2导通,而三极管Q5、三极管Ql和三极管Q3截止。流经磁保持继电器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为+5V电源一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一磁保持继电器线圈的B端一磁保持继电器线圈的A端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一Q4的发射极一地,磁保持继电器触点接通;当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I = O、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0 = I时三极管Q6、三极管Q4和三极管Q2截止,而三极管Q5、三极管Ql和Q3导通。流经磁保持继电器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为+5V电源一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一磁保持继电器线圈的A端一磁保持继电器线圈的B端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一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一地,磁保持继电器触点新开。当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I =微处理器MCU的输出端RBL 0 = 0时,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纳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