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运模缝纫机各装置易相互影响、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设置于运模缝纫机的机头上且处于工作台上部,包括用于按压模板的压脚组件、动刀和用于驱动动刀相对于工作台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动刀与上述驱动组件之间具有离合组件,压脚组件上具有能使离合组件处于分离或结合状态的切换组件,当压脚组件下移按压模板时切换组件能使动刀与驱动组件结合,当压脚组件上移脱离模板时切换组件能使动刀与驱动组件分离。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工作稳定性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运模缝纫机,特别是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服装制造企业中,在缝制服装部件时,基本都是使用功能单一的平缝车手工 缝制服装部件。可以看出,在缝制过程中缝制质量完全是依靠操作者经验决定的,而且缝制要求较高。而且缝制过程中需要某些高品质要求的的高档服装的圆弧或斜线部位线迹,对操作者的水平要求更高,而且具体缝制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同时,手工缝制的线迹不直、针距疏密不等,使得它的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为了克服该问题,人们设计出了运模缝纫机,它是将需要缝制的布料固定在模板上,模板上具有线迹槽,缝制过程中缝针在线迹槽处缝制出笔直或圆滑且针距均衡的线迹。例如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101775712A提供的“模板夹持布片送料多功能数控缝纫机”,它包括XY运动装置、模样板自动夹紧机构装置、缝纫模样板、点画记号装置、旋转芯套针板装置、缝纫作业木台板、Z轴旋转调速装置、电控箱、电控制系统及缝纫数控编程系统、经简化改装后的普通电脑平面缝纫机机头及其控制系统及机架。其中模样板自动夹紧机构装置是单独的装置,对模板进行夹紧(即将模样板按压在缝纫机工作台处)时,需要单独对该装置进行操作,然后再对XY运动装置和Z轴旋转调速装置进行操作,显然,它在操作时需要严格区分各个装置的动作步骤,使得整个缝纫机结构复杂,而且各个装置很容易相互影响,使得该缝纫机工作稳定性较差。现有的其它运模缝纫机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设置于运模缝纫机的机头上且处于工作台上部,包括用于按压模板的压脚组件、动刀和用于驱动动刀相对于工作台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刀与上述驱动组件之间具有离合组件,所述压脚组件上具有能使离合组件处于分离或结合状态的切换组件,当压脚组件下移按压模板时切换组件能使上述动刀与驱动组件结合,当压脚组件上移脱离模板时切换组件能使动刀与驱动组件分离。在本装置中,压脚组件下移将位于工作台处的模板按压住时,离合组件将驱动组件与动刀相联,驱动组件带动动刀上下移动从而完成切割布料作业;当压脚组件上移脱离模板后,即缝纫作业完成以后,离合组件将驱动组件与动刀分离,驱动组件不带动动刀动作。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偏心轮和提升杆,偏心轮固连在缝纫机的主轴上且偏心轮与主轴偏心设置,提升杆的上端套在偏心轮处,提升杆下端与刀座相联,上述动刀固连在刀座上。主轴转动过程中通过偏心轮带动提升杆上下往复移动,提升杆移动过程中上述动刀随着上下移动,从而完成切割布料作业。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盘和提升杆,转盘固连在缝纫机的主轴上切提升杆上端铰接在转盘的边沿处,提升杆下端与刀座相联,上述动刀固连在刀座上。显然,无论是采用偏心轮还是直接将提升杆铰接在非中心处,主轴转动过程中均能带动提升杆上下移动。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固连在提升杆下端的导套,所述导套内设有控制销和弹簧一,在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控制销具有伸出导套的趋势,所述刀座上具有卡孔且上述控制销能嵌于卡孔处。驱动组件与动刀相联时,卡孔与控制销位置正对,在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控制销嵌入卡孔使得两者相联。