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座组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2824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座组件制造方法,用于将电子膨胀阀的阀座(2)和罩盖(3)装配在一起形成阀座组件,包括以下步骤:11)将所述罩盖(3)与所述阀座(2)固定钎焊连接在一起;12)以阀座(2)的圆周外径作为定位基准,在罩盖(3)上加工出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外壳(53)装配的定位部。具体地,在步骤1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13)将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一接管(51)和第二接管(52)分别钎焊于所述阀座(2)的第一接口孔(25)和第二接口孔(26)中,并且此时钎焊的温度低于所述阀座(2)与所述罩盖(3)之间钎焊的温度。该制造方法不仅能够较为方便地对阀座(2)与罩盖(3)进行定位,而且能够保证阀座(2)与罩盖(3)之间的同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膨胀阀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的阀座组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制冷自控元器件,如电子膨胀阀中,阀座与外壳的连接非常重要,既需要保证二者的同轴度,又需要保证二者连接的气密性。现有技术中,阀座与外壳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罩盖作中间过渡的方法。在该连接方法中,罩盖与阀座的连接一般采用间隙铆接装配后再采用炉中钎焊将两者可靠的连接起来,然而一方面由于罩盖与阀座配合长度较短,装配时很难保证二者的同轴度,另一方面钎焊时焊料会渗入罩盖与阀座之间的缝隙,导致罩盖位置偏移从而使得二者的同轴度变得更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鉴于此,日本专利(特开平11-022846)提供一种连接方法,具体请参见下文。请参考图I、图2和图3,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电子膨胀阀的阀座与罩盖铆接钎焊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电子膨胀阀的阀座与罩盖铆接钎焊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阀座2'设有翻边2' 1,在阀座2'与罩盖3'焊接前,先通过翻边2' I与罩盖3'铆接,从而将阀座2'与罩盖3'预先固定;然后,再将阀座2'与罩盖3'钎焊,钎焊部位4'如图3所示;同时将外壳5'与罩盖3'焊接。在该种连接方法中存在以下不足a)阀座2'与罩盖3'之间的铆接结构需要在阀座2'上设置特定的翻边2' 1,零件结构需要进行特殊设计,导致结构复杂,加工效率低、成本高;b)翻边2' I与罩盖3'铆接时,对阀座2'与罩盖3'的定位具有较大困难,铆接后阀座2'与罩盖3'的同轴度难以得到精确控制;c)当将阀座2'与罩盖3'放置于炉中进行钎焊时,阀座2'的翻边2' I与罩盖3'之间的铆接结构,会由于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以及两者间应力发生变化,导致翻边2' I与罩盖3'之间出现松动,导致铆接定位的可靠性不高,从而影响阀座2'与罩盖3'之间的同轴度。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阀座与罩盖的连接方法作出改进,从而不仅能够较为方便地对阀座与罩盖进行定位,而且还能够保证二者的同轴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该制造方法不仅能够较为方便地对阀座与罩盖进行定位,而且能够保证阀座与罩盖之间的同轴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将电子膨胀阀的阀座和罩盖装配在一起形成阀座组件,包括以下步骤 11)将所述罩盖与所述阀座固定钎焊连接在一起;12)以阀座的圆周外径作为定位基准,在罩盖上加工出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外壳装配的定位部。优选地,在步骤1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13)将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分别钎焊于所述阀座的第一接口孔和第二接口孔中,并且此时钎焊的温度低于所述阀座与所述罩盖之间钎焊的温度。优选地,在步骤12)的同道工序中,在所述罩盖上加工出所述定位部之后,进一步在所述阀座上加工出阀座内孔。优选地,在步骤1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10)以阀座的圆周外径作为定位基准,在所述阀座上加工出阀座内孔。优选地,所述阀座内孔包括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螺母装配的第一内孔及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阀针配合的第二内孔,且所述第一内孔和所述第二内孔依次加工形成。优选地,在步骤12)中,所述定位部为沿所述罩盖的圆周端面开设的罩盖台阶部。优选地,在步骤12)中,在同道工序中,在加工出所述罩盖台阶部之后,进一步对所述罩盖台阶部下方的罩盖圆周面加工,以便保证所述罩盖台阶部与所述罩盖圆周面的同轴度。优选地,步骤11)中包括如下步骤111)在阀座上开设阀座凸台,在罩盖上开设罩盖内孔,所述阀座凸台间隙或者过盈配合于所述罩盖内孔中;112)在所述阀座凸台与所述罩盖内孔的结合面处进行焊接。优选地,所述钎焊的焊圈套装于所述阀座凸台的外部并支撑于所述罩盖内孔的上端面上。优选地,所述阀座凸台的下方设有沿径向设置的阀座台阶部,所述阀座台阶部与所述第一接口孔之间沿周向开设有沟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阀座组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1)将所述罩盖与所述阀座固定钎焊连接在一起;12)以阀座的圆周外径作为定位基准,在罩盖上加工出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外壳装配的定位部。由于阀座的阀座内孔一般也是以阀座的圆周外径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形成,因而罩盖的定位部与阀座内孔能够保持较好的同轴度。在阀座内孔中,有一个阀座内孔用于固定电子膨胀阀的螺母,同时该螺母用于定位电子膨胀阀的转子部件,同时罩盖的定位部用于与电子膨胀阀的外壳连接定位,因而保证了所述定位部与阀座内孔的同轴度,亦即保证了所述转子部件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同轴度,从而避免了所述转子部件与所述外壳发生干涉碰撞,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保证了产品质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阀座组件制造方法不仅能够较为方便地对阀座与罩盖进行定位,而且能够保证阀座与罩盖之间的同轴度;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保证阀座内孔与罩盖的定位部之间的同轴度,从而进一步保证所述外壳与所述转子部件之间的同轴度。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电子膨胀阀的阀座与罩盖铆接钎焊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电子膨胀阀的阀座与罩盖铆接钎焊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阀座组件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阀座组件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图7为图I中电子膨胀阀的阀座与罩盖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罩盖与阀座装配在一起并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罩盖与阀座装配在一起并焊接后的结 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在罩盖上开设有罩盖台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阀座组件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图12为图10中在阀座上安装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并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焊接于阀座上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2'阀座;2' I翻边;3'罩盖;4'钎焊部位;5'外壳。图4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2阀座;21第一内孔;22第二内孔;23阀座凸台;24焊圈;25第一接口孔;26第二接口孔;27阀座台阶部;28沟槽;3罩盖;31罩盖台阶部;32罩盖圆周面;33罩盖内孔;51第一接管;52第二接管;53外壳;54磁体;55丝杆;56螺母;57阀针。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为提供,该制造方法不仅能够较为方便地对阀座与罩盖进行定位,而且能够保证阀座与罩盖之间的同轴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2,阀座2通过罩盖3与外壳53连接;外壳53内设有磁体54,磁体54与丝杆55固定连接,并随着磁体54发生周向转动,且在螺母56的螺纹配合的驱动下,丝杆55沿轴向作升降运动。如图4所示,丝杆55下方连接有阀针57,随着丝杆55升降,阀针57调节阀口(亦即下文中的第二内孔22)的开度,从而实现由第一接管51到第二接管52流量调节的目的。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阀座组件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阀座组件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在基础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阀座组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步骤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才意魏先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