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以及包括所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5109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2)和设置在导光板(2)侧面的光源(1),其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有光学双稳态层(4)和加电层;所述光学双稳态层(4)设置在导光板(2)底部,所述加电层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4)上,其能够激发所述光学双稳态层(4)并使之呈光散射态或透明态。相应地,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可呈现透明态、不透明态、或任意透明度状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以及包括所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因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已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液晶显示器中,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其只对光线进行调控,为了使液晶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图像,需在其后设置背光源(BLU,Back Light Unit)。现有技术中,背光源一般包括光源、导光板(LGP,Light Guide Plate)以及光学膜组,所述导光板的底部设置有疏密不同、大小不一的导光网点,如条状、三角状、圆点状或者椭球状的导光网点。所述背光源一般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光式背光源,其中,在侧光式背光源中,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当光源发光时,从导光板的侧面进入的光线经导光板底部的导光网点散射,从而形成均匀的面光源,所述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膜组进行反射、扩散、聚光后,在液晶层的作用下,成为液晶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这种普通的背光源中的导光板是透明的,但设置在导光板底部的导光网点的材质是非透明的,且导光网点的总面积较大,因此影响了导光板的透明性;同时,为了提高导光均匀性和光的使用效率,一般在导光板上设置反射膜、扩散膜与增亮膜等不透明膜材,进一步影响了导光板的透明性,导致所述背光源呈非透明态。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业内出现了一种透明的液晶显示器,其利用外界的环境光作为背光源,但由于液晶的透过率非常低(一般情况下液晶的透过率只有5% ),使得绝大部分的光都被液晶吸收了,所以依靠普通的环境光作为背光源很难使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尤其当外界的环境光较暗时,其显示效果更差。而普通的背光源是不透明的,无法应用到透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因此透明的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源问题一直是业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近来,业内又出现一种新型背光源,其导光板底部的导光网点的图案采用细小的云纹,此种结构的导光网点总面积较小,极大提高了该背光源的透明度,因而可应用于透明的液晶显示器中,该背光源可同时利用其内的光源与外界的环境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耗电量。但是采用此种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只能处于单一的透明状态,当其应用于正常办公时,复杂的环境背景会影响液晶显示器屏幕上正常图文的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呈现透明态、不透明态、或根据具体需求调节其自身的透明度的背光源,以及包括所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其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有光学双稳态层和加电层;所述光学双稳态层设置在导光板底部,所述加电层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上,其能够激发所述光学双稳态层并使之呈光散射态或透明态。优选的是,所述加电层包括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上侧与导光板下侧之间的上加电层,和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下侧的下加电层;所述背光源还包括有透明基底,所述下加电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基底上优选的是,所述加电层采用一组,该组加电层包括对称设置的一上加电层和一下加电层,通过对所述一组加电层之间的光学双稳态层施加不同频率的电场,能够使所述光学双稳态层处于光散射态或透明态,从而使所述背光源处于不透明态或透明态;或者,所述加电层采用多组,所述多组加电层包括对称设置的多个上加电层和多个下加电层,且每一组加电层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一上加电层和一下加电层,通过对所述每一组加电层之间的光学双稳态层施加相同或不同频率的电场,能够调节整个光学双稳态层的状态,使其处于光散射态、透明态、或者介于光散射态与透明态之间的状态,从而使所述背光源处于不透明态、透明态或者任意透明度状态。优选的是,所述上加电层和/或下加电层是图案化的;所述上加电层覆盖光学双稳态层上侧的总面积与下加电层覆盖光学双稳态层下侧的总面积均不低于90%。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加电层和下加电层均是图案化的;所述上加电层覆盖光学双稳态层上侧的总面积与下加电层覆盖光学双稳态层下侧的总面积均不低于95%。更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加电层的图案与下加电层的图案是一致的。或者,所述上加电层是图案化的,所述下加电层是非图案化的;所述上加电层覆盖光学双稳态层上侧的总面积不低于95%,所述下加电层将光学双稳态层的下侧全部覆盖。优选的是,所述光源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或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板采用PC、PMMA或玻璃中的任一制成,或者采用PC、PMMA或玻璃的任意组合制成;所述加电层中的上加电层和下加电层均采用透明电极;所述光学双稳态层采用双稳态液晶制成。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加电层和下加电层均采用IT0、PED0T或碳纳米管制成。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本技术所述的背光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现有技术的背光源只能呈现单一的透明态或者单一的不透明态,而本技术所述背光源可通过电场控制使其在透明态、不透明态中任意切换,还可根据具体需求调节其自身的透明度;②.采用可呈透明态的双稳态液晶代替普通背光源中采用不透明材质制成的导光网点,进一步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透明度;③.双稳态液晶具有去电后持续保持的特点,只需一次电场控制,即可使背光源长期保持某一状态(透明态、不透明态或者任意透明度状态),耗电少。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光源;2_导光板;3_上加电层;4_光学双稳态层;5_下加电层;6_透明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背光源及包括所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2和设置在导光板2侧面的光源1,其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有光学双稳态层4和加电层;所述光学双稳态层4设置在导光板2底部,所述加电层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4上,其能够激发所述光学双稳态层4并使之呈光散射态或透明态。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2、设置在导光板2侧面的光源I、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底部的光学双稳态层4、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4底部的透明基底6、以及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4上加电层。所述加电层包括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4上侧与导光板2下侧之间的上加电层3,和设置在光学双稳态层4下侧与透明基底6上侧之间的下加电 层5。其中,所述上加电层3和/或下加电层5是图案化的;所述上加电层3覆盖光学双稳态层4上侧的总面积与下加电层5覆盖光学双稳态层4下侧的总面积均不低于90%。从实际效果考虑,优选上加电层3和下加电层5均是图案化的,且更优选所述上加电层3的图案与下加电层5的图案是一致的。所述上加电层3覆盖光学双稳态层4上侧的总面积与下加电层5覆盖光学双稳态层4下侧的总面积均不低于95%,并尽量铺满光学双稳态层4的上、下两侧;从制作工艺及成本角度考虑,也可择上加电层3与下加电层5之一进行图案化,优选上加电层3是图案化的,下加电层5是非图案化的,所述上加电层3覆盖光学双稳态层4上侧的总面积不低于95%,所述下加电层5将光学双稳态层的下侧全部覆至JHL ο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电层采用一组,该组加电层包括对称设置的一上加电层3和一下加电层5,通过对所述一组加电层之间的光学双稳态层4施加不同频率的电场,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卓胡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