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电动掏耳器,属于日常用品,包括主轴,工作头,壳体,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减速电机和抽气风扇,以及设于壳体外部的控制开关一,还包括减震连接套、压轴簧和软质护管,所述工作头为软质螺旋刀。本装置刀头部分采用螺旋刀,其外部保护套为软质弹簧,更好地清理大块潮湿的耵聍,且螺旋刀在旋转时,保护套和固定轴并不随之旋转,从而降低掏耳器对耳道的伤害。同时还具有烘干、防寒和按摩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照明功能,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掏耳器,尤其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电动掏耳器,属于日常用PΡΠ ο
技术介绍
由于受生理和工作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耳朵内都会存有不同程度的耵聍,即耳垢,当耵聍积压到一定量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耳朵内部微痒,甚至造成听力下降,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麻烦。目前人们在清除耵聍时,大部分采用棉签或耳勺来清理,但是这些方法很容易因操作不当,损坏耳膜或耳道,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引起其他耳道疾病。鉴于上述不足之处,业内人士研究出一种电动掏耳器,由微型电动机、微型风叶、 电池、开关和工作头组成,接通电源后,微型电动机带动微型风叶转动,将耳中小颗粒且较干燥的耵聍吸入掏耳器中,并通过排风孔排出,而潮湿的大颗粒耵聍则通过工作头的掏、刮带出耳外。上述技术方案,虽然采用电动方式对耳朵进行清理,但需要用工作头像传统的耳勺一样掏刮,才能将耳中的耵聍清理干净,此方案仍然没有解决损坏耳道的问题,且此种掏耳器体积偏大,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电动掏耳器,这种掏耳器不仅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更加干净彻底的清除耳中耵聍,而且可避免人工掏耳时因力道过大而对耳道造成伤害,降低耳道疾病的发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便携式多功能电动掏耳器包括主轴,工作头,壳体,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减速电机和抽气风扇,以及设于壳体外部的控制开关一,还包括减震连接套、压轴簧和软质护管,所述工作头为软质螺旋刀,安装在主轴上,工作头外部套有保护套,保护套卡置于软质护管上,主轴通过减震连接套与减速电机连接,减速电机与抽气风扇连接,软质护管与壳体连接;作为优选,主轴为电热发热管,控制开关一通过压轴簧与电热发热管电连接; 作为优选,软质螺旋刀为S型,其顶端内表面设有一凹槽,保护套为软质弹簧,顶端安装有T型固定轴,固定轴底端置于软质螺旋刀的凹槽内; 作为优选,壳体内部设有固定套,套置于主轴外; 作为优选,保护套顶端套有一按摩套; 作为优选,软质护管与壳体为螺纹连接;作为优选,壳体外部设有控制开关二,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一纽扣式震动马达,该震动马达与控制开关二电连接;作为优选,减速电机外部套有电机减震套;作为优选,壳体外部设有控制开关三,上端设有金属母扣,顶端设有一可打开的盖子, 包括LED灯和金属子扣,LED灯安装于盖子前端,金属子口设于盖子开口处,与金属母扣位置相对应,金属母扣与控制开关三电连接,LED灯与金属子扣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刀头部分采用螺旋刀,通过固定轴固定在保护套中, 螺旋刀外部的保护套为软质弹簧,更好地清理大块潮湿的耵聍,且螺旋刀在旋转时,保护套和固定轴并不随之旋转,从而降低掏耳器对耳道的伤害。本装置具有烘干、防寒和按摩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照明功能,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头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固定轴,2.工作头,4.主轴,41.固定套,5.软质护管,51.