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开春专利>正文

旋流式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836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流式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在具有锥型底部(7)的竖直状旋流筒(1)的顶部设有清液排放口(3),其特征在于在旋流筒(1)上部的不同径向位置处分别沿切线方向设有混合物料进料口(2)和至少一个辅助沉淀剂进口(4),在下部或底部的不同高度处至少设有两个沉淀物出口(5)、(6)。(*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以旋流方式完成固液混合物分离的装置。通常的旋流式固液分离装置是在带有锥型底部的竖直状旋流筒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混合物进料口、清液排放口和沉淀物出口。混合物料由沿切线方向的进料口自旋流筒上部进入,在筒内固形物由于比重差异而自然旋转下沉到底部排出,分离后的清液由顶部放出。对比重差异大的混合物料这种装置分离效果较好,但对比重差异较小,或固形物中包裹有大量溶剂的絮凝物或胶凝物等混合物的分离速度慢,沉淀物的体积大,分离效果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旋流式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可以广泛适用于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物质分离和回收等多种领域,并大大提高固液分离效率和效果。本技术固液分离装置在具有锥型底部的竖直状旋流筒的顶部设有清液排放口,在上部的不同径向位置处分别沿切线方向设有一混合物料进口和至少一个辅助沉淀剂进口,在下部或底部的不同高度处至少设有两个沉淀物出口。实验表明,在通常的旋流分离过程中,若加入比重大,且不与被分离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隋性”混合物作为辅助沉淀剂,使其成为被分离混合物中固形物的“载体”,可提高沉降物的比重,并可挤压出原固形物中包裹的水分,能极大地提高沉降速度,提高分离效果。辅助沉淀剂根据比重不同被分离后可循环反复使用。以100毫升量筒的含砂混浊水加入硫酸铝沉淀分离为例,使用这一方法后,沉降速度可由原500~600秒提高至2~4秒,分离的固形物去除率由70~80%提高至99%以上,沉淀物的体积也可由10~15毫升压缩至2~3毫升。因此,采用此装置,可以使目前同类装置的体积大大缩小,分离效率极大提高。如果使辅助沉淀剂在旋流筒上的设置高度高于混合物进料口的高度,对固液分离将更为有利。以下用附图所示的实例说明本技术的结构,但其并非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装置的结构图2 图1的A-A图如图,本旋流式高效固液分离装置有一个带锥型底部7的竖直状旋流筒1,其顶部设有清液排放口3,上部的不同径向位置处分别沿切线方向设有混合物料进料口2和辅助沉淀剂进口4,且前者的进口位置低于后者的进口位置。在旋流筒的下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两个沉淀物出口5和6,一般情况下出口6是辅助沉淀剂的出口,出口5是被分离的固形物出口。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式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在具有锥型底部(7)的竖直状旋流筒(1)的顶部设有清液排放口(3),其特征在于在旋流筒(1)上部的不同径向位置处分别沿切线方向设有混合物料进料口(2)和至少一个辅助沉淀剂进口(4),在下部或底部的不同高度处至少设有两个沉淀物出口(5)、(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混合物进料口(2)在旋流筒(1)上的设置高度低于辅助沉淀剂进口(4)的高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旋流式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在具有锥形底部的竖直状旋流筒的顶部设有清液排放口,上部的不同径向位置处分别沿切线方向设有混合物进料口和辅助沉淀剂进口,下部或底部的不同高度处至少设有两个沉淀物出口。文档编号B04C5/00GK2198038SQ9423687公开日1995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开春 申请人:李开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开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