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水成专利>正文

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49433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包括地面层、环形的主桥及拱形的辅桥,地面层包括相交汇的至少四个横向车道与至少四个纵向车道,地面层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被该横向车道与纵向车道分割成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与第四区,主桥环绕该横向车道与纵向车道的交汇区设置,地面层的每一区均设有连接主桥桥面与地面层外侧车道的上坡道与下坡道,左转弯的车辆及过马路的行人自每一区的上坡道的上到主桥桥面后按逆时针方向行进,再由对应区域的下坡道下到地面层,辅桥设于该横向车道与纵向车道的交汇区处以连接横向车道。通过对主桥的各上、下坡道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在不设红绿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十字路口的行人及车辆路路无障碍通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十字路口的道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十字路口的交通管理一般采用红、绿灯来控制。长期以来,十字路口的道路系统一般采用地面十字交叉结构,这种结构有如下明显缺点一是人车混流,效率低、不安全;二是在候灯时易造成车辆滞留,若遇信号灯故障,情况更为严重;三是还有行人会闯红灯。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主要是通过修建跨线桥、高架桥、立交桥等来缓解交通压力,现有的这些桥梁设计可使部分车辆分流及上层或直行车辆畅通,但无法真正解决地面层仍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通过对主桥的各上、下坡道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在不设红绿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十字路口的行人及车辆路路无障碍通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包括,包括地面层、环形的主桥及拱形的辅桥,该地面层包括相交汇的至少四个横向车道与至少四个纵向车道,该地面层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被该横向车道与纵向车道分割成第一区、第二区、 第三区与第四区,该主桥环绕该横向车道与纵向车道的交汇区设置,该地面层的每一区均设有连接主桥桥面与地面层外侧车道的上坡道与下坡道,上坡道的入口设于车道行进方向首次与主桥的相遇处,下坡道的出口设于车道行进方向再次与主桥的相遇处,左转弯的车辆及过马路的行人自每一区的上坡道的上到主桥桥面后按逆时针方向行进,再由对应区域的下坡道下到地面层,该辅桥设于该横向车道与纵向车道的交汇区处以连接横向车道,且辅桥与道路边缘之间留有供右转弯车辆通行的车道,该横向车道上的直行车辆经辅桥的桥面通行,该纵向车道上的直行车辆经辅桥的桥底通行。其中,自第一区的上坡道上到主桥的车辆及行人由第三区的下坡道下到地面层, 自第二区的上坡道上到主桥的车辆及行人由第三区的下坡道下到地面层,自第三区的上坡道上到主桥的车辆及行人由第一区的下坡道下到地面层,自第四区的上坡道上到主桥的车辆及行人由第二区的下坡道下到地面层。其中,由第一区的上坡道上主桥的行人靠外环行走,该主桥的外侧于第二区的位置设有供靠外环行走的行人上下主桥的出入口,由第二区的上坡道上主桥的行人靠内环行走,由第三区的上坡道上主桥的行人靠外环行走,该主桥的外侧于第四区的位置设有供靠外环行走的行人上下主桥的出入口,由第四区的上坡道上主桥的行人靠内环行走。其中,该主桥及辅桥均为单层桥。其中,在该横向车道及纵向车道的行进方向,距离上坡道的入口的预定位置设有左转弯提醒标志牌。其中,在该横向车道及纵向车道的道路两侧,距离主桥的预定位置处设有双向接触式复原斑马线安全警示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通过设置环形的主桥及拱形的辅桥,并对主桥的各上、下坡道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在不设红绿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十字路口的行人及车辆路路无障碍通行。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的结构及通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为为本技术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的结构及通行示意图。该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包括地面层、环形的主桥10及拱形的辅桥 20,该地面层包括相交汇的至少四个横向车道30(双向各两车道)与至少四个纵向车道 40 (双向各两车道)。该地面层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被该横向车道30与纵向车道40分割成第一区51、第二区52、第三区53与第四区54。该主桥10及辅桥20均为单层桥。主桥10该环绕该横向车道30与纵向车道40 的交汇区55设置。该地面层的每一区51、52、53、54分别设有连接主桥10桥面与地面层外侧车道30,40的上坡道11、21、31、41与下坡道12、22、32、42,上坡道11、21、31、41的入口 1A、2A、3A、4A设于车道30、40行进方向首次与主桥10的相遇处,下坡道12、22、32、42的出口 1B、2B、3B、4B设于车道30、40行进方向再次与主桥10的相遇处,左转弯的车辆及过马路的行人自每一区51、52、53、54的上坡道11、21、31、41的上到主桥10桥面后按逆时针方向行进,再由对应区域的下坡道12、22、32、42下到地面层,该辅桥20设于该横向车道30与纵向车道40的交汇区55处以连接横向车道30,且辅桥20与道路边缘之间留有供右转弯车辆通行的车道,该横向车道30上的直行车辆经辅桥20的桥面通行,该纵向车道40上的直行车辆经辅桥20的桥底通行。具体地,自第一区51的上坡道11上到主桥10的车辆及行人由第三区53的下坡道32下到地面层,自第二区52的上坡道21上到主桥10的车辆及行人由第四区54的下坡道42下到地面层,自第三区53的上坡道13上到主桥10的车辆及行人由第一区51的下坡道12下到地面层,自第四区54的上坡道41上到主桥10的车辆及行人由第二区52的下坡道22下到地面层,从而实现横向车道30及纵向车道40的车辆左转弯与行人过马路。如图I所示,网格区域表示主桥10的桥面,其中粗网格区域表示车行道,细网格区域表示人行道,上坡道11、21、31、41与下坡道12、22、32、42的稀斜线区域表示车行道,其密斜线区域表示人行道。因此,由第一区51的上坡道11上主桥10的行人靠外环行走,该主桥10的外侧于第二区52的位置设有供靠外环行走的行人上下主桥10的出入口 6,由第二区52的上坡道21上主桥10的行人靠内环行走,由第三区53的上坡道31上主桥10的行人靠外环行走,该主桥10的外侧于第四区54的位置设有供靠外环行走的行人上下主桥10 的出入口 6,由第四区54的上坡道41上主桥10的行人靠内环行走。通过在第二区设置出入口 6,可实现行人在第一区51、第二区52及第三区53之间来回通行,以及通过在经四区设置出入口 6,可实现行人在第一区51、第三区53及第四区54之间来回通行。另外,在该横向车道30及纵向车道40的行进方向,距离上坡道的入口的预定位置设有左转弯提醒标志牌7。在该横向车道30及纵向车道40的道路两侧,距离主桥10的预定位置处设有双向接触式复原斑马线安全警示装置8,以监控行人横穿马路,以礼让横穿马路的行人。上述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通过设置环形的主桥及拱形的辅桥,并对主桥的各上、下坡道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在不设红绿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十字路口的行人及车辆路路无障碍通行。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十字路口人车路路通的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层、环形的主桥及拱形的辅桥,该地面层包括相交汇的至少四个横向车道与至少四个纵向车道,该地面层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被该横向车道与纵向车道分割成第一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水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水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