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0114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3:14
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闪发器是二级压缩或准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属于制冷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闪发器由进液管、分液器、布液歧管、闪蒸隔板出液管、壳体及出气管组成,进液管连接在壳体的上部,出液管连接在壳体的底部,出气管连接在壳体的中间或靠上部的位置;在壳体的内部,分液器与插入壳体内的进液管相连,分液器连接布液歧管,布液歧管深入到距离壳体底部1/2~1/3深度,在高度上错开排列;在每根布液歧管出口的下部,布置有与布液歧管轴向垂直的闪蒸隔板,闪蒸隔板固定在壳体上或布液歧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闪发器起到强化液体闪发过程、提高汽液分离率及降低流动阻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属于制冷空调

技术介绍
提高制冷空调系统的能效,带有中间补气的二级或准二级压缩是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制冷空调系统的循环原理如图I所示。包括有压缩机101、四通换向阀al02、室外换热器103、单向阀104、毛细管al05、毛细管bl06、四通换向阀bl07、闪发器108、毛细管cl09、 室内换热器110。当作为制冷使用时,制冷剂流向由白色箭头表示出,工作过程如下压缩机的排气先进入室外换热器103,变为液态制冷剂后通过单向阀104后进入到毛细管bl06 内,节流降压至某一中间压力后进入到闪发器108内,闪发出来的气体通过补气管路进入到压缩机中,主路过冷的液体进入到毛细管cl09内二次节流,节流后的汽液两相低压制冷剂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10内,通过蒸发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达到制冷的效果。出室内换热器110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又进入到压缩机101中,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当作为制热使用时,制冷剂流向由黑色箭头表示出,工作过程如下压缩机的排气先进入室内换热器110,将热量释放给室内的空气,达到制热的效果,同时气态制冷剂变为液态后进入到毛细管C109内,节流降压至某一中间压力后进入到闪发器108内,闪发出来的气体通过补气管路进入到压缩机中,主路过冷的液体进入到毛细管bl06及与之串联的毛细管al05内二次节流,节流后的汽液两相低压制冷剂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03内,通过蒸发吸收室外空气中的热量,出室外换热器103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又进入到压缩机101中,完成一个制热循环。其中,关键部件之一是闪发器,性能优良的闪发器结构应能满足以下性能I)进入闪发器内的液态制冷剂能充分闪发,使闪发后的气体流量满足补气量的需求;2)闪蒸后形成的过冷液体制冷剂能及时流出,不占据闪蒸空间,不对液态制冷剂闪蒸的持续进行产生干扰;3)不额外增加阻力,没有运动部件,适宜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旨在提高二级或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制冷系统的能效。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其特征是包括进液管I、 分液器2、布液歧管3、闪蒸隔板4、出液管5、壳体6及出气管7 ;进液管I连接在壳体6的上部,出液管5连接在壳体6的底部,出气管7连接在壳体6的中间或靠上部的位置;在壳体6的内部,分液器2与插入壳体内的进液管I相连,分液器2连接有I个或多个布液歧管33,布液歧管3深入到距离壳体6底部1/2 1/3深度的位置,在高度上错开排列,即相临布液歧管3的高度不相等;在每根布液歧管3出口的下部,布置有与布液歧管3轴向垂直的闪蒸隔板4,闪蒸隔板4固定在壳体6上或布液歧管3上。所述闪蒸隔板4为圆形或圆缺形;闪蒸隔板4上开有小孔或不开孔。所述闪蒸隔板4放置在与布液歧管3轴向垂直的下方,与其相应的布液歧管3通过一段金属焊接;或固定在相邻布液歧管3或壳体6上。所述闪发器为立式或为卧式。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在有限空间下扩大了液态制冷剂的闪蒸空间,闪蒸后形成的饱和气态制冷剂能满足任意补气量的要求;过冷后的液体能及时流出进入到节流制冷环节,减少外界热量进入产生的冷量消耗。在制冷剂循环量相同的条件下,提高系统的制冷量。附图说明图I是制冷空调系统的循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立式安装使用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卧式安装使用图,闪蒸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图中1、进液管,2、分液器,3、布液歧管,4、闪蒸隔板,5、出液管,6、壳体,7出气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 :如图2所示,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立式安装使用图。包括有进液管I、分液器2、布液歧管3、闪蒸隔板4、出液管5、壳体6、及出气管7。其中进液管I连接在壳体6的上部,出液管5连接在壳体6的底部,出气管7连接在壳体6 的中间位置。在闪发器的内部,分液器2与插入壳体内的进液管I相连,I个或多个布液歧管3与分液器2相连并深入到壳体6距离底部约1/2 1/3深度的位置,在高度上错开排列,尚开每根布液歧管3出口的下部一定位置处布置有与布液歧管3轴向垂直的闪蒸隔板 4,闪蒸隔板4固定在壳体上或布液歧管上。所述闪蒸隔板为圆形。所述闪蒸隔板放置在与布液歧管轴向垂直的下方,与其相应的布液歧管通过一小段金属焊接固定在相邻布液歧管上。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结构与实例I相同,不同之处是安装方式为卧式,闪蒸隔板上开设有直径为3mm的圆形孔10个。适合于垂直方向空间有限,水平方向空间充足的场合。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举凡运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其特征是包括进液管(I)、 分液器(2)、布液歧管(3)、闪蒸隔板(4)、出液管(5)、壳体(6)及出气管(7);进液管⑴ 连接在壳体(6)的上部,出液管(5)连接在壳体(6)的底部,出气管(7)连接在壳体(6)的中间或靠上部的位置;在壳体¢)的内部,分液器(2)与插入壳体内的进液管(I)相连,分液器(2)连接有I个或多个布液歧管(3),布液歧管(3)深入到距离壳体(6)底部1/2 1/3深度的位置,在高度上错开排列,即相临布液歧管(3)的高度不相等;在每根布液歧管 ⑶出口的下部,布置有与布液歧管⑶轴向垂直的闪蒸隔板(4),闪蒸隔板⑷固定在壳体(6)上或布液歧管(3)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其特征是所述闪蒸隔板(4)为圆形或圆缺形;闪蒸隔板(4)上开有小孔或不开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其特征是所述闪蒸隔板(4)放置在与布液歧管(3)轴向垂直的下方,与其相应的布液歧管(3) 通过一段金属焊接;或固定在相邻布液歧管(3)或壳体(6)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其特征是所述闪发器为立式或为卧式。全文摘要一种带布液歧管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用高效闪发器,闪发器是二级压缩或准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属于制冷工程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闪发器由进液管、分液器、布液歧管、闪蒸隔板出液管、壳体及出气管组成,进液管连接在壳体的上部,出液管连接在壳体的底部,出气管连接在壳体的中间或靠上部的位置;在壳体的内部,分液器与插入壳体内的进液管相连,分液器连接布液歧管,布液歧管深入到距离壳体底部1/2~1/3深度,在高度上错开排列;在每根布液歧管出口的下部,布置有与布液歧管轴向垂直的闪蒸隔板,闪蒸隔板固定在壳体上或布液歧管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闪发器起到强化液体闪发过程、提高汽液分离率及降低流动阻力的作用。文档编号F25B43/00GK102589211SQ20121004216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树学马国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