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误操作功能的杯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097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8:22
一种具有防误操作功能的杯托,包括支承件、底板、支撑部分、壳体、第一弹簧、锁定释放机构,锁定释放机构设定一个从锁定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运动行程H;其还包括连接在支承件上且能依靠自身重力摆动的重力锁机构,该重力锁机构处于与支承件平行状态时,其最底面与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h小于H;支承件处于缩回位置时,该支承件内端的端面与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B大于H。本发明专利技术当杯托处于水平位置时,重力锁机构处于非使用状态,不会影响到锁定释放机构的解锁行程,而在杯托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重力锁受重力影响处于使用状态,使支承件的运动行程变短,锁定释放机构的解锁行程不够,无法解锁,消除误操作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持饮料容器的杯托,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误操作功能的杯托
技术介绍
目前,用以保持支撑饮料容器的杯托在汽车的配置中得到普及。为了节省空间,一些杯托被设置在座椅的扶手中,尤其是后排座椅的扶手上,使用时,将杯托拉出,不使用时,收放于扶手中。作为这种杯托,公知有例如可以稳定地保持不同外径的饮料容器的杯托和与饮料容器的支撑部件进行推压饮料容器的外周表面或进行其解除的保持部的杯托。但是这些杯托使用时会存在如下问题就是扶手在向上翻转时,手容易碰到杯托外盖将杯托打开,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这些杯托中设置这样一个为了防止误操作而采用可以阻止杯托在非使用打开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设置在扶手内的杯托在扶手在向上翻转时,手容易碰到杯托外盖将杯托打开,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防误操作功能的杯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防误操作功能的杯托,包括一支承件;该支承件外端具有至少一供容器放入的朝外开口的镂空部;至少一底板,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支承件上,从而可在初始位置与容器的支撑位置之间调节该底板;至少一与所述支承件相连接的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在所述容器放入所述支承件外端的镂空部时,由初始位置移至支撑位置并与所述支承件上的镂空部配合而把所述容器稳固地支撑在杯托中,而在所述容器离开时,则由所述支撑位置回到初始位置;一壳体,该壳体至少具有一供所述支承件推出至伸长位置和回缩至缩回位置的口部和与该口部相对设置的底部以及用以界定出容纳空间的壳部;所述支承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容纳空间中并且所述支承件在由伸长位置运动到缩回位置过程中同步将所述底板和支撑部分收纳在该壳体的容纳空间中;一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承件上且能将所述支承件推动到伸长位置的第一弹簧;一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作用于所述支承件上将支承件锁定在缩回位置上而且也能松开它的锁定释放机构;该锁定释放机构设定一个从锁定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运动行程H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在所述支承件内端尾部上且能依靠自身重力摆动的重力锁机构,该重力锁机构在处于与所述支承件平行状态时,该重力锁机构的最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h小于所述锁定释放机构从锁定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运动行程H ;所述支承件处于缩回位置时,该支承件内端的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B应大于所述锁定释放机构从锁定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运动行程H。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借助于第一水平转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支承件上且所述底板可围绕水平轴线转动,这样在容器放下时,底板在不需要额外的操纵就能移动到支撑位置上,以牢固地支撑容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承件上设置有作用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压力弹簧,该压力弹簧能在所述支承件处于伸长位置时,将所述底板推送到支撑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至少具有一供容器搁置的支承表面, 该支承表面位于所述支承件上的镂空部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承件外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镂空部,两个镂空部的开口方向相反;与此对应,所述支撑部分也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承件的两侦牝每一支撑部分与一个镂空部对应且转动方向相反,以供两个容器放入;同时所述底板上具有两个供容器搁置的支承表面,两个支承表面对称设置在底板上并且对应地位于一个镂空部的下方。上述支承表面最好为粗糙的表面,以便保证容器被抓地更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分通过垂直转轴枢接在所述支承件上且所述支撑部分可围绕垂直轴线转动,并且在所述支承件上设置有一作用于所述支撑部分的第二压力弹簧。在所述容器放入所述支承件外端的镂空部时,该支撑部分由初始位置移至支撑位置,与所述支承件上的镂空部配合并依第二压力弹簧的作用而把所述容器稳固地支撑在杯托中,而在所述容器离开时,所述支撑部分依靠第二压力弹簧的作用则由所述支撑位置回到初始位置。该第二压力弹簧为套在所述垂直转轴上的第二扭簧,该第二扭簧的一端作用于支承件上,另一端作用于支撑部分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为卷轴弹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承件的外端具有一与所述壳体上的口部相适配的盖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支承件平稳的伸出和回缩,在所述壳体的壳部内表面上设置有一沿支承件运动方向布置的阻尼齿条,同时在所述支承件上轴设有一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阻尼齿条相啮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释放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承件内端上的锁定释放轨迹槽和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的锁定钩,所述锁定钩具有一与所述锁定释放轨迹槽相配合以将所述支承件锁定在缩回位置和从缩回位置释放的钩部,所述锁定释放轨迹槽具有依次相连的供所述锁定钩的钩部导入的导入段、锁定释放段、退出段;其中所述锁定释放段为V形结构,该V形结构的锁定释放段最低点构成所述锁定释放机构的锁定位置,该V形结构的锁定释放段与退出段连接处的最高点构成所述锁定释放机构的释放位置;该V形结构的锁定释放段最低点与该V形结构的锁定释放段与退出段连接处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构成所述锁定释放机构从锁定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运动行程H。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重力锁机构为一重力锁板,该重力锁板通过第二水平转轴枢接在所述支承件的内端尾部上,该重力锁板能绕第二水平转轴依靠自身重力摆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重力锁板从平行于第二水平转轴方向看为矩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重力锁板从平行于第二水平转轴方向看为扇形结构,该扇形结构的圆心与第二水平转轴的轴线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重力锁板从平行于第二水平转轴方向看为类扇形状,该类扇形状与第二水平转轴最远的外缘由两节端面构成,两节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55。。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当杯托处于水平位置时,重力锁机构处于非使用状态,不会影响到锁定释放机构的解锁行程,而在杯托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重力锁受重力影响处于使用状态,使支承件的运动行程变短,锁定释放机构的解锁行程不够,无法解锁,从而锁定释放机构不会松开支承件,消除误操作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中支承件处于伸长位置时整个杯托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中支承件处于伸长位置时去除壳体上部壳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支撑部分处于支撑位置上夹住小直径容器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支撑部分处于支撑位置上夹住大直径容器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底板处于支撑位置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 一个支撑部分处于初始位置,另一个支撑部分处于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锁定释放机构处于锁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锁定释放机构处于解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使用的重力锁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杯托处于水平状态时重力锁锁板处于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I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杯托处于垂直状态时重力锁锁板处于使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I处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杯托翻转大于90°时重力锁板处于使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I处放大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砚武徐东海李侠朱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