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的离合组件还包括固连在机头上的气缸和导向杆,上述刀座套在导向杆上且在机头与刀座之间设有弹簧二,在弹簧二的弹力作用下刀座具有上移的趋势,上述气缸的活塞杆能顶压在刀座上。当控制销卡在卡孔处时,驱动组件与动刀始终保持连接关系。一旦控制销从卡孔 处脱出时在弹簧二的弹力作用下刀座上移,使得驱动组件与动刀分离。需要使动刀再次下移时,气缸的活塞杆收回从而控制控刀扳手压在刀座上,带动刀座下移。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固连有控刀扳手,且当气缸动作控刀扳手能顶压上述刀座。通过控刀扳手能方便的与刀座接触。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切换组件为压脚组件上的倾斜的拨动面,上述卡孔贯穿刀座,所述卡孔内还设有拨杆和弹簧三,在弹簧三的弹力作用下拨杆部分伸出卡孔并抵靠在拨动面上,且当拨动面的最高处与拨杆接触时拨杆能将位于卡孔内的控制销顶出。显然,在弹簧三的弹力作用下拨杆始终具有抵靠在压脚组件上的趋势。当压脚组件下移至将模板按压时,拨杆抵靠在拨动面的最低处,此时,拨杆和控制销均位于卡孔内且它们分别伸出卡孔的两侧。也就是说,拨杆不与控制销接触。此时,刀座与驱动组件相联。一旦压脚组件上移后,拨动面的最高处于拨杆接触,使得拨杆缩入卡孔内,将位于卡孔内的控制销顶出,使得控制销与卡孔脱离。此时,刀座与驱动组件脱离。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的拨动面包括接触面一和接触面二,接触面二为平面,接触面一为斜面,当拨杆抵靠在接触面一的最低处时拨杆与位于卡孔内的控制销具有间隙,当拨杆抵靠在接触面二时拨杆移动至卡孔另一端处并将位于卡孔内的控制销顶出卡孔。接触面二为拨动面的最高处,当拨杆抵靠在接触面二时拨杆被顶回卡孔。当拨杆抵靠在接触面一时拨杆伸出拨孔。在上述的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所述压脚组件包括压脚杆和滚轮,压脚杆的上端与压脚气缸相联,压脚杆的下端与上述滚轮联接。压脚气缸固连在缝纫机的机头上,压脚气缸动作过程中带动压脚杆移动,从而通过压脚杆下端的滚轮将模板抵靠住。在滚轮作用下模板能被顶压住的同时还能沿着工作台水平方向移动或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由于在缝纫作业完成以后,压脚组件提升后就能同时停止切割布料作业。因此,它操作简单。同时,压脚组件上下移动过程中就能使驱动组件与动刀相联或脱离,不需要另外进行其他操作,因此,它不仅工作稳定性高,而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附图说明图I是具有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的的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压脚组件下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中压脚组件上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工作台;2、机头;3、压脚杆;3a、拨动面;3al、接触面一 ;3a2、接触面二 ;4、滚轮;5、提升杆;6、导套;7、控制销;8、弹簧一 ;9、刀座;9a、卡孔;10、动刀;11、气缸;12、导向杆;13、弹簧二 ;14、控刀扳手;15、拨杆;16、弹簧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设置于运模缝纫机的机头2上且处于工作台I上部。它包括用于按压模板的压脚组件、动刀10和用于驱动动刀10相对于工作台I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如图I和图2所示,动刀10与上述驱动组件之间具有离合组件,压脚组件上具有能使离合组件处于分离或结合状态的切换组件,当压脚组件下移按压模板时切换组件能使上述动刀10与驱动组件结合,当压脚组件上移脱离模板时切换组件能使动刀10与驱动组件分离。驱动组件包括偏心轮和提升杆,偏心轮固连在缝纫机的主轴上且偏心轮与主轴偏心设置,提升杆5的上端套在偏心轮处,提升杆5下端与刀座9相联,上述动刀10固连在刀座9上。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驱动组件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孔贵,李辉,马光涛,楼俏军,王挺,
申请(专利权)人: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