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涡分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95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涡分级器,属于固体颗粒分级领域。本装置为一个垂直放置的筒体,上部为强迫型旋涡室,下部为自然型旋涡室,固体颗粒由强迫型旋涡室顶部的物料口进入,介质由其下部进口进入后形成螺旋上升的旋涡,使固体颗粒分级,细产品随旋涡向上沿切线从溢出口排出,粗产品下沉到自然型肇涡室由底流口排出。本产品可对直径大于0.1毫米的各种固体颗粒进行分级,分级效率比效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能源。(*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利用流体的动能使固体颗粒分级的设备。属于固体颗粒分级领域。两种以上的固体颗粒混合物,粒度级别在相近的级别内,可以利用它们的质量、密度、运动速度、惯性、形状等物理性质的区别,在气体、液体的流动过程中进行分级选择作业。如煤和煤矸石,矿石和脉石可利用它们密度上的区别进行分级作业。分级作业要求粗产品和细产品中互相混入的错误粒级含量越少越好。同时要求设备、工艺有较高的生产能力,较低的生产成本,要有工业生产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利用流体的流动进行分级作业的设备和工艺多种多样,比较先进的,与本装置接近的有旋液分离器(水力旋流器),旋风分离器(旋风除尘器),和侧鼓跳汰式分离机。旋风分离器和旋液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利用的介质不同,结构的比例关系不同。现以旋液分离器为例加以说明,它的标准结构如图一所示由圆柱形筒体3、圆锥形筒体4、给料口1、底流口5、溢流口2等部分组成。料浆的压力为0.5--2.5Kg/cm2,以切线方向从给料口进入圆柱形筒体,在分离器内受器壁的约束,被迫向下作螺旋运动,在惯性离心力场的作用下,料浆中的粗粒级向水力旋流器的筒壁运动,并沿筒壁旋转向下,最后以较高浓度的料浆形式由底流口排出;细粒级则在中心轴附近旋转,由下向上运动,以较低浓度的料浆形式由溢流口排出。与其他水力分级机相比,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价廉、无运动部件;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在筒内料浆少,停留时间短;细粒级产品分离较彻底,水可重复利用;分级效率较高,约35--50%。其缺点是对筒体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固液料浆须事先混合,必须设置混合设备;必须配置砂泵把料浆匀相混合、加速,砂泵消耗功率大,机械搅拌设备、叶轮、泵壳易磨损,不易操作,价格昂贵,维修费用高;砂泵没有小功率型号,最小为40千瓦,小型化生产时为适应压力和流量的需要,要设置出口旁路减压、减流,浪废了能量;对料浆的浓度、粒度、压力、速度等参数要求严格,否则对工作指标影响很大;因是以离心沉降为主的过程,料浆是匀相混合物,分离的时间短,分级效果不佳,粗产品和细产品中互相混入的错误粒级比例达35--50%,需多级分离才能较理想;与旋液分离器相配套的分级作业生产一次性投资较大,小型设备也需几十万元。侧鼓跳汰式分离机是以重力沉降为主的,为洗煤设计的设备。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二主体是由一个长方形箱体组成。其部件分为溢流口6、进料机7、底流口8、分离槽9、活塞10、活塞缸11、卵石层12、条筛13、锥体槽14、进水口15、出渣机构16、偏心连杆机构17等。工作过程是水从进水口以恒定流量流进锥体槽,由于活塞缸中的水受活塞的周期性的压迫,分离槽中的水在上升过程中被迫上下波动;煤经过粉碎、筛分后,粒度在0.1~10毫米之间,由进料机连续送入分离槽,由于煤的重力沉降末速度与分离槽中水的上升分速度接近,所以煤颗粒在分离槽内处于悬浮状态,煤和混入的矸石由于粒度、密度不同发生分层;水流在向上波动时,细产品煤经溢流口进入下一级分离槽,直到最后一级由溢流口流出槽外,排入自然沉淀池进行脱水分离;水流向下波动时,矸石由底流口进入锥形槽,沉到锥底后由出渣机构断续排出;分离槽多由三到四级串连组成,以期达到较彻底的分离目的。侧鼓跳汰式分离机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混合、搅拌、分离同时在一个容器内进行;是非均相混合,节约能量;操作简单,易调整;分级效率较高,矸石中混入的煤较少,低于5%。其缺点是用水量大,占地面积大,细粒级的沉淀分离占地面积更大;附属机械装置多,制造时占用的钢材较多,附属工房等建筑物造价较高;精煤中含矸石仍在5--10%,分级仍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分级设备。它应该是分级效率较高;结构简单;操作工艺简便可靠;附属设备少,且可供挑选的功率级别多;相对能耗少;能实现小型化,微型化生产的设备。