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为铎专利>正文

免绳式缠绕微管出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54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滴灌系统中安装在毛管外壁的免绳式缠绕微管出水器。微管出水器的入口端通过打孔插入毛管内,而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则通过插入在毛管上的两个贯穿孔得到固定。当毛管①中有压力水通过时,水即从微管出水器入口端③流入微管②,并通过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流出。(*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滴灌系统中将微管缠绕在毛管上而不用线绳捆绑的微管出水器。滴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它通过一组不同直径的塑料管道,最终由出水器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区土壤,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目前,在我国滴灌系统中,常用的出水器(俗称滴头)有如下类型(一)管式出水器(俗称管式滴头)这是利用水流在出水器双壁螺旋流道中产生减压效果的滴水装置。由于流道长度固定,不具备压力补偿功能,出水器流量大小随毛管内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滴水均匀度差。安装时需将毛管断开,然后套接在出水器两端,破坏了毛管的整体性,留下了毛管脱落和漏水的隐患。因此,已逐渐被淘汰。(二)压力补偿式出水器出水器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进口与毛管相连,出水器可以安装在毛管外侧也可内镶在毛管内壁,进口与出口之间,有一段迷宫式的凹槽流道,流道上方覆盖一层橡胶薄膜,毛管的水压力作用在橡胶薄膜上,能使薄膜变形,从而改变流道的过水断面。当毛管内水压力增大时,薄膜下凹,使流道过水断面变小,导致流量减少,从而抵消了由于压力上升而增大的那部分流量;反之,毛管内压力下降时,薄膜的下凹变形逐渐复位,流道过水断面变大,流量随之增加,从而抵消了由于压力下降而减少了的那部分流量,使得出水器流量不随毛管压力波动而变化,基本保持稳定,起到压力自动补偿的作用。压力补偿出水器的缺点是①缺少小流量的规格这是由于小流量时迷宫流道非常窄,开模具的难度大。②整体质量不易控制橡胶薄膜由协作厂家生产,每次投产原料不能保证一致,配方不同其柔软和抗老化性能很难保证一致,因此滴水器的整体质量很难控制。③维修不便一旦堵塞很难清除迷宫流道中的污垢。薄膜一旦老化也无法更换。④价格较昂贵。(三)微管出水器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出水器。微管出水器本身是一根内径1毫米的细塑料管,利用水流从中流过时产生水头损失的原理,通过变化其微管长度以消耗掉在毛管不同部位超过滴水器正常需要的多余压力,从而达到调节出水均匀的目的。使用时,在毛管适当的位置上打孔,孔径与微管外径紧配合,将微管一端插入孔中作为出水器进口而另一端即为出水器出口。微管出水器的优点是①成本低;②通过微管长度调压出水均匀度好;③易于维修保养;在半固定式和全移动式滴灌系统中,系统运行时毛管需要在地面移动,为防止拖垂在毛管上众多微管互相纠缠和不给庄稼造成挂绊损伤,以往采取的办法一个是将微管一圈一圈缠绕在毛管上再用绑线加以固定,防止松散;另一个是当微管较短时(30厘米左右)干脆只留一个出水口在毛管外将全部微管插入毛管内。现结合附图加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缠绕式的微管出水器;图2是插入式的微管出水器;图3是本技术新推出的免绳式微管出水器。(1)缠绕式微管出水器见图1所示。①是毛管、②是微管,用特制的打孔钻在毛管①上打孔然后将微管②的一端插入孔中作为微管出水器的入口端③,再把过长的微管一圈一圈地排绕在毛管①上,并用绑线⑤加以固定。微管的另一端即为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2)插入式微管出水器见图2所示。①是毛管、②是微管,由特制的打孔钻在毛管①上打孔后将微管②全部插入毛管①内,插入的微管端即为微管出水器的入口端③,留在毛管①外的微管端稍加扩孔作为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以上两种解决微管过长造成毛管移动时不便的方法。前者需要专用绑线捆绑微管,制作时收拉绑线用力过猛会将微管卡成细脖,影响出水器正常出流;反之,制作时收拉绑线用力过小,又会造成日后微管的松散,给使用带来不便。后者,即采取微管全部插入毛管的办法当毛管长度超过8米时,微管长度不超过30厘米,此时的使用效果是满意的,而8米长度的毛管只适用于温室大棚,在大田使用的毛管长度一般为40米,微管长度最长超过2米,而出水器的间距一般是35厘米,那么在毛管内腔将造成5~6根微管挤在一起的情况,大大地恶化了毛管内的水流条件,使滴水器技术指标滑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新型的微管出水器-免绳式微管出水器。使用这种微管出水器既能避免使用绑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能防止插入式微管出水器造成的毛管内部水流条件的恶化。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现结合附图,说明其细节。一根40米长的毛管按出水器间距35厘米计,共有出水器114只,附图3中仅取其中一只加以说明。图3展示的是一只免绳式微管出水器。①为毛管。②是缠绕在毛钆管上的微管。③为插入毛管中的微管出水器入口端。④为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制作时先用专用的打孔器在毛管相应位置上打一贯通毛管截面的穿孔,即在毛管上形成上下两个小孔,孔径与微管外径紧密配台,将微管一端穿过此二孔,并露出毛管孔外约2厘米作为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然后将微管②一圈圈密绕在毛管上,在紧靠最后一圈微管的毛管上打一单孔;孔径与前同,将微管尾端约0.5厘米长插入毛管内作为微管出水器的进口端③,这样一来不借助于任何线绳的绑扎,微管就能紧密地附着在毛管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免绳式缠绕微管出水器。当毛管①中有压力水通过时,水即从微管出水器的入口端③流入微管②,并通过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流出。权利要求一种免绳式缠绕微管出水器,其特征在于微管出水器的入口端③通过打孔插入毛管①内,而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则通过插入在毛管①上的两个贯穿孔得到固定,微管的其余部分整齐缠绕在毛管①上。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滴灌系统中安装在毛管外壁的免绳式缠绕微管出水器。微管出水器的入口端通过打孔插入毛管内,而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则通过插入在毛管上的两个贯穿孔得到固定。当毛管①中有压力水通过时,水即从微管出水器入口端③流入微管②,并通过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流出。文档编号B05B1/20GK2310454SQ9720492公开日1999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4日专利技术者邱为铎, 徐志昂 申请人:邱为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绳式缠绕微管出水器,其特征在于微管出水器的入口端③通过打孔插入毛管①内,而微管出水器的出水口④则通过插入在毛管①上的两个贯穿孔得到固定,微管的其余部分整齐缠绕在毛管①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为铎徐志昂
申请(专利权)人:邱为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