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祥林专利>正文

节能灶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7013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灶头装置,灶身:沿着中部的前后左右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穿透灶身壁体的外窜风孔,两个外窜风孔之间设有凹状的出气道,出气道的下端与入口固定连通,出气道的上端通过出气道出口与L形凹槽固定连通;灶头:散气孔与设于固定柱周围呈圆柱状的集气口固定连通;出气口通过凹凸槽与外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的内火盖活动连接;灶身通过L形凹槽、凸槽与灶头活动连接;内窜风孔对应套入外窜风孔内活动连接,凹槽对应活动连接在出气道上面,出气道出口上面设有挡板。本产品采用上火角度140度散出火孔,燃气一步到位散到火孔,可让火焰散开度达到较佳的效果,灶头设有适当的风门和火盖上的窜风孔使燃气燃烧达到理想的效果,可避免出现回火的现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头装置,尤其是一种节能灶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已基本普及燃气灶具,大多数都是大气式灶具,灶头是双环火,大气流燃烧方式,经长时间燃烧,金属灶头容易变形,燃烧不充分、离焰、黄火、火温低、燃气和空气不能混合、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用起来很不舒心。但灶具外壳却完好无损,又没有必要更换新灶具,有一种“用之乏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市场上的垂直式灶头,其结构包括输气管、灶头、灶头座和平面状的火盖,灶头的整体结构多为T形;其缺点在于液化气直接喷到火盖上而液化气与火盖内底的接触角度为90度,大大阻止火焰散出火孔,热能效果不显著;散出来的火焰不充分且没有力度,浪费大量的热能;在关闭燃气或燃烧不足的情况下,常常出现回火的现象;燃气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燃气价格高,液化气换气麻烦,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和经济负担。但是,现有的燃气灶具存在自身的结构原因,灶体散热大,热效率低,燃气燃烧不充分,浪费气体而且厨房温度高等缺点困扰着用户。人们急切盼望有一种既能节约燃气,又能改善厨房环境的新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节能灶头装置,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节能灶头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内设有混气筒,底座经混气筒与灶身活动连接,混气筒与风门固定连接,风门通过喷气芯与输气管固定连接,节能灶头装置还包括内火盖、灶身、外火盖和灶头灶身灶身的下底设有入口,灶身的上端设有圆环状的L形凹槽,灶身的中部呈上宽下窄的圆台状,沿着中部的前后左右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穿透灶身壁体的外窜风孔,两个外窜风孔之间设有凹状的出气道,出气道的下端与入口固定连通,出气道的上端通过出气道出口与L形凹槽固定连通;灶头外设有尖端的灶头的底部呈圆锥状,沿着底部的前后左右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穿透灶头壁体的内窜风孔,内窜风孔外形呈斜切突出状,内窜风孔之间设有凹槽,各道凹槽在尖端周围的位置固定连通;灶头上部的外周设有凸槽,对应凹槽的凸槽上固定安装有挡板;灶头中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内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与底部固定连接的位置沿着尖端的圆周设有多个散气孔,散气孔与设于固定柱周围呈圆柱状的集气口固定连通;出气口通过凹凸槽与外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的内火盖活动连接;灶身通过L形凹槽、凸槽与灶头活动连接;内窜风孔对应套入外窜风孔内活动连接,凹槽对应活动连接在出气道上面,出气道出口上面设有挡板,底部边线与灶身的中心轴线夹角设为140 150度,外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的外火盖通过凹凸槽同时与灶身、灶头的顶端活动连接。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呈圆形或方形,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均勻设于火盖上。入口的上端两边对应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板,内窜风孔的底端设有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对应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该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节能灶头装置,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安装容易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本产品采用上火角度140度散出火孔,燃气一步到位散到火孔,可让火焰散开度达到较佳的效果,底座设有适当的风门和灶头上的窜风孔使燃气燃烧达到理想的效果,可避免出现回火的现象;火盖边上设有小的出气孔和中间部位也设有圆形的出气小孔,能让燃气燃烧得更充分。该技术技术较先进、节能猛火、质量优良,节能、环保效果较显著,更换使用方便;可节能40% -50%之间,意味着一瓶气可抵两瓶气使用,还减少了废气产生,降低了灶前温度,热工指标和环保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灶头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灶身与灶头组合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灶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0是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I-图1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第一出气孔I、内火盖2、喷气芯3、输气管4、风门5、第二出气孔6、内窜风孔7、灶身8、出气道9、夹角10、混气筒11、外火盖12、外窜风孔13、出气道出口 14、凹槽15、尖端16、散气孔17、挡板18、上固定板19、下固定板20、入口 21、底部22、灶头23、出气口 24、L形凹槽25、凸槽26、固定柱27、集气口 28、中心轴线29、底座30。节能灶头装置,包括底座30,底座30内设有混气筒11,底座30经混气筒11与灶身8活动连接,混气筒11与风门5固定连接,风门5通过喷气芯3与输气管4固定连接,节能灶头装置还包括内火盖2、灶身8、外火盖12和灶头23 灶身8 :灶身8的下底设有入口 21,灶身8的上端设有圆环状的L形凹槽25,灶身8的中部呈上宽下窄的圆台状,沿着中部的前后左右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穿透灶身8壁体的外窜风孔13,两个外窜风孔13之间设有凹状的出气道9,出气道9的下端与入口 21固定连通,出气道9的上端通过出气道出口 14与L形凹槽25固定连通;灶头23 :外设有尖端16的灶头23的底部22呈圆锥状,沿着底部22的前后左右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穿透灶头23壁体的内窜风孔7,内窜风孔7外形呈斜切突出状,内窜风孔7之间设有凹槽15,各道凹槽15在尖端16周围的位置固定连通;灶头23上部的外周设有凸槽26,对应凹槽15的凸槽26上固定安装有挡板18 ;灶头23中部设有出气口 24,出气口24内设有固定柱27,固定柱27与底部22固定连接的位置沿着尖端16的圆周设有多个散气孔17,散气孔17与设于固定柱27周围呈圆柱状的集气口 28固定连通;出气口 24通过凹凸槽与外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6的内火盖2活动连接;灶身8通过L形凹槽25、凸槽26与灶头23活动连接;内窜风孔7对应套入外窜风孔13内活动连接,凹槽15对应活动连接在出气道9上面,出气道出口 14上面设有挡板18,底部22边线与灶身8的中心轴线29夹角10设为140 150度,外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I的外火盖12通过凹凸槽同时与灶身8、灶头23的顶端活动连接。第一出气孔I和第二出气孔6呈圆形或方形,第一出气孔I和第二出气孔6均勻设于火盖上。入口 21的上端两边对应固定安装有下固定板20,内窜风孔7的底端设有上固定板19,下固定板20与上固定板19对应活动连接。工作原理目前,已有产品多采用气体喷到火盖,空间中的气体与气互相压制而出火孔的,在关闭气燃烧不足的情况下,会有回火或者会有巨响现象。本产品采用剖面呈V字三角形和上火角度为140-150度的结构,可一步到位散出的火焰更充分,达到节能的效果形散火结构是由气与气的推动而出火孔的,液化气固然更可以的顺着V三角形散出火孔,液化气是顺着V三角形而出火孔,这样的设计不会有回火的现象;比现在已有90度散火更有一定的优势,散出来的火焰更充分和到位,节能方面还有更好的效果。本技术由设有剖面呈V字三角形散火的灶头、灶身设有V形孔的喷气芯、输气管和螺丝密封而构成,而下面安装有一个垂直的混气筒,整个形状呈Y形,混气筒下方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林
申请(专利权)人:曾祥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