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开春专利>正文

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78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包括:前臂支具本体、第一钢丝弹力器、掌部支具;所述前臂支具本体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一钢丝弹力器,且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左右对称,并且第一钢丝弹力器通过螺钉与前臂支具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前臂支具本体的前侧通过第一钢丝弹力器连接有掌部支具,且第一钢丝弹力器与掌部支具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佩戴方便,且能够通过自适应患者指部的佩戴尺寸,以满足手掌大小不一的患者佩戴使用,较为实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
技术介绍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指神经伤或骨折等,也可有闭合性撕裂。由于手内肌仍完整,掌指关节屈曲不受影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是一种手部肌腱恢复用支具,现有的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的指环大多是通过调整其牵引钢丝与钢丝弹力器的长度来适应手掌大小不一的患者佩戴使用,调整时较为不便,实用性较差。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的指环大多是通过调整其牵引钢丝与钢丝弹力器的长度来适应手掌大小不一的患者佩戴使用,调整时较为不便,实用性较差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包括:前臂支具本体、第一钢丝弹力器、掌部支具、第二钢丝弹力器、四指部支具、拇指部牵引钢丝、第一弹力绳、四指指环、第二弹力绳、拇指指环;所述前臂支具本体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一钢丝弹力器,且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左右对称,并且第一钢丝弹力器通过螺钉与前臂支具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前臂支具本体的前侧通过第一钢丝弹力器连接有掌部支具,且第一钢丝弹力器与掌部支具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掌部支具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二钢丝弹力器,且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设在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之间;所述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左右对称,且第二钢丝弹力器与掌部支具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掌部支具的前侧通过第二钢丝弹力器连接有四指部支具,且第二钢丝弹力器与四指部支具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四指部支具的上部绑缚有四条第一弹力绳,且第一弹力绳远离四指部支具的一端缝合有四指指环;所述前臂支具本体背侧的后侧通过螺钉固定有拇指部牵引钢丝,且拇指部牵引钢丝远离前臂支具本体的一端绑缚有第二弹力绳;所述第二弹力绳远离拇指部牵引钢丝的一端缝合有拇指指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所述四指指环与四指部支具通过第一弹力绳弹力连接,且四指指环呈〉形状呈排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所述四指部支具俯视呈〉形状,且四指指环设置在四指部支具的下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所述拇指指环与拇指部牵引钢丝通过第二弹力绳弹力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所述拇指部牵引钢丝远离前臂支具本体的一端向前延伸到掌部支具的右侧。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四指指环与四指部支具通过第一弹力绳弹力连接,且拇指指环与拇指部牵引钢丝通过第二弹力绳弹力连接,便于佩戴,且通过第一弹力绳与第二弹力绳自适应患者指部的佩戴尺寸,以满足手掌大小不一的患者佩戴使用,较为实用。2、本技术通过对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佩戴方便,且能够通过自适应患者指部的佩戴尺寸,以满足手掌大小不一的患者佩戴使用,较为实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前臂支具本体1、第一钢丝弹力器2、掌部支具3、第二钢丝弹力器4、四指部支具5、拇指部牵引钢丝6、第一弹力绳501、四指指环502、第二弹力绳601、拇指指环6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包括:前臂支具本体1、第一钢丝弹力器2、掌部支具3、第二钢丝弹力器4、四指部支具5、拇指部牵引钢丝6、第一弹力绳501、四指指环502、第二弹力绳601、拇指指环602;前臂支具本体1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且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左右对称,并且第一钢丝弹力器2通过螺钉与前臂支具本体1固定连接;前臂支具本体1的前侧通过第一钢丝弹力器2连接有掌部支具3,且第一钢丝弹力器2与掌部支具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掌部支具3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且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设在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之间;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左右对称,且第二钢丝弹力器4与掌部支具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掌部支具3的前侧通过第二钢丝弹力器4连接有四指部支具5,且第二钢丝弹力器4与四指部支具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四指部支具5的上部绑缚有四条第一弹力绳501,且第一弹力绳501远离四指部支具5的一端缝合有四指指环502;前臂支具本体1背侧的后侧通过螺钉固定有拇指部牵引钢丝6,且拇指部牵引钢丝6远离前臂支具本体1的一端绑缚有第二弹力绳601;第二弹力绳601远离拇指部牵引钢丝6的一端缝合有拇指指环602。具体的,请参阅图1,四指指环502与四指部支具5通过第一弹力绳501弹力连接,且参阅图2,四指指环502呈〉形状呈排列,便于四指指环502的佩戴,且通过第一弹力绳501自适应患者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的佩戴尺寸,以满足手掌大小不一的患者佩戴使用,较为实用,所述的佩戴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包括:前臂支具本体(1)、第一钢丝弹力器(2)、掌部支具(3)、第二钢丝弹力器(4)、四指部支具(5)、拇指部牵引钢丝(6)、第一弹力绳(501)、四指指环(502)、第二弹力绳(601)、拇指指环(60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支具本体(1)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且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左右对称,并且第一钢丝弹力器(2)通过螺钉与前臂支具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前臂支具本体(1)的前侧通过第一钢丝弹力器(2)连接有掌部支具(3),且第一钢丝弹力器(2)与掌部支具(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掌部支具(3)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且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设在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之间;所述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左右对称,且第二钢丝弹力器(4)与掌部支具(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掌部支具(3)的前侧通过第二钢丝弹力器(4)连接有四指部支具(5),且第二钢丝弹力器(4)与四指部支具(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四指部支具(5)的上部绑缚有四条第一弹力绳(501),且第一弹力绳(501)远离四指部支具(5)的一端缝合有四指指环(502);所述前臂支具本体(1)背侧的后侧通过螺钉固定有拇指部牵引钢丝(6),且拇指部牵引钢丝(6)远离前臂支具本体(1)的一端绑缚有第二弹力绳(601);所述第二弹力绳(601)远离拇指部牵引钢丝(6)的一端缝合有拇指指环(6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尺寸可调的手部肌腱恢复用腕关节支架,包括:前臂支具本体(1)、第一钢丝弹力器(2)、掌部支具(3)、第二钢丝弹力器(4)、四指部支具(5)、拇指部牵引钢丝(6)、第一弹力绳(501)、四指指环(502)、第二弹力绳(601)、拇指指环(60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支具本体(1)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且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左右对称,并且第一钢丝弹力器(2)通过螺钉与前臂支具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前臂支具本体(1)的前侧通过第一钢丝弹力器(2)连接有掌部支具(3),且第一钢丝弹力器(2)与掌部支具(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掌部支具(3)背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且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设在两处第一钢丝弹力器(2)之间;所述两处第二钢丝弹力器(4)左右对称,且第二钢丝弹力器(4)与掌部支具(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掌部支具(3)的前侧通过第二钢丝弹力器(4)连接有四指部支具(5),且第二钢丝弹力器(4)与四指部支具(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四指部支具(5)的上部绑缚有四条第一弹力绳(501),且第一弹力绳(501)远离四指部支具(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开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