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2803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侧向发光二极管以及一导光柱。导光柱具有对应于多个侧向发光二极管的多个反射结构,而可反射来自多个侧向发光二极管的光束。位于中央的二侧向发光二极管间的第一间距大于位于两侧的另二侧向发光二极管间的第二间距,使光束可均匀地被扫描装置上的光学感测元件接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模块,尤其涉及扫描装置中用以引导光束的导光模块。
技术介绍
扫描装置主要的功能是进行影像撷取,用以将纸本文件的内容通过扫描的方式转换成电子文件,以便使用者传播、整理或保存。随着扫描装置技术的成熟,扫描装置也越来越普及化。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扫描装置I包括一下壳体10以及一上壳体11,下壳体10包括一玻璃平台101以及一扫描模块102,玻璃平台101用以放置欲扫描的文件P,而扫描模块102用以于下壳体10中移动而扫描文件P。上壳体11则用以于文件P放置玻璃平台101时覆盖下壳体10而固定文件P于扫描装置I中。至于下壳体10的内部结构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扫描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下壳体10除了玻璃平台101以及扫描模块102之外,还包括一传动轴103以及一驱动马达104,扫描模块102设置于传动轴103,而驱动马达104连接于扫描模块102,用以提供动力予扫描模块102而使扫描模块102沿着传动轴103移动。至于扫描模块102则包括一导光模块105、一固定反射镜106、一透镜107以及一光学感测兀件108。导光模块105用以产生光束L并使光束L投射于文件P上,其中导光模块105为灯管。固定反射镜106用以将被文件P反射的光束L反射,透镜107用以聚焦光束L,而光学感测元件108用以接收光束L而产生文件影像。接下来说明扫描装置I运行的情形,当使用者欲使用扫描装置I对文件P进行扫描时,将文件P放置于下壳体10的玻璃平台101上,并使上壳体11覆盖于下壳体10而固定文件P。文件P固定完成之后,启动扫描装置1,使得扫描模块102的导光模块105产生光束L并使其投射于文件P上,而文件P反射光束L使光束L被固定反射镜106反射,接下来光束L穿过透镜107而被聚焦,被聚焦的光束L被光学感测元件108而产生文件影像的第一部分,上述为扫描文件的过程。于启动扫描装置I的同时,驱动马达104亦开始运转,使得扫描模块102于传动轴103上移动而对整张文件P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而可获得完整的文件影像。接下来说明导光模块105的结构,请参阅图3,其为现有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的结构前视不意图。导光模块105包括一基座1051、一电路板1052、一正向发光二极管1053、一导光柱1054以及一散热片1055。电路板1052设置于基座1051的一端,且导光柱1054设置于基座1051上。正向发光二极管1053设置于电路板1052上,用以由基座1051的一端产生光束L,使光束L投射至导光柱1054,且光束L被导光柱1054引导而投射至文件P。而散热片1055则设置于基座1051的一端,用以排除正向发光二极管1053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能。由于导光模块105中仅设置一正向发光二极管1053,故正向发光二极管1053必须采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才可提供相当程度的亮度,以进行文件P的扫描。然而,由于正向发光二极管1053为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因此散热片1055必须采用较大面积的散热片才足以排除热能,使得扫描装置I必须具有足以容置散热片1055的空间,造成扫描装置I于体积轻薄化的进行上受到诸多限制。接下来,导光模块105中所产生的光束L投射于文件P上,且投射至文件P的中央区域的光束L经由固定反射镜106以及透镜107而被光学感测元件108所接收。同样地,投射至文件P的两端的光束L亦经由固定反射镜106以及透镜107而被光学感测元件108所接收。对于光学感测元件108而言,光学感测元件10接收到被投射至文件P中央区域的光束L的光量较多,而接收到被投射至文件P两端的光束L的光量较少,造成进行文件P的扫描时,文件P的两端较暗而影响扫描质量。也就是说,导光模块105所产生的光束L存在有光分布不均的问题,使得光学感测元件106无法均匀地接收到光束L,造成扫描模块102的扫描质量低落,因此,需要一种可提升扫描质量以及缩小扫描装置体积的导光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扫描质量的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扫描装置体积的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包括一电路板;多个侧向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排列为一列,每一侧向发光二极管用以产生一光束;以及一导光柱,设置于电路板上且覆盖于所述多个侧向发光二极管,用以引导所述光束,且该导光柱具有对应于所述多个侧向发光二极管的多个反射结构,位于该导光柱的一底部,且所述多个反射结构用以反射所述光束;其中位于该电路板的一中央区域的两个侧向发光二极管间的一第一间距大于位于该电路板的一侧的另两个侧向发光二极管间的一第二间距。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反射结构与该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纳相对应的该侧向发光二极管于其中,使每一侧向发光二极管可朝相邻的该反射面发射该光束,且该光束被相邻的该反射结构反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反射结构为一倾斜反射表面或一弯曲反射表面。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反射结构为多个反射凸点、多个反射角锥、多个印刷网点或多个反射凹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反射结构还包括多个反射凸点、多个反射角锥、多个印刷网点或多个反射凹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光柱还包括一中央反射面,其位于该导光柱的该底部的一中央区域,用以反射所述光束。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还包括多个正向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的两端,用以产生一另一光束。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扫描装置的导光模块,包括一电路板; —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用以产生一第一光束;—第二侧向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的一第一侧,用以产生一第二光束;—第三侧向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的一第二侧,用以产生一第三光束;—第四侧向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第三侧向发光二极管的一第二侧,用以产生一第四光束;以及—导光柱,设置于电路板上且覆盖于该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该第二侧向发光二极管、该第三侧向发光二极管以及该第四侧向发光二极管,用以引导该第一光束、该第二光束、该第三光束以及该第四光束,且该导光柱具有对应于该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该第二侧向发光二极管、该第三侧向发光二极管以及该第四侧向发光二极管的多个反射结构,位于该导光柱的一底部,且所述多个反射结构用以反射该第一光束、该第二光束、该第三光束以及该第四光束;其中该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与该第二侧向发光二极管间的一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与该第三侧向发光二极管间的一第二间距,且该第一间距等于该第三侧向发光二极管与该第四侧向发光二极管间的一第三间距。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反射结构与该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纳相对应的该第一侧向发光二极管、该第二侧向发光二极管、该第三侧向发光二极管以及该第四侧向发光二极管于其中。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反射结构为一倾斜反射表面或一弯曲反射表面。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反射结构为多个反射凸点、多个反射角锥、多个印刷网点或多个反射凹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反射结构还包括多个反射凸点、多个反射角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诚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