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及合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888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及合成器。包括矩形波导、介质基板、嵌入介质基板中的公共地、以公共地对称并贴附在介质基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微带探针,所述两个微带探针分别与两组微带线阻抗变换段、两微带传输线依次连接构成两组平行的并以公共地对称的分别位于介质基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微带线,所述两个微带探针沿着矩形波导E面从矩形波导宽边侧壁开口垂直插入矩形波导内,其插装位置对称于矩形波导的宽边中心面;且两微带探针的中心线与矩形波导传输方向上的波导短路面的理论间距为四分之一波导波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损耗低、频带宽,支路间幅度、相位一致性好,且结构紧凑、易于加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毫米波固态功率合成
;特别涉及毫米波、亚毫米波段宽频带低损耗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与合成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工作频率的上升,由于材料、工艺原因,固态器件输出能力呈指数下降,例如当前八毫米波频段单器件输出能力在5W左右,三毫米波频段固态单器件输出能力只有100-200mW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系统需求。功率合成技术是解决单器件输出能力不足,获取更高功率的有效手段。功率合成实际上是各合成信号的矢量叠加,要求各合成信号为等幅 同相关系;同时还要求合成时信号路径损耗低。对于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来说,各放大单元采用同一批次功率单片实现,为合成各支路信号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奠定基础;采用低损耗对称结构的合成网络,保证各支路信号传输路径等幅同相关系,同时满足信号的低损耗传输要求;并且合成网络要求便于集成固态功率单片。因此,设计低损耗、幅度相位一致性良好、支路便于集成固态功率器件的功率分配/合成器是获取毫米波高功率的关键。对毫米波频段来说,较短的工作波长使得这种低损耗、支路幅度相位一致、便于集成固态功率器件的功率分配/合成器设计难度更大。近年来,国内外学采用了波导-微带集成结构,实现了毫米波功率分配/合成。这种类型的功率分配/合成器将波导立体传输线与微带集成传输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实现了功率分配/合成和波导-微带过度转换,为毫米波固态功率合成实现奠定了一定基础。其中,文献 ( “A broad-band 3_dB in-phasedivider for millimeter-wave lengths”,作者Xiaoqiang Xie, Xiao liu, Weigan Lin.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 2008)所述为一个 0° 3_dB 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结构尺寸紧凑,可与波导电桥结合实现更多支路的功率分配/合成。该结构中,两微带线处于面对面放置,关于波导中心面对称,从波导宽边同侧插入波导。两微带线间距小于波导宽边尺寸。在实用中,后续电路需要在该功分结构两微带线金属条带上分别安放固态器件,两微带线间需预留一定间距,该间距不仅要大于固态器件高度的两倍,还要满足加工需要。因此,安放单个固态器件的空间高度小于波导宽边尺寸一半。随着频率增高,波导尺寸变小,波导宽边尺寸将不能满足安放两固态器件的需要,因此,这类功率分配/合成器只能用在毫米波低端以下频率,如文献所述8mm频段。文献( “Design of a Full Band, Compact Waveguide-MicrostripPowerSplitter Using Multilayer PCB Technology”, Hong Yi Lim, Zhicheng Wei, ZhuoLi, Geok Ing Ng, Yoke Choy Leong, Radio-Frequency Integration Technology,2009.RFIT 2009.)与文献中结构相比较,两微带的安放方式并未变化。其改进在于1.探针的结构由文献中的3段变为4段,以获得更好的宽带效果,但是从仿真结果来看,改进后效果不明显;2.文献中功分结构将文献中两探针间未填充介质的空间用介质填满,并采用多层PCB技术进行制作。由于两探针间充满介质,无法安装固态器件,不能用于固态功率合成
因此,文献中功分器相对于文献中的功分器无实质性、可实际运用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及合成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是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及合成器,包括矩形波导、介质基板、嵌入介质基板中的公共地、以公共地对称并贴附在介质基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微带探针,所述两 个微带探针分别与两组微带线阻抗变换段、两微带传输线依次连接构成两组平行的并以公共地对称的分别位于介质基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微带线,所述两个微带探针沿着矩形波导E面从矩形波导宽边侧壁开口垂直插入矩形波导内,其插装位置对称于矩形波导的宽边中心面;且两微带探针的中心线与矩形波导传输方向上的波导短路面的理论间距为四分之一波导波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所述的功率分配器/合成器损耗低、频带宽,支路间幅度、相位一致性好,且结构紧凑、易于加工实现。相对于现有的同类技术,此种功率分配/合成器各支路空间独立,集成固态功率器件时不受波导尺寸限制,便于在三毫米波及更高频段的固态功率合成电路中使用,且便于与常见的波导环形电桥、波导分支电桥等配合使用,实现多路功率分配/合成。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及合成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矩形波导宽边侧壁开口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俯视方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侧视方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4a、图4b和图4c为本专利技术在3mm整个频段(75GHz至IlOGHz)的Sll、S21及S31波形图。附图标记说明矩形波导I、微带探针2、微带线阻抗变换段3、微带传输线4、公共地5、介质基板6、宽边侧壁开口 7。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及合成器,包括矩形波导I、介质基板6、嵌入介质基板6中的公共地5、以公共地5对称并贴附在介质基板6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微带探针2,所述两个微带探针2分别与两组微带线阻抗变换段3、两50欧姆的微带传输线4依次连接构成两组平行的并以公共地5对称的分别位于介质基板6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微带线,所述两个微带探针2沿着矩形波导E面从矩形波导宽边侧壁开口 7垂直插入矩形波导I内,其插装位置对称于矩形波导的宽边中心面;且两微带探针2的中心线与矩形波导传输方向上的波导短路面的理论间距为四分之一波导波长。上述微带探针2用于最大限度地耦合毫米波矩形波导I中能量;两微带线阻抗变换段3用于在整个频带内分别实现两微带探针2与两微带传输线4阻抗匹配;两微带传输线4之间延伸的带公共地5的介质基板6用于固定微带传输线4。在3毫米频段(75GHz I IOGHz),本实例所述波导-微带集成功率分配器及合成器各部分的主要尺寸如图I、图3a和图3b所示,矩形波导I采用标准尺寸R900,长边a =1.27毫米*短边b = 2. 54毫米,介质基板6采用Duroid5880,厚度H2的一半为O. 127毫米。两微带探针2长L2 = O. 50毫米,宽W2 = O. 29毫米;两微带线阻抗变换段3长L3 =O.45毫米,宽W3 = O. 16毫米;两50欧标准两微带传输线4宽W4 = O. 38毫米。两微带探针2关于公共地5对称,公共地5位于矩形波导I的宽边中心面位置。两微带探针2分别位于宽边中心面上下表面,由介质基板6(DUroid5880)支撑,两微带探针2的中心线与矩形波导I传输方向上的波导短路面的间距为O. 69毫米,两微带探针2所插入的波导宽边开槽宽Wl = I毫米,高Hl = O. 8毫米,两微带探针2至微带传输线4所在屏蔽腔长LI = O. 4毫米,高Hl = O. 8毫米,两标准微带传输线4各自所在空气槽宽WO = I. 5毫米,高O. 8毫米,介质基板6延伸后,宽W5 = 2毫米,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强赵翔詹铭周吴永伦周睿周沛翰谢凌霄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