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550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轮胎,属于交通工具相关设备领域,包括内胎和内胎外的外胎,所述内胎由数个封闭的弧形气室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内胎和外胎之间还设置填充有隔热材料;将内胎隔成数个封闭的气室,即使某一个地方漏气,也不会影响其它气室,从而不致完全影响整个轮胎的使用;在内胎和外胎之间增设隔热材料,从而防止因为地面过热或者骑行太久导致爆胎的发生,保证了骑行安全,也免去了爆胎带来的不便,优选泡沫材料,质地柔软,不会磨损内胎,而且还可以减少尖锐物体对内胎的影响,较短的钉子等尖锐物体即使进入泡沫材料,也不至于达到内胎,从而保护了内胎,非常方便实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相关设备,特别是一种自行车轮胎。技术背景 随着工业对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节能环保日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机动车对于大气污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低碳出行也成为一个大家倡议的行动,所以,依赖于自行车出行是一种越来越多的选择。现在的自行车轮胎的结构,一般内胎和内胎外面的外胎,内胎为一个整体的气室,通过一个气门进行打气膨胀,外胎一般质硬,起保护内胎的作用。这种结构的自行车存在以下缺点内胎为一个整体的气室,如果轮胎任何一个地方磨损或者被尖锐的物体刺破,整个车胎都无法使用,需要修补后重新打气;在夏天或者是骑行较远距离尤其是户外远途骑行的时候,会由于底面过热或者轮胎行驶过长时间而变得很热,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内胎爆裂,进而引起外胎爆裂,即发生爆胎,一方面很危险,另一方面如果是户外远途骑行的情况,很难修补,给骑行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发生爆胎的新型的自行车轮胎。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行车轮胎,包括内胎和内胎外的外胎,所述内胎由数个封闭的弧形气室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内胎和外胎之间还设置填充有隔热材料。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材料为泡沫材料,且其厚度为l-2c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内胎隔成数个封闭的气室,即使某一个地方漏气,也不会影响其它气室,从而不致完全影响整个轮胎的使用;在内胎和外胎之间增设隔热材料,从而防止因为地面过热或者骑行太久导致爆胎的发生,保证了骑行安全,也免去了爆胎带来的不便,优选泡沫材料,质地柔软,不会磨损内胎,而且还可以减少尖锐物体对内胎的影响,较短的钉子等尖锐物体即使进入泡沫材料,也不至于达到内胎,而长度超过l_2cm的钉子等也不容易刺入轮胎,从而保护了内胎,非常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内胎,2为外胎,3为气室,4为泡沫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所示,一种自行车轮胎,包括内胎I和内胎I外的外胎2,所述内胎I由八个封闭的弧形气室3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内胎I和外胎2之间还设置填充有泡沫材料4作为隔热材料,且泡沫材料4的厚度为1cm。 将内胎I隔成八个封闭的气室3,即使某一个地方漏气,也不会影响其它气室,从而不致完全影响整个轮胎的使用;在内胎I和外胎2之间增设泡沫材料4作为隔热材料,从而防止因为地面过热或者骑行太久导致爆胎的发生,保证了骑行安全,也免去了爆胎带来的不便,泡沫材料4质地柔软,不会磨损内胎,而且还可以减少尖锐物体对内胎的影响,较短的钉子等尖锐物体即使进入泡沫材料,也不至于达到内胎1,从而保护了内胎1,非常方便实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轮胎,包括内胎和内胎外的外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由数个封闭的弧形气室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内胎和外胎之间还设置填充有隔热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为泡沫材料,且其厚度为l_2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轮胎,属于交通工具相关设备领域,包括内胎和内胎外的外胎,所述内胎由数个封闭的弧形气室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内胎和外胎之间还设置填充有隔热材料;将内胎隔成数个封闭的气室,即使某一个地方漏气,也不会影响其它气室,从而不致完全影响整个轮胎的使用;在内胎和外胎之间增设隔热材料,从而防止因为地面过热或者骑行太久导致爆胎的发生,保证了骑行安全,也免去了爆胎带来的不便,优选泡沫材料,质地柔软,不会磨损内胎,而且还可以减少尖锐物体对内胎的影响,较短的钉子等尖锐物体即使进入泡沫材料,也不至于达到内胎,从而保护了内胎,非常方便实用。文档编号B60C5/20GK202357802SQ201120483810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专利技术者曹正前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