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3784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外钢管,外钢管包括多段分外钢管;制作内钢管,内钢管包括多段分内钢管;(2)将第一段分外钢管竖立在设计位置,将对应的分内钢管均匀地竖立在分外钢管的内部;(3)向分外钢管与内钢管之间的空间中浇注混凝土;(4)在第一段分外钢管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段分外钢管,在第一段分外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的端部相应地固定连接第二段分外部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5)在第一段分外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中,以及第二段分外钢管与其对应的分内钢管之间的空间中浇注混凝土;(8)以此类推,直到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浇注完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土木工程
,截面最大长度大于Im的钢管混凝土柱都叫做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传统的自下而上直接浇筑钢管混凝土柱的方法,在浇筑大截面的钢管混凝土柱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内需要灌注高強度混凝土,故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由于其截面大,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会 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尤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施工质量。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剧烈变化,使混凝土浇筑体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收缩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体发生裂缝的现象。再者,大截面的钢管混凝土柱的表面散热条件较好,热量可以向大气中散发,因而温度上升较少;而内部混凝土由于散热条件较差,热量散发少,因而温度上升较多,内外形成温度梯度,形成内外約束,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縫。为此,需要提供一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能适用于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浇注,使散热较均匀,減少柱中混凝土内外温差,确保钢管混凝土柱的质量,增强其耐久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其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所述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外钢管,所述外钢管包括多段分外钢管;制作直径小于所述外钢管的内钢管,所述内钢管包括多段分内钢管; 所述分内钢管与所述分外钢管对应,且每段分外钢管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的数目相同; 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比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长,其他的所述分内钢管的长度使得安装后所述分内钢管能伸出其对应的所述分外钢管; (2)将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竖立在设计位置,将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均匀地竖立在所述分外钢管的内部;(3)向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与其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之间的空间中浇注混凝土; (4)在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段所述分外钢管,在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的顶端相应地固定连接第二段所述分外部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 (5)在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中浇注混凝土,浇注高度到与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的顶端平齐为止;再将第二段所述分外钢管与其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之间的空间中浇注混凝土; (6)在第二段所述分外钢管顶端固定连接第三段所述分外钢管,在第二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的顶端相应地固定连接第三段所述分外部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 (7)在第二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中浇注混凝土浇筑高度到与第二段所述分外钢管的顶端平齐为止;再将第三段所述分外钢管与其对应的所述分内钢管之间的空间中浇注混凝土; (8)以此类推,直到所述外钢管安装完毕,所述内钢管安装完毕,所述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浇注完毕。优选地,每段所述分外钢管的横截面均为日字形;每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两段所述分内钢管,两段所述分内钢管分别放置在所述分外钢管形成的两个分腔中且彼此对称分布。优选地,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长于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其他所述分外钢管与其对应的分内钢管长度相等。优选地,所有的所述分外钢管长度均相等;除第一段所述分外钢管对应的分内钢管以外,其他的分内钢管长度均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干由于设置了内钢管,因而对同一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可以分次浇筑,減少了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尤其每个分内钢管相对于其对应的分外钢管均高出ー截,这样在浇筑内钢管和外钢管之间的混凝土后的养护时,内钢管便能形成烟囱效应,増加内部混凝土的散热,減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质量和耐久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的截面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第一段分外钢管和其对应的分内钢管的安装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大横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中第一次浇筑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一段分外钢管和其对应的分内钢管;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施工方法中第二次浇筑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外钢管和其分别对应的分内钢管;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施工方法中第三次浇筑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第一、ニ、三段分外钢管和其分别对应的分内钢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横截面,其中长边的长度为2米,短边的长度为I. 5米。从该横截面上可以看出,该复合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包括日字形横截面的外钢管10,亦即,在矩形的横截面的基础上,在长边的中心处设置有ー块垂直于长边的横板100将该外钢管10形成的腔一分为ニ ;该横板100的设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钢管柱的強度和刚度。在由横板100分成的两个分腔内分别设置两个圆形截面的内钢管20、30,这两个内钢管20、30相对于该横板100对称设置(如图I、图2所示)。当然在本专利技术其他的实施例中,不设置横板100或者多设置几块横板100也是可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钢管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而且内钢管的数目也可以是一个或者更多个,只要对称均匀分布即可。图I是为了说明外钢管10和内钢管20、30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实际施工中,外钢管10和内钢管20、30均是随着浇筑逐段搭接而成。下面介绍该实施例的。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制作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外钢管10,该外钢管10由多段日字形截面的分外钢管组成,亦即分别制作各段分外钢管。由于截面大,这些分外钢管实际上类似于钢筒。制作内钢管20、30,其均分别由多段分内钢管组成。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分外钢管对应两个对称分布的分内钢管。当然在本专利技术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均匀地设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内钢管,当然这时每个分外钢管对应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分内钢管。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直径小于外钢管的内钢管,相应地这时每个分外钢管对应一个分内钢管。如图2所示为第一段分外钢管11与分内钢管21、31的主视图。其中分内钢管21、31长度相等且均长于分外钢管11。这样在浇筑混凝土后养护时,分内钢管21、31就会形成烟囱效应,这在下面的步骤中会论述。除第一段外,其他段的分外钢管与其对应的分内钢管长度相等,由于第一段分内钢管与分外钢管已经形成了高度差,因此后面各段拼接好后,这个高度差仍然存在。当然,在本专利技术其他的实施例中,除第一段之外的其他分内钢管的长度只要使得安装后分内钢管能伸出其对应的分外钢管即可,可以做其他选择。建议除第一段之外的其他各段分钢管的长度相等,各段分外钢管长度也相等,这样方便制作,而且在施工安装时也比较方便。(2)如图3所示,将第一段分外钢管11竖立在设计位置,将对应的第一段分内钢管21、31分别设立两个分腔内,两个分内钢管21、31相对于横板100对称。分内钢管21、31分别伸出外内壁钢管11形成的腔体一定的长度。(3)向第一段分外钢管11和第一段分内钢管21、31之间的空间浇注混凝土。这时,靠近分外钢管11的混凝土通过分外钢管I向空气散热;而分内钢管21、31形成烟囱效应,使内部的混凝土通过这两个烟 向空气散热,从而使得内外散热均匀,且散热效果好,防止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4)在第一段分外钢管11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段分外钢管12,在对应的第一段分内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卿杜志豪张元斌赖泽荣方世宏何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