保护套,6. 纽扣式震动马达,7.耵聍排出口,8.过滤网,9.压轴簧,10.减震连接套,11.控制开关一,111.控制开关二,112.控制开关三,12.减速电机,13.电机减震套,14.抽气风扇, 15.壳体,16.电池,17.排气孔,18. LED灯,19.盖子,20.金属母扣,21.金属子扣,22. 按摩套,24.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便携式多功能电动掏耳器,由主轴4,工作头2,壳体15, 安装于壳体15内部的减速电机12和抽气风扇14,,减震连接套10、压轴簧9、软质护管5,以及设于壳体15外部的控制开关一 11组成,所述工作头2为软质螺旋刀,安装在主轴4上, 工作头2外部套有保护套51,保护套51卡置于软质护管5上,主轴4通过减震连接套10与减速电机12连接,减速电机12与抽气风扇14连接,软质护管5与壳体15连接。作为本装置的改进,所述主轴4可以选择是电热发热管,控制开关一 111通过压轴簧9与电热发热管电连接。如此改进,可使在冬季使用时,掏耳器接近人体温度,另外,当耳道内潮湿时,主轴4的热度可将耳道烘干,由于主轴4最高温度为40度,比较接近人体温度,所以不会出现烫伤耳道的现象。作为本装置的改进,所述工作头2为S型,S型的刀头边缘具有一定的弯曲度,更有利于耵聍的清理,工作头2顶端内表面设有一凹槽M,顶端安装有T型固定轴1,固定轴1 底端置于工作头2的凹槽M内。操作过程中,使螺旋刀与保护套的方向一致,同时防止螺旋刀在保护套51中左右晃动,对螺旋刀起到一个固定作用,由于固定轴1直接安装于保护套51上,且固定轴1与凹槽M接触的部分非常光滑,摩擦系数小,所以软质螺旋刀2在转动时,没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固定轴1转动,降低了对耳道内壁的伤害。所述保护套51为软质弹簧,或在保护套51管壁上开设多个密集通孔,保护套51 顶端安装有τ型固定轴1,固定轴1底端置于软质螺旋刀2的凹槽M内,可防止工作头2对耳道的伤害;保护套51与S型软质螺旋刀配套使用,更好的处理清理耳中潮湿的耵聍,一旦有耵聍伸进保护套51,即使是很小的部分,软质螺旋刀2都可以快速地将其刮在刀头上,同时还可防止软质螺旋刀2对耳道的破坏,弹簧状镂空的面积比蜂窝状更大,耵聍伸进螺旋刀保护套51中的可能性更大,更有利于螺旋刀对耳道的清理。所述壳体15内部设有固定套41,套置于主轴4外,用于固定主轴4,避免主轴4转动时,在壳体15中晃动。作为本装置的改进,所述软质护管5与壳体15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这样可方便清理工作头2 ;每次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可将软质护管5从壳体15上取下,清理软质螺旋刀 2 ;软质护管5与壳体15也可采用卡套连接的方式,但这种连接方式不够牢固,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松动现象,使用寿命短,所以优选螺纹连接。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按摩作用,在壳体15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一纽扣式震动马达6,与壳体外部的控制开关二 111电连接,纽扣式震动马达6的位置可以是任意的,但越靠近软质螺旋刀,其按摩效果越好,所以优选安装在靠近壳体15顶端的位置,此位置与软质螺旋刀距离最近。在软质护管5顶端套有一按摩套22,按摩套22外层可粘贴一层茸毛,以便更好的按摩耳道,使使用者更舒服,将带有茸毛的按摩套22安装在软质护管5顶端,将按摩套22放入耳中,打开控制开关二 111,纽扣式震动马达6开始震动,按摩套22在耳道中随之震动,达到按摩耳道的效果。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5上端设有金属母扣20,顶端设有一可打开的盖子19,该盖子包括LED灯18和金属子扣21,LED灯18安装于盖子19前端,金属子扣 21设于盖子19开口处、与金属母扣20位置相对应,金属母扣20与控制开关三112相连, LED灯18与金属子扣21电连接。当盖子19卡在壳体15上时,使金属子扣21刚好卡在金属母扣20上,LED灯18和控制开关三112的线路接通,可通过控制开关三112控制LED灯 18的亮或灭,具有照明功能。当本装置使用时,将盖子19打开,不使用时,将盖子19盖上, 保持软质螺旋刀的清洁。所述壳体15上部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雷,
申请(专利权)人:郑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