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宝敬专利>正文

一种手动式泡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5089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21:24
一种手动式泡茶装置,包括罩有过滤网出液口的茶碗以及由支承座本体、连设于支承座本体顶部的托盘构成的支承座,托盘底面中部凹设有与茶碗下端部相适配的凹腔,凹腔底面呈倾斜面且对应凸设有出液口堵头;茶碗外底面上对称连设有三个支撑脚,凹腔底面上对称开设有三个与支撑脚相配合的凹口,其中一凹口位于凹腔的最低部,所有凹口的底面处同一水平面上;支承座外侧壁上连设有内设出液通道的出液嘴;支承座本体内对应开设有连通凹口底部与出液嘴出液通道的过液通道。本设计结构简单,无需依靠弹性、磁、杠杆等外部辅助构件,操作简便,性能可靠,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具,特别是一种无需长时间手持茶碗滤出高温茶水的防茶水烫伤手部的手动式泡茶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泡茶过程先用开水洗净茶具;再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碗中;接着,将初沸的开水冲入茶具中使茶叶转动、露香,并及时盖上盖子;然后,冲泡适当时间(一分钟左右) 后,手持茶碗同时用手指压持碗盖,通过碗盖和茶碗配合将茶碗中的茶水滤出;最后将滤出的茶水分杯便可品尝。由于冲泡茶叶的水通常在80°C以上的开水,而手持茶碗倾倒茶水时要求手指要压持碗盖,以防止茶叶特别是茶叶末同时被倒出达到滤水目的,如此,由于此时的茶碗温度高,茶碗烫手,操作十分不便,经常出现操作者无法忍耐高温而打翻茶碗、撒落茶叶、茶水。为避免直接用手握持高温茶碗倒茶,多种自动、半自动的泡茶用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技术名称为手动出夜壶(专利号200520071455. 9),提供了一种利用手动按压实现茶碗底部控制阀的开启、关闭,只要用手按住壶体外侧的阀杆,则壶体内的液体通过出液通道进入杯子,不必担心倒茶过程烫伤手部,既方便又实用;另外还出现了多种利用弹簧或磁铁通过杠杆作用实现自动滤渣出茶水的茶具。但是,目前出现的这些自动、半自动泡茶装置,大多存在零部件多导致结构复杂和成本高昂、使用寿命短、可靠性欠佳的不足。另外,作为自动、半自动泡茶用具,为实现控制阀良好液密封,通常在茶碗或茶壶底部开设小出水量的出液口,而为实现滤除茶末等,必须在出液口上安装过滤网,如此,将导致带过滤网的茶碗或茶壶出液口容易被茶末堵塞,出水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动式泡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式泡茶装置,包括茶碗、支承座,所述茶碗底面开设罩有过滤网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包括支承座本体、连设于支承座本体顶部用于托持茶碗的托盘,托盘的底面中部凹设有与茶碗下端部相适配的凹腔,凹腔底面呈倾斜布置的平底面且对应凸设有与茶碗出液口相配合能液密封出液口的堵头;茶碗的外底面上对称连设有等间距布置的三个支撑脚,托盘凹腔的底面上对称开设有三个与支撑脚相配合的凹口,其中的一个凹口位于凹腔的最低部,所有凹口的底面处同一水平面上,凹口的底面与凹腔底面最高点的垂直间距不大于茶碗支撑脚的高度;凹口底面下方的支承座外侧壁上连设有出液嘴,该出液嘴内设有贯通的出液通道;支承座本体内对应开设有连通凹口底部与出液嘴出液通道的过液通道。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述茶碗的内侧壁下部环设有安装台阶,所述过滤网固定在该安装台阶上;所述过滤网与茶碗的内底面之间具有间距。上述堵头为固接在托盘内底面上的硅橡胶堵头;上述茶碗的出液口呈下端口大、 上端口小的倒锥台型;所述堵头呈与出液口相配合的锥台型。上述茶碗出液口与堵头配合在一起时,托盘的侧壁与茶碗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上述出液口、堵头分别设于茶碗、凹腔的中心部。