本技术的要点是该旋涡分级器是一个垂直放置的筒体,其形状可为圆柱形或圆锥形。介质进口处筒体直径D为100~5000毫米。筒体的上部是强迫型旋涡室,其高度H2为D~6D,强迫型旋涡室的顶部有一个伸入筒体的物料进口,其直径D1为0.2D~D,物料进口的下部为布料钟,强迫型旋涡室的侧壁上部为溢出口,可为沿切线方向的一个或2~20个溢出口;下部为介质进口,可为沿切线或渐开线,或倾斜螺旋线方向有一个或2~20个介质进口;筒体的下部是自然型旋涡室,其高度H1为0.1D~2D,自然型旋涡室底部中央有一个底流口,其直径D2为0.1D~0.4D,自然型旋涡室上部有一个调节环,将它与强迫型旋涡室分开,调节环内径D3为0.5D~D,介质为流体,可为水或空气。介质进口的总截面F1=Q1·V-1Ψ,Q为介质总流量,Ψ为修正系数,V为介质进口的流速,溢流口总截面积F2大于4F1、小于 (π)/4 D2。以下结合附图三和附图四对旋涡分级器的结构、操作过程及原理做详细说明图三是旋涡分级器的剖视图,其主要结构由物料进口20、溢出口21、强迫型旋涡室22、布料钟23、介质进口24、调节环25、自然型旋涡室26、底流口27等部分组成。图四是一种圆锥型旋涡分级器的正视图。操作过程如下流体介质水以恒定速度由介质进口24,从下部进入强迫型旋涡室22,在充满自然型旋涡室26之后,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强迫型旋涡,旋涡的中心形成一个低压区;经过粉碎、筛分,粒度在某个级别的固体颗粒从物料进口20经过布料钟23,连续送入旋涡中部与布料钟直径相应的液面上,与激烈旋转的水流混合;由于颗粒的粒度、密度、质量、截面积不同,被水流加速到了不同的切线速度水平上,颗粒受到的离心力与颗粒切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切线速度对离心力的变化影响最大;细产品质量较小,惯性也较小,被加速到较高切线速度所需要的时间短,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受到的离心力较大,以至会移向旋涡的外层;粗产品密度大,质量大,在一定时间内被加速到的切线速度较小,受到的离心力也较小,相对会保留在旋涡的中间部位;颗粒同时还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发生重力沉降,粒度和密度较大的粗产品,沉降末速度大,反之,则较小;还由于强迫旋涡室22中的旋涡形状,在各个不同的横截面上面积是不同的,所以水流上升的分速度也各不相同,分布状态是上部、边缘部分较高,下部、中心部分较低;处于中部的粗产品,重力沉降末速度大,大于中部的水流上升的分速度,因而它就纵向穿过旋涡,下降到自然旋涡室26;相对处于边缘的细产品重力沉降末速度较小,小于边缘部分水流上升的分速度,随水流上升,由溢流口21排出;下降运动中的粗产品,在穿越调节环25时受到限制,落在调节环25上的颗粒会随激烈的水流再次上升,调节环25的大小可以部分控制进入自然型旋涡室26的颗粒等级;下降到自然型旋涡室的颗粒,不再受上升水流的扰动,切向能量很少再得到补充,在这里主要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被推向自然型旋涡室底部中心的底流口27,由底流口27随部分水流排出。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容器空间中的每一个点,流体的运动状态都是不相同的,而且随着固体颗粒的不断混入,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但是不同的固体颗粒在旋涡中运动轨迹的变化趋势是定向的,有规律的,它的结果是分级作业所期望的。在原理上这个过程主要利用下列差别1.固体颗粒在进入旋涡时的静止惯性不同,受到流体传给的力不同,形成了切线速度上的差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涡分级器,为一个垂直放置的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上部是强迫型旋涡室,其侧壁上部有溢出口,下部有介质进口,介质进口处筒体直径D为100~5000毫米,顶部有一个伸入筒体的直径D↓[1]为0.2D~D的物料进口,物料进口的下部为布料钟,强迫型旋涡室高度H↓[2]为D~6D,筒体的下部是高度H↓[1]为0.1D~2D的自然型旋涡室,其底部中央有一个直径D↓[2]为0.1D~0.4D的底流口,在自然型旋涡室和强迫型旋涡室之间有一个内径D↓[3]为0.5D~D的调节环,介质进口的总截面积F↓[1]=QV↑[-1]Ψ,(Q为介质总流量,V为介质进口的流速,Ψ为修正系数),介质为流体,溢流口总截面积F↓[2]大于4F↓[1]并小于(π/4)D↑[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树中郭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沁源化工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