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8867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倍吸油装置,包括溢流箱体,特征是:所述溢流箱体由隔板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底部分别铺设有海底管,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通过海底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设置进水口,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渣口,在第三腔室的下部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管道和水泵与立式吸油罐下部的进口连接;所述立式吸油罐的顶端通过出水管排水,立式吸油罐的底部设置吸油罐排渣口;在所述立式吸油罐的罐体内部放置有吸油棉。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吸油效果明显,设备投资小,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油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对污水进行除油的高倍吸油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油,而I克油的存在,污水COD即可达到 1000PPm/L。由于油的存在,污水就不容易进行生化处理。污水处理传统的除油方式比较多, 有采用重力沉降法、刮油法、加热除油法、气浮法、吸附除油法等。各种处理方式,有的浪费了药剂和能源,有的设备投资大,有的占地面积大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吸油效果明显的高倍吸油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倍吸油装置,包括溢流箱体,特征是所述溢流箱体由隔板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底部分别铺设有海底管,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通过海底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设置进水口,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渣口,在第三腔室的下部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管道和水泵与立式吸油罐下部的进口连接;所述立式吸油罐的顶端通过出水管排水,立式吸油罐的底部设置吸油罐排渣口 ;在所述立式吸油罐的罐体内部放置有吸油棉。在所述溢流箱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刮油槽,在刮油槽一侧安装刮油装置,在刮油装置的下方安装接油桶。在所述立式吸油罐的罐体上设置有人孔。在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远红外检测仪和报警装置。在所述立式吸油罐的顶部安装有压力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吸油效果明显,设备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同时广谱吸收动植物油、脂、矿物油、蜡,吸油比例为1:40倍。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溢流箱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广图2所示高倍吸油装置包括溢流箱体I、刮油装置2、进水口 3、接油桶4、 海底管5、排渣口 6、立式吸油罐7、出水管8、压力表9、远红外检测仪10、人孔11、吸油棉12、 吸油罐排渣口 13、水泵14、刮油槽15等。本专利技术包括溢流箱体1,所述溢流箱体I由隔板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底部分别铺设有海底管 5,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通过海底管5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设置进水口 3,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渣口 6,在第三腔室的下部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管道和水泵14与立式吸油罐7下部的进口连接;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顶端通过出水管8排水,立式吸油罐7的底部设置吸油罐排渣口 13 ;在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罐体内部放置有吸油棉12,所述吸油棉12的体积为立式吸油罐7内部体积的3/4 ; 在所述溢流箱体I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刮油槽15,在刮油槽15 —侧安装刮油装置2,在刮油装置2的下方安装接油桶4,所述刮油装置2可采用市售常用的刮用设备;在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罐体上设置有人孔11,可以方便观察以及更换吸油棉12 ;在所述出水管8上安装有远红外检测仪10和报警装置,一旦液体中的油超标,远红外检测仪 10会检测到该项指标,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进行停机;在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顶部安装有压力表9,对立式吸油罐7内的压力进行监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在工作时,需要处理的液体首先进入第一腔室,由于油的粘度比水高(O. 15^0. 30泊)容易产生凝聚,加上油、脂、蜡的比重比水轻,因此容易悬浮在腔的表面,水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隔板的下部(下部1/4的地方)经过海底管 5进入第二腔室,由于流速降低,大量的油特别容易悬浮在第二腔室的表面,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上部在槽外设有刮油槽15,浮油自动进入,经过刮油装置2刮除;液体同样由海底管 5进入第三腔室,这时候第三腔室的表面基本看不到悬浮的油,但是油、脂、蜡往往以小分子方式存在在污水中,因此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将溢流箱体I处理以后的污水,用水泵14输入第二个装置,第二个装置为立式吸油罐7,直径大小和圆柱高度根据处理污水量而确定,圆柱形立式吸油罐7内安装高倍吸油棉12,高倍吸油棉12的体积一般控制在立式吸油罐7内部体积的3/4,需要处理的污水从圆柱形立式吸油罐7的底部进入,污水直接进入圆柱形立式吸油罐7内,同高倍吸油棉12充分接触,达到自动吸油的目的,处理后的液体经过高倍吸油棉12深层次的过滤和吸附,从立式吸油罐7的顶部外排,在外排的管道上安装远红外检测仪10和报警装置,一旦液体中油超标,必须停机,从立式吸油罐7下部一侧的人孔11将高倍吸油棉12取出,用洗衣服的脱水机用二倍转速度将高倍吸油棉12上面吸附的油脱除, 然后重新将高倍吸油棉12投放到立式吸油罐7内。本专利技术采用废棉花纤维经过特殊表面处理制成的吸油棉,本专利技术用的高倍吸油棉制造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体(不亲水);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吸油效果明显,设备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同时广谱吸收动植物油、脂、矿物油、蜡,吸油比例1:40倍。权利要求1.一种高倍吸油装置,包括溢流箱体(1),其特征是所述溢流箱体(I)由隔板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底部分别铺设有海底管(5),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通过海底管(5)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设置进水口(3),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渣口(6),在第三腔室的下部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管道和水泵(14)与立式吸油罐(7)下部的进口连接;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顶端通过出水管(8)排水,立式吸油罐(7) 的底部设置吸油罐排渣口(13);在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罐体内部放置有吸油棉(12)。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溢流箱体(I)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刮油槽(15),在刮油槽(15)—侧安装刮油装置(2),在刮油装置(2) 的下方安装接油桶(4)。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罐体上设置有人孔(1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出水管(8)上安装有远红外检测仪(10)和报警装置。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立式吸油罐(7)的顶部安装有压力表(9)。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倍吸油装置,包括溢流箱体,特征是所述溢流箱体由隔板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底部分别铺设有海底管,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通过海底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设置进水口,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渣口,在第三腔室的下部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管道和水泵与立式吸油罐下部的进口连接;所述立式吸油罐的顶端通过出水管排水,立式吸油罐的底部设置吸油罐排渣口;在所述立式吸油罐的罐体内部放置有吸油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倍吸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吸油效果明显,设备投资小,占地面积小。文档编号C02F1/40GK102583643SQ20121006653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姚伯龙, 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光初姚伯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光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