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9682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21:08
一种过流保护装置,包括触发器、第一至第三电开关,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第一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第二电开关的第一端及经第一电阻连接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控制电路及经第二电阻连接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第三电阻串接在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之间,比较器的电压端连接第一连接器的第三电源引脚,触发器的时钟引脚连接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其第一输出引脚连接第三电开关的第一端,第三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器的控制引脚,其第三端连接第一连接器的控制引脚及经第四电阻连接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过流保护装置能防止所述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流过大进入电脑主机板而烧毁主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流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流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脑主机板测试过程中,由于短路问题可能使电源供应器输出的5V电压及3.3V电压产生过流进入电脑主机板而造成主机板上电子元件损坏甚至主机板烧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过流保护装置,以防止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压产生过流进入主机板时烧毁主机板。一种过流保护装置,包括一设置在一基板上的过流保护电路、一用于连接一电源供应器的第一连接器及一用于连接一电脑主机板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一检测电路包括一比较器、第一至第三电阻及第一及第二电开关,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一端及经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一控制电路及经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三电阻串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之间,所述比较器的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三电源引脚;及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触发器、一第三电开关及一第四电阻,所述触发器的时钟引脚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所述触发器的第一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控制引脚,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控制引脚及经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触发器的电压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相较现有技术,所述过流保护装置在所述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压产生过流时通过所述检测电路检测过流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供应器不提供电压给所述电脑主机板,以防止所述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流过大进入电脑主机板而造成主机板上电子元件损坏甚至主机板烧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过流保护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过流保护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过流保护装置100过流保护电路110第一连接器120第二连接器130第一检测电路10第二检测电路20控制电路30指示电路40复位电路50延时电路60场效应管Q1-Q5三极管Q6、Q7触发器U3比较器U1、U2电容C1、C2电阻R1-R29二极管D1、D2发光二极管D1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过流保护装置10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设置在一基板(未示出)上的过流保护电路110、一第一连接器120及一第二连接器130。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用于连接一电源供应器(图未示),以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接收电压,所述第二连接器130用于连接一电脑主机板(图未示),以将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接收到的电压提供给所述电脑主机板。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过流保护电路110包括一第一检测电路10、一第二检测电路20、一控制电路30、一指示电路40、一复位电路50及一延时电路60。所述第一检测电路10包括一比较器U1、电阻R1-R10及两电开关(如两N沟道场效应管Q1、Q2)。所述比较器U1的正相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8接地及经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YS以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接收5V系统电压,所述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130的引脚5V_OUTPUT以输出5V电压给所述电脑主机板及经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及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延时电路60,其漏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及经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B以接收5V备用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所述控制电路30及经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B,所述电阻R1-R4分别串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YS与引脚5V_OUTPUT之间。所述比较器U1的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12V_SYS以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接收12V系统电压,其接地端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比较器U1的型号为LM358DR2。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0包括一比较器U2、电阻R11-R20及两电开关(如两N沟道场效应管Q3、Q4)。所述比较器U2的正相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18接地及经所述电阻R1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3.3V_INPUT以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接收3.3V系统电压,所述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1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130的引脚3.3V_OUTPUT以输出3.3V电压给所述电脑主机板及经所述电阻R16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及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延时电路60,其漏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及经所述电阻R1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B以接收电压,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所述控制电路30及经所述电阻R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B以接收5V备用电压,所述电阻R11-R14分别串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3.3V_INPUT与引脚3.3V_OUTPUT之间。所述比较器U2的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12V_SYS以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接收12V系统电压,其接地端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比较器U2的型号为LM358DR2。所述控制电路30包括一触发器U3、二极管D1及D2、一电开关(如N沟道场效应管Q5)及电阻R21。所述触发器U3的时钟引脚CLK连接所述二极管D1、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10的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0的场效应管D4的漏极,所述触发器U3的复位引脚CLR连接所述复位电路50,其输出引脚D0、Q0连接所述指示电路40,所述触发器U3的输出引脚Q1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130的引脚PSON_MB,其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PSON_PS及经所述电阻R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B。所述触发器U3的电压引脚VCC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B,其接地引脚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器U3的型号为74HC17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PSON_PS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电源供应器以控制其提供电压给所述过流保护电路110,所述第二连接器130的引脚PSON_MB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电脑主机板以控制其接收所述过流保护电路110的输出电压。所述指示电路40包括一电开关(如一NPN型三极管Q6)、电阻R22-R24及一发光二极管D11。所述触发器U3的输出引脚Q0经所述电阻R23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1的阳极经所述电阻R2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20的引脚5V_SB,所述触发器U3的输出引脚D0经所述电阻R22连接所述电压源5V_SB。其中,电流正常时所述发光二极管D11不亮,而电流过流时所述发光二极管D11发光。所述复位电路50包括两跳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过流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流保护装置,包括一设置在一基板上的过流保护电路、一用于连接一电源供应器的第一连接器及一用于连接一电脑主机板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一检测电路,包括一比较器、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一第三电阻及、一第一电开关、及一第二电开关,所述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一端及经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一控制电路及经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三电阻串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电源引脚之间,所述比较器的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三电源引脚;及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触发器、一第三电开关及一第四电阻,所述触发器的时钟引脚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所述触发器的第一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控制引脚,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博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