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档同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1845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8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档同步装置,涉及机动车辆中变速器的换挡装置技术领域。为能够增强挂倒档的平顺性而设计。所述倒档同步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换挡轴和拨叉轴,所述换挡轴上固设有倒档感力块,所述拨叉轴上设有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设有感力球,所述感力球的部分球面位于所述径向孔外部;挂倒档时,所述倒档感力块与所述感力球接触并通过所述感力球带动所述拨叉轴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用在机动车辆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中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倒档同步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汽车厂家生产的手动挡车辆经济实惠,外形美观小巧,是很多顾客尤其是女性顾客首选的购买车辆。但是这种手动档车辆的舒适度也是顾客在购买时特别关心的问题,其中挂档时的平顺性尤其是挂倒档时的平顺性是顾客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以往的手动挡车辆在急刹车后挂倒档,驾驶员常会听到齿轮打齿的声音,如果长时间都是这种情况,车辆发出的打齿的噪音不但影响驾驶员开车的心情,还会使车辆的寿命大大降低;另外由于打齿的原因,使得驾驶员在挂倒档时感觉不平顺,并且比较费力,因此倒档同步装置应运而生。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倒档同步装置的一种方案,该方案中的倒档同步装置包括与换档轴2固定连接的倒档感力块I、以及限制在拨叉轴3上的柱状感力销9等。挂倒档时,换档轴2带动倒档感力块I向左移动,倒档感力块I通过与柱状感力销9的滑动摩擦带动拨叉轴3向左移动并预挂档位同步器。此时档位同步器会与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啮合以降低怠速时输出齿轮的转速,从而降低与输出齿轮啮合的输入齿轮的转速,进而降低与输入齿轮连接的输入轴的转速,因此与输入轴连接的倒档输入齿轮的转速也随之减小,使得挂倒档时产生的冲击减小。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所述拨叉轴作用的驱动力是所述倒档感力块与所述柱状感力销接触后产生的滑动摩擦力,由于滑动摩擦的摩擦阻力较大,可能会存在卡滞现象,因此使得挂倒档时的力较大,影响挂倒挡的平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倒档同步装置,能够增强挂倒档的平顺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倒档同步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换挡轴和拨叉轴,所述换挡轴上固设有倒档感力块,所述拨叉轴上设有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设有感力球,所述感力球的部分球面位于所述径向孔外部;挂倒档时,所述倒档感力块与所述感力球接触并通过所述感力球带动所述拨叉轴运动。其中,所述感力球少于一半的部分球面位于所述径向孔外部。所述径向孔内设有支撑感力球的感力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孔内设有容纳所述感力球的环状壳体,所述环状壳体上端的内侧面上设有向所述环状壳体内部倾斜的斜面。其中,所述感力弹簧容纳在所述环状壳体内部;或,所述感力弹簧设在所述环状壳体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孔为通孔,且沿所述径向孔的径向方向在所述径向孔的底部穿设有销柱。所述环状壳体的下端设有台阶,所述径向孔为与所述台阶配合的阶梯形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感力球和所述感力弹簧之间设有定位座。其中,所述定位座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感力弹簧的上端处于所述凹槽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档同步装置,在所述拨叉轴中的径向孔内设有感力球,所述感力球的部分球面位于所述径向孔外部;挂倒档时,所述倒档感力块与所述感力球接触并通过所述感力球带动所述拨叉轴运动,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倒档感力块与所述感力球接触后,所述倒档感力块继续沿所述拨叉轴的轴线方向运动,因此带动所述感力球做自转运动,使得所述倒档感力块与所述感力球产生滚动摩擦阻力,从而带动所述拨叉轴运动。与滑动摩擦阻力相比,由于所述倒档感力块与所述感力球产生的滚动摩檫阻力较小, 因此挂倒挡时产生的力减小,增强了挂倒档时的平顺性。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倒档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倒档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改进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种改进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I-倒档感力块,2-换挡轴,3-拨叉轴,30-径向孔,4-感力弹簧,5-感力球,6-环状壳体,60-台阶,61-斜面,7-销柱,8-定位座,80-凹槽,9-柱状感力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档同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倒档同步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倒档同步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换挡轴2和拨叉轴3,所述换挡轴2上固设有倒档感力块1,所述拨叉轴3上设有径向孔30,所述径向孔30内设有感力球5,所述感力球5的部分球面位于所述径向孔30外部;挂倒档时,所述倒档感力块I与所述感力球5接触并通过所述感力球5 带动所述拨叉轴3运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档同步装置,在所述拨叉轴3中的径向孔30内设有感力球 5,所述感力球5的部分球面位于所述径向孔30外部;挂倒档时,所述倒档感力块I与所述感力球5接触并通过所述感力球5带动所述拨叉轴3运动,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倒档感力块I与所述感力球接5触后,所述倒档感力块I继续沿所述拨叉轴3的轴线方向运动,因此带动所述感力球5做自转运动,使得所述倒档感力块I与所述感力球5产生滚动摩擦阻力,从而带动所述拨叉轴3运动。与滑动摩擦阻力相比,由于所述倒档感力块I与所述感力球5产生的滚动摩檫阻力较小,因此挂倒挡时产生的力减小,增强了挂倒档时的平顺性。例如,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换档轴2与倒档感力块I可以同时向左移动,之后倒档感力块I与感力球5接触并沿着拨叉轴3的轴线方向继续向左移动,因此倒档感力块I 可以带动感力球5旋转并同时通过感力球5带动拨叉轴3向左移动,拨叉轴3向左移动后可以预挂档位同步器,从而通过该档位同步器使怠速时输入轴的转速降低,进而使得挂倒档时产生的冲击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感力球5少于一半的部分球面位于所述径向孔30外部,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感力球5从径向孔30内窜出。如图3所示,所述径向孔30内设有支撑感力球5的感力弹簧4。由于倒档感力块 I和感力球5在接触时会发生碰撞,而这种碰撞带来的冲击力相对较大,可能会损坏倒档感力块I、感力球5等其它相关部件,故在感力球5的下端设有感力弹簧4,当倒档感力块I和感力球5碰撞时,倒档感力块I对感力球5产生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并压缩感力弹簧4,使得感力弹簧4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减小倒档感力块I对感力球5的碰撞力,减小对倒档感力块I、感力球5等其它相关部件的损坏。如图4或图5所示,所述径向孔30内设有容纳所述感力球5的环状壳体6 ;由图 6可知,所述环状壳体6上端的内侧面上设有向所述环状壳体6内部倾斜的斜面61。这是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并且驾驶员在更换挡位会带动拨叉轴3来回运动,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感力球5发生窜动并从径向孔30内窜出,当感力弹簧4由于被压缩而对感力球5产生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时,环状壳体6上的斜面61可以对感力球5产生向下的卡紧力,这两个力相互作用保证了感力球5卡紧在环状壳体6内而不会发生窜动。如图4所示,所述感力弹簧4可以容纳在所述环状壳体6内部,此时感力弹簧4和感力球5均容纳在环状壳体6的内部,由于环状壳体6为独立的部件,因此可以便于对环状壳体6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可以在环状壳体6上端的内侧面上设置向所述环状壳体6内部倾斜的斜面61。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感力弹簧4还可以设在所述环状壳体6下方,这样环状壳体6的下方就会预留出较大的空间可使感力弹簧4顺利地装入径向孔30内,不会因为环状壳体6内部的尺寸小而使得感力弹簧4在安装到环状壳体6内时产生变形,确保了感力弹簧4在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的顺滑性。根据图4或图5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孔30为通孔,且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梁学礼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