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永芳专利>正文

一种辅助西药治疗静脉炎的中药合成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1291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辅助西药治疗静脉炎的中药合成制剂,其特征在于原料药按重量份是由赤芍15克、丹皮15克、紫草30克、当归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双花30克、野菊花30克、大黄10克和苦参15克组成,将上述赤芍、丹皮、紫草、当归、蒲公英、紫花地丁、双花、野菊花、大黄、苦参研成细末调和均匀,用适量醋调成糊状,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可直接将药物作用于病人输液上方处,疗效显著,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对输液性静脉炎是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促进炎症消散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辅助西药治疗静脉炎的中药合成制剂
技术介绍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线,严重者静脉可出现索条状改变和结节。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其主要是由于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临床上常有发生。预防静脉炎对医疗安全及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祖国医学认为,红、肿、热痛为热毒所致,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穿刺伤及局部脉络血行不畅导致血淤滞阻,“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受阻导致胀痛;经络受损,气滞血瘀,经络不畅,故有条索状线及硬结;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肿硬。其发生机理是气血淤滞,热毒凝滞于血脉,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而达消肿止痛。西医认为本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成因如下 药物性质——常见诱发静脉炎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化疗药物、高渗透压药物等。药物渗透压越高,对静脉的刺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芳谭新玲刘英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