本技术的使用方式泡茶时,将装有茶叶茶碗水平置放于托盘上或直接置放在托盘后再将茶叶放入茶碗内,同时调整托盘堵头正对茶碗出液口使堵头液密封茶碗的出液口 ;然后根据需要向茶碗冲入适温(一般要求在80°C以上)开水,盖上碗盖并保持适当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到后,向上提起茶碗使所有支撑脚完全脱离凹口,再将茶碗水平转动一定角度使支撑脚偏离凹口,此时的茶碗出液口被开启;接着,放下茶碗使茶碗底面呈倾斜状支撑在凹腔的斜底面上,茶碗中的茶水通过出液口、出液嘴流入茶海或其他容器中。茶碗中的茶水排完后,移动茶碗使堵头液密封茶碗出液口,便可再次向处于水平置放状态的茶碗中冲入适温开水进行泡茶。本技术提供的防烫手泡茶装置的有益效果是I、倒茶水时,只需将茶碗稍微提起并移动后即可松手将茶碗置放在托盘上,提起的高度和移动的幅度小,便可轻松实现开启茶碗出液口而倒出高温的茶水,解决了传统倒茶容易烫手的问题,且结构十分简单,无需依靠弹性、磁、杠杆等外部辅助构件,操作简便, 性能可靠,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当茶碗处于水平置放状态时,茶碗出液口被堵头液密封, 符合使用习惯;当茶碗处于倾斜置放状态时,茶碗出液口被开启,可防止出液口处于开启状态而向茶碗中冲水,起到提醒功能。3、茶碗的过滤网安装在茶碗内侧壁下部的安装台阶上,与现有直接安装在茶碗出液口上的过滤网相比,过滤网面积大,出水快,解决了现有过滤网直接安装在茶碗出液口上,而由于出液口小容易被堵塞导致出水慢的问题。4、托盘的底面中部开设倾斜底面的凹腔,且其中一凹口位于凹腔底面的最低部, 可快速排出茶水,杜绝茶水滞留的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I中茶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茶碗出液口被开启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和图3。一种手动式泡茶装置,主要包括带有碗盖2的茶碗I、支承座3。 下面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介绍参照图4、图5并结合图I、图6。茶碗I的底面中部开设贯通的出液口 10,茶碗I 的内侧壁下部环设有安装台阶11,过滤网12固定在该安装台阶11上;过滤网12与茶碗I 的内底面之间具有间距。茶碗I的外底面周缘对称连设有等间距布置的三个支撑脚13。参照图I至图3并结合图6。支承座3包括支承座本体31和固定连设于支承座本体31顶部的托盘32,托盘32与支承座本体31 —体成型。托盘32用于托持茶碗I且可供茶碗I自由进出,托盘32包括水平布置的圆形平底面321以及围设于托盘底面321周沿上且向外上方伸出的敞口型侧壁322。在托盘的底面321中部凹设有与茶碗I外底面相适配的凹腔323,凹腔323底面呈倾斜布置的平底面,该凹腔323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I 5°。托盘凹腔323中部对应固接有与上述茶碗出液口 10相配合的堵头4,该堵头4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托盘凹腔323的底面周缘对应开设有三个与支撑脚13相配合的凹口 324, 其中的一个凹口 324位于凹腔323倾斜底面的最低部,所有凹口 324的底面处同一水平面上,凹口 324的底面与凹腔323底面最高点的垂直间距不大于茶碗支撑脚13的高度。参照图I、图2和图6,出液嘴33连设于凹口 324底面下方的支承座本体31的外侧壁上;支承座本体31内设有分别连通凹口 324底部与出液嘴出液通道330的过液通道312。参照图I、图2和图3并结合图6。出液嘴33下方的支承座本体31的底部连设有用于搁置茶海或接水杯5的杯座311,杯座311与支承座本体31 —体成型。参照图I、图6并结合图2、图4。茶碗I的出液口 10呈下端口大、上端口小的倒锥台型;上述堵头4呈与出液口 10相吻合的锥台型。参照图I。茶碗I平置在托盘凹腔323上且出液口 10与堵头4配合在一起时,即堵头4插设在茶碗出液口 10中以液密封出液口 10,此时的托盘32侧壁与茶碗I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上述凹腔323的侧壁形成茶碗I的导向限位机构,起到导向和限位功能,能确保茶碗支撑脚13与凹口 324快速准确地对位,使用十分方便。本技术的使用方式泡茶时,如图I所示,将装有茶叶的茶碗I通过配合在凹口 324内的支撑脚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宝敬
申请(专利权)人:颜宝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