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磁流变液软模成形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44618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01:58
一种板材磁流变液软模成形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板材成形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板材磁流变液软模成形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液压成形、半固态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和聚氨酯橡胶成形分别适合于一定的板材成形范围,不能集中三者的优点于板材成形过程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包括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磁流变液容框、磁流变液、螺线管、凹模、压边缸、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和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通过在第一内腔中填充磁流变液,成形过程中,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和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向第一内腔中注入磁流变液,通过调节电流使磁流变液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并使待成形板材成形出所需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板材成形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成形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板材成形在制造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于汽车结构轻量化及航天、航空等运载器性能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软模成形是板材零部件制造技术中发展较快的工艺方法之一。已有的板材液压成形、半固态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和聚氨酯橡胶成形各具优势,分别适合于一定的板材成形范围,如液压成形适合沿构件轴线变化的圆形、矩形或异型截面空心结构件等的成形;半固态粘性介质压力成形适用于难变形材料、复杂形状薄壁零件及超薄壁零件等的成形;聚氨酯橡胶成形适合拉深及多通管、波纹管等管材成形。这些软模成形方法的研究表明成形软模的物态对板材成形性有很大的影响,如半固态粘性介质压力成形中粘性介质的粘度影响着板材成形过程中发生颈缩的位置。但是三种成形方法中软模的物态是保持不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板材成形性的发挥。磁流变液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因其独特的磁流变效应,良好的流变性能,被认为是材料科学领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智能材料。目前,磁流变液在阻尼器、减震器、磁流变抛光和磁流变密封等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磁流变效应指流体中加入一种导磁的、非溶性介质,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流体的流变性质发生突变,迅速固化而失去流动性,固化过程瞬变可逆。这种转换使得材料的流变性、磁化性、导电性、传热性以及其它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皆发生显著改变。在外部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物态可以连续变化,当磁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甚至实现固化。本专利提出的板材磁流变液软模成形方法即是利用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物态可调的特性,针对零件的材料、形状及结构的不同,使板材在合适的软模物态下成形出所需要的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液压成形、半固态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和聚氨酯橡胶成形分别适合于一定的板材成形范围,不能集中三者的优点于板材成形过程的问题,进而提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磁流变液容框、磁流变液、螺线管、凹模、压边缸、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和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磁流变液容框、凹模由上至下设置,板材位于磁流变液容框的下表面与凹模的上表面之间,板材的上表面、磁流变液容框的下表面、磁流变液容框两个边框的内侧壁形成密闭的第一内腔,板材的下表面与凹模的内腔形成密闭的第二内腔,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第二磁流变注入缸并排平行设置在磁流变液容框的上表面上,且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注入口和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的注入口均与第一内腔连通,压边缸的输出端与磁流变液容框边框上的空腔连通,磁流变液填充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中,螺线管套装在磁流变液容框与凹模的外侧壁上,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和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并排平行设置在凹模的下表面上,且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的注入口和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的注入口与第二内腔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单侧加载磁流变液的板材磁流变液软模成形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待成形板材夹持在凹模的上表面与磁流变液容框的下表面之间;步骤二、在第一内腔中填充磁流变液,成形过程中,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和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向第一内腔中注入磁流变液; 步骤三、根据待成形板材的形状和软模作用形式,确定工作区域磁场强度B,B ^ μ 0nl式中μ。——真空磁导率;η——单位长度线圈匝数;I——电流;步骤四、将螺线管与直流电源连接,通过调节电流使磁流变液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并使待成形板材在磁流变液的变物态下成形出所需形状;步骤五、将磁流变液容框打开,将成形后的板材取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侧加载磁流变液的板材磁流变液软模成形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待成形板材夹持在凹模的上表面与磁流变液容框的下表面之间;步骤二、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中填充磁流变液,成形过程中,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和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向第一内腔中注入磁流变液,并与工作区域磁场强度匹配,成形初期,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减小压力排出第二内腔中的磁流变液,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保持压力不动作,使凹模一侧部位先贴模,成形后期,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减小压力排出第二内腔中的磁流变液,使凹模另一侧部位贴模;步骤三、根据待成形板材的形状和软模作用形式,确定工作区域磁场强度B,B ^ μ 0nl式中μ。——真空磁导率;η——单位长度线圈匝数;I——电流;步骤四、将螺线管与直流电源连接,通过调节电流使磁流变液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并使待成形板材在磁流变液的变物态下成形出所需形状;步骤五、将磁流变液容框打开,将成形后的板材取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不同的外磁场强度下,磁流变液物态发生改变,针对板材成形性及成形零件形状及结构的不同,改变通过线圈的电流值,使工作区域的磁场保持一定范围,使成形过程中磁流变液保持合适的物态,实现针对不同板材的成形;针对板材零件形状及结构的不同,以一定规律改变工作区域磁场强度大小,使磁流变液物态适应成形过程而变化,较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本身的塑性变形能力,有效提高板材的成形极限。此夕卜,采用磁流变液可实现一个成形过程中软模物态的可调,从而充分发挥不同软模成形方法的优势,如在成形初期使软模接近于固态,对压边位置的密封有益;成形中期将软模调为粘度可调的半固态,有利于优化板材变形流动的控制;成形末期使软模接近于液态,容易使板材贴模,提高成形精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软模成形方法的优势,并集中于同一成形过程中,提高零件的成形质量。采用磁流变液作为板材成形的软模,进一步拓宽板材成形的应用领域,为难变形板材和复杂形状薄壁与超薄壁板材零件成形等提供新的途径。附图说明图I是对板材单侧加载磁流变液初始状态时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板材单侧加载磁流变液第二状态时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对板材单侧加载磁流变液第三状态时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单侧加载磁流变液完成时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对板材双侧加载磁流变液初始状态时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对板材双侧加载磁流变液第二状态时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对板材双侧加载磁流变液第三状态时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 构示意图,图8是对板材双侧加载磁流变液完成时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板材变物态软模成形装置包括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I、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2、磁流变液容框3、磁流变液4、螺线管5、凹模6、压边缸7、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8和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9,磁流变液容框3、凹模6由上至下设置,板材位于磁流变液容框3的下表面与凹模6的上表面之间,板材的上表面、磁流变液容框3的下表面、磁流变液容框3两个边框的内侧壁形成密闭的第一内腔3-2,板材的下表面与凹模6的内腔形成密闭的第二内腔6-1,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I、第二磁流变注入缸2并排平行设置在磁流变液容框3的上表面上,且第一磁流变液注入缸I注入口和第二磁流变液注入缸2的注入口均与第一内腔3-2连通,压边缸7的输出端与磁流变液容框3边框上的空腔3-1连通,磁流变液4填充在第一内腔3-2和第二内腔6-1中,螺线管5套装在磁流变液容框3与凹模6的外侧壁上,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8和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9并排平行设置在凹模6的下表面上,且第三磁流变液注入缸8的注入口和第四磁流变液注入缸9的注入口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金王朋义袁斌先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