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逃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3138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逃生舱,舱体和舱门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气囊,舱门设置在舱体的侧面,并与舱体形成内部裁人空仓,舱体的内部装有拉环和气囊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用空间小,可折叠存放,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安全逃生
,特别是涉及ー种充气式逃生舱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口使人们的办公或住宅用楼层越来越高,近几年高层楼房不断发生火灾,虽然国内外都有关于逃生器材的专利申请或使用,但这些逃生器材安全性差、操作困难、笨重,从而使受困人员不能及时脱险,酿成悲剧。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们使用的逃生设施多为逃生网,逃生梯,逃生伞或高空逃生索等逃生装置,这些设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或缺陷第一,多数逃生装置在使用中不能收放自如;第二,大部分产品受风速和天气的影响不能使用;第三,在逃生过程中安全系数不高;第四,不能大批量的转移逃生人员;第五,不能有效的解决部分恐高症逃生人员的紧张心理;第六,操控要求较高,对于老弱病残的逃生人员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的折叠式逃生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舱体和舱门,舱体和舱门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气囊,气囊具有充气阀,舱门设置在舱体的侧面,并与舱体形成内部裁人空仓,悬挂钩连接在舱体上方,舱体的内部装有拉环和气囊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充气阀对柔性材料制成的气囊进行充气,使逃生舱膨胀起来,形成胶囊状,中间形成空舱,可以容纳ー个人,囊状逃生舱足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占空间小,不使用的时候将舱体内的空气排出,可以折叠起来,基本不占用建筑物空间。本技术操控难度低,平稳度高,能较好的实现高楼层人群的自主逃生,解决老人、孩子等自主逃生问题。逃生舱为防火材料,保障人们在使用时免受下层着火层的火灾伤害。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I所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舱体4、舱门I、气囊座5、充气阀6、拉环3、悬挂钩7等部分,舱体4和舱门I为防火、耐疲劳、高强的柔性材料制成的气囊,舱门I设置在舱体4的侧面,与舱体4是一体的,充气时可以和舱体同事膨胀,舱体4和舱门I形成内部裁人空仓8,可以容纳逃生人员乘坐。气囊座5是在舱体4的内部,当舱体4膨胀吋,气囊座5也膨胀,形成一个可供逃生人员就做的部分,主要是为老人、孩子、孕妇和残疾人设计。舱体4的一侧装有充气阀6,充气阀6是逃生舱充气和排气的装置,具有耐高温的材料制成。悬挂钩7连接在舱体上方,与逃生绳索2连接。拉坏3固定在舱体4的内部,左右各ー个,供逃生人员保持身体平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1)打开充气阀,给逃生舱充气,使舱体完全膨胀开,停止充气;(2)仔细检查逃生舱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不能使用;(3)将逃生舱悬挂于逃生绳索上,将逃生舱体牢牢的固定在逃生绳索上,并仔细检查是否固定牢;(4)打开舱门,使逃生人员进入逃生舱内,待逃生人员 准备好之后,关上舱门;(5)使逃生舱沿着逃生绳索缓缓滑动到安全的地方,打开逃生舱舱门,使逃生人员逃生;(6)待用完后,打开充气阀,轻轻挤压使空气排出,经逃生舱叠放好,待下一次用。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逃生舱,包括舱体(4)和舱门(1),其特征是所述舱体(4)和舱门(I)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气囊,气囊具有充气阀(6),舱门(I)设置在舱体(4)的侧面,并与舱体(4)形成内部裁人空仓(8),悬挂钩(7)连接在舱体(4)上方,舱体(4)的内部装有拉环(3)和气囊座(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气式逃生舱,其特征是舱体(4)的一侧装有充气阀(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逃生舱,舱体和舱门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气囊,舱门设置在舱体的侧面,并与舱体形成内部裁人空仓,舱体的内部装有拉环和气囊座。本技术占用空间小,可折叠存放,安全可靠。文档编号A62B1/02GK202355715SQ20112047170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照新, 宋维广, 徐纯中, 邱夷平 申请人:山东鲁普耐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夷平徐纯中宋维广刘照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普耐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