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040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9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胎侧表面上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的充气轮胎,其中,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通过表面凹凸或者光的反射特性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使用轮胎圆周方向的宽度相互不同的至少三种尺寸而排列,其中,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沿着轮胎圆周方向所述宽度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按照所述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排列。另外,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按照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胎侧部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达到充气轮胎的轻量化、低滚动阻力化,使轮胎的胎侧厚度(以下,称之为侧厚)变薄。但是,如果使侧厚变薄,则在胎侧表面上产生外观不良的机率会很高。该外观不良虽然对轮胎的耐久性或其它运动性能不产生坏影响,但会给使用者带来这样的轮胎是不是其耐久性或其它运动性能差的不合格产品的顾虑。具体来说,在轮胎制造时的成型工序中,薄片状的胎体部件在成型鼓上卷绕一周,卷绕开始端和卷绕结束端以部分重叠的方式接缝。由此,重叠部分的厚度变厚,结果该部分在轮胎中的胎侧表面上呈凹凸。特别是,使用一张胎体部件的子午线轮胎中,该凹凸显得非常明显。另外,专利文献I公开了以下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不仅胎侧表面上产生的凹凸显得不明显,而且能够防止或抑制在模具上形成凹部时刀刃逐步磨损而挖掘开始和结束的相邻处产生的轮胎的外观不良。上述充气轮胎的圆环状装饰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为O. 3 2mm程度较小的、半球状或者几乎是半球状的突起,该突起包括大小相互不同的至少两种突起。小的突起底面面积为大的突起底面面积的2 6%。专利文献I :特开平11-3212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即使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也会存在不能充分地使胎侧表面上出现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使胎侧表面上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具有胎侧部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通过表面凹凸或者光的反射特性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是使用轮胎圆周方向的宽度相互不同的至少三种尺寸而排列,其中,所述相邻微小区域以所述宽度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按照所述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排列。此时,优选的是在所述表面图案区域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按照所述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开排列。此时,优选的是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顺序以规定的周期周期性地排列,且按照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所述间隔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所述周期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排列,进一步,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排列的相位和所述间隔的排列的相位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各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与尺寸不同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排列和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的排列的周期相应而周期性地变化。尺寸不同的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和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根据正弦波或三角波的周期函数排列所述周期优选的是10 60mm。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是具有胎侧部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胎侧部包括表面图案区域,通过表面凹凸或光的反射特性与周边的区域区分开的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排列有多个,在所述微小区域中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的间隔包括至少三种间隔,其中,按照至少三种的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连续或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所述相邻微小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排列。此时,优选的是所述相邻微小区域按照所述间隔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周期性地变化的方式排列,所述相邻微小区域的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与所述间隔相应而周期性地变化。所述间隔的排列是,例如,根据正弦波或三角波的周期函数排列。所述周期优选的是10 60mm。所述微小区域是通过隔壁与周边的区域区分开的区域。另外,所述微小区域是相对于周边的区域突出的凸部区域,或者是相对于周边的区域凹进去的凹部区域。另外,所述微小区域是通过微小表面凹凸存在和不存在所导致的不同的光反射特性来被识别的区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能够使胎侧表面上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侧部表面的图;图2为表不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一部分的半截面图;图3为说明作为轮胎胎侧表面上呈凹凸的原因的胎体部件的重叠的图;图4(a) (C)为表不微小区的截面的图;图5为说明微小区域上实施的微小凹凸的图;图6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7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8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以直线展开的图;图9(a)、(b)为说明微小区域的大小或者相邻微小区域之间的间隔变化方式的图。附图标号说明I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体层6带束层11侧面图案显示区域20微小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面所述的轮胎圆周方向是指使胎面部在轮胎旋转轴周围旋转时胎面部的旋转方向,轮胎直径方向是指从轮胎旋转轴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图I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下面称之为轮胎)I的胎侧部3 (参照图2)表面的图。在图I中,胎面部2用虚线的弧形表示,胎圈部4用虚线的弧形表示。如图2所示,轮胎I包括胎面部2、胎侧部3、胎圈部4、胎体层5、带束层6。图2为表示轮胎I的一部分的半截面图。其它的虽然没有图示,但轮胎I还包括内衬层等。胎侧部3和具有胎圈芯17的胎圈部4按照夹住胎面部2的方式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而成对。如图I所示,在胎侧部3中,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和未图示的标识显示区域设置在轮胎圆周上。未图示的标识显示区域上记载有轮胎产品名称、商标名称、轮胎制造企业名称,进一步记载有尺寸等的文字、记号、或数字等。标识显示区域的周围上按照围住标识显示区域的方式设置有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在下面进行说明的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可以设置在轮胎I 一侧的胎侧部3上,也可以设置在两侧的胎侧部3上。如图I所示,胎侧表面的侧面图案显示区域11具有多个微小区域20。微小区域20呈大致长方形形状。微小区域20是通过表面凹凸能够与周边的区域识别开的区域,在轮胎圆周方向和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具体来说,微小区域20沿着轮胎直径方向排列成一列。各个微小区域20 —定会存在相对于该微小区域20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与该微小区域20相邻的微小区域20。在这里相邻的意思是,所关注的微小区域20的一个沿着轮胎直径方向的边和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微小区域20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轮胎直径方向的边在轮胎直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这种相互相邻的微小区域20是相邻微小区域。因此,如果选择一个轮胎直径方向上排列的微小区域20,则这可以得到相对于该微小区域20的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轮胎I的周围的微小区域。在图I的例示中,符号20 20a24包括在一组相邻微小区域。如图I所示,在微小区域20中沿着轮胎圆周方向相邻的相邻微小区域以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其宽度不同的六种尺寸排列。在此,上述相邻微小区域是,轮胎直径方向的位置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变化,并且按照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宽度连续变化的方式以相邻微小区域的尺寸大小顺序排列。将包括如此排列的相邻微小区域的微小区域20设置在胎侧表面上是为了使看到轮胎的人,通过由微小区域20制成的侧面图案侧面看上去好像具有立体的凹凸,使胎侧表面上实际存在的凹凸显得不明显。胎侧表面上出现的凹凸是指,例如,可以沿着轮胎直径方向形成,例如,如图3所示,胎体层5的卷绕结束端5c和卷绕开始端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川贵弘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