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形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901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9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瓶形容器,瓶形容器(10)具有:口部(11);主体部(12);肩部(13),连结口部与主体部;底部(14),封闭主体部下端;及腰部(15),在主体部的周面整体上延伸,具备至少1个形成在腰部的上方或者下方或者腰部区域的凹部(20),凹部上面朝着上方弯曲成凸状,凹部上面的纵断面形状的一部分朝着瓶形容器的内侧弯曲成凸状。由此,即使在瓶形容器较重的情况下,手指顶端也不会从腰部滑出,能够适当地拿起。凹部具有在把持瓶形容器时充分收容拇指或中指当中的至少1个的第1关节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该填充饮料的瓶形状的容器,例如合成树脂制的瓶形容器
技术介绍
广泛地使用用于填充各种饮料的瓶形容器,例如合成树脂制的瓶形容器。这些瓶形容器的横断面多为矩形,以便容易收容在冰箱中,或者容易搬运。在瓶形容器中存在其容量为2升左右的大型瓶形容器。存在无法用人手充分地把持这样的大型瓶形容器主体部的情況。因此,近几年,为了容易把持瓶形容器,普遍地在容器的主体部形成腰部即周向延伸的宽度较宽的槽。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腰部的4 个角部由如下曲线部构成的内容,该曲线部向瓶形容器内侧弯曲,同时呈与上下方向上延伸的2个弧状相比中央纵向的宽度更宽的研钵状。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手指根之间的部位与手掌适当地接触腰部的局部,因此把持瓶形容器变得更加容易。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2008-296920号公报可是,在瓶形容器尤其是2升用瓶形容器中填充满液体吋,瓶形容器变得相当重。 从而,在拿起这样的瓶形容器吋,人需要用相当大的カ来把持瓶形容器的主体部。但是,如果用相当大的カ来把持主体部,则人手有可能在主体部打滑,其結果,手指顶端从腰部滑出,瓶形容器整体从人手滑落。尤其是,在将瓶盖从ロ部取下的情况下,发展到瓶形容器内的液体从ロ部流出的事态。即使在使用引用文献1中公开的瓶形容器的情况下,虽然手指根之间的部位与手掌始终与瓶形容器的腰部配合,但是手指顶端从腰部滑出,无法把持瓶形容器。这样,尤其在瓶形容器较重的情况下,由于手指顶端从腰部滑出,因此存在难以拿起瓶形容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瓶形容器,即使在瓶形容器较重的情况下,手指顶端也不会从腰部滑出,能够适当地拿起。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根据第1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瓶形容器,其具有ロ部;主体部;肩部,连结所述ロ部与所述主体部;底部,封闭所述主体部下端;及腰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周面整体上延伸,具备至少1个形成在所述腰部的上方或者下方或者所述腰部区域的凹部, 所述凹部上面朝着上方弯曲成凸状,所述凹部上面的纵断面形状的一部分朝着所述瓶形容器的内侧弯曲成凸状。S卩,在第1专利技术中,收容在凹部的手指顶端挂在凹部的上面。从而,即使在瓶形容器因填充有饮料而较重的情况下,手指顶端也不会容易地从容器凹部滑出。因此,能够简单地拿起容器。根据第2专利技术,在第1专利技术中,形成有相互相対的2个所述凹部。S卩,在第2专利技术中,由于2个凹部位于相互相対的位置,因此能够将不同的手指插入于各自的凹部中。由此,能够容易且确实地把持瓶形容器根据第3专利技术,在第1或第2专利技术中,所述凹部具有在把持所述瓶形容器时充分收容拇指或中指当中的至少1个的第1关节的尺寸。S卩,在第3专利技术中,能够使手指确实地挂在凹部的上面。根据第4专利技术,在第1至第3中的任意专利技术中,所述凹部具有充分的深度,以便在把持所述瓶形容器时拇指或中指当中的至少1个的中心轴线处干与所述主体部外面相比更靠近内侧的位置。S卩,在第4专利技术中,能够使手指确实地挂在凹部的上面。根据第5专利技术,在第1至第4中的任意专利技术中,所述凹部的所述上面由至少1个曲面或多个平坦面构成。S卩,在第5专利技术中,能够简单地构成凹部的上面。另外,在凹部上面由多个平坦面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加强瓶形容器。根据第6专利技术,在第1至第5中的任意专利技术中,所述腰部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向内侧倾斜的上方与下方倾斜部和位于上述2个倾斜部之间的槽底面,所述槽底面的横断面大致呈矩形,对于所述横断面的短边的所述2个凹部的合计深度比为0. 13至0. 20。S卩,在第6专利技术中,能够制作出结构更加适当的瓶形容器。根据第7专利技术,在第2专利技术中,所述凹部中心和与此相对的凹部中心之间的周向距离为 140mm 至 165mm。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仰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沿着B-B线观察的横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正面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沿着A-A线观察的纵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凹部的纵剖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图中对相同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參照符号。为了容易理解,对这些图的比例尺适当进行变更。图1是基于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瓶形容器的主视图。在这些图中示出的瓶形容器10由合成树脂构成,例如由聚对苯 ニ甲酸乙ニ醇酯构成,容量为约2升。通过吹塑成形在2个轴上对预塑形坯进行延伸而形成瓶形容器10。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瓶形容器10的壁厚相当薄。如图1与图2所示,瓶形容器10主要由填充饮料等液体的ロ部11、横断面大致呈矩形的主体部12、连结ロ部11与主体部12的肩部13、在ロ部11的相反侧封闭主体部12 的底部14构成。而且,虽然能够将瓶盖安装在ロ部11上,但是为了进行简化的目的,省略了对瓶盖的图示。图3是图1所示的瓶形容器的仰视图。在底部14,在瓶形容器10的中心线CO周围形成有圆形凹坑18。而且,多个底部槽14a以放射状从圆形凹坑18延伸到瓶形容器10 的外周面(请參照图2)。这些圆形凹坑18与底部槽1 发挥加强瓶形容器10的底部14的作用。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主体部12的纵向中心位置,形成有在主体部12的周向上延伸的腰部15。如图2所示,腰部15呈宽度较宽的槽形态,由从主体部上方部分40延伸的上侧倾斜面15a、从主体部下方部分45延伸的下侧倾斜面15b、连结上述上侧倾斜面1 与下侧倾斜面15b的槽底面15c构成。通过这样的腰部15将主体部12分成主体部上方部分 40与主体部下方部分45。图4是图2所示的瓶形容器的沿着B-B线观察的横剖视图。如图4所示,包括腰部15的槽底面15c的区域的横断面形状也大致呈矩形。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瓶形容器的局部放大图。从图5可知,上述上侧倾斜面 15a与下侧倾斜面15b的上缘与下缘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另外,腰部15的槽底面15c 垂直于瓶形容器10的底面。腰部15整体的纵向高度为41. 9mm,光是腰部15的槽底面15c的纵向高度为7mm。 因此,能够将人的拇指、与拇指相対的4个手指例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这些手指根之间的部位以及相关联的手掌部分贴紧于腰部15。另外,如图所示,腰部15的下侧倾斜面 1 与上侧倾斜面1 相比相当大,另外,下侧倾斜面1 朝着外侧由凸状曲面构成。而且,从图5可知,在瓶形容器10的正面侧,在腰部15区域形成有凹部20。从图 4可知,在瓶形容器10的背面侧,也相互相对地形成有凹部20。而且,也可以使凹部20邻接于腰部15而形成在上方或下方。在图5中,凹部20的上端与下端的一部分分別在瓶形容器10的纵向上越过槽底面15c而延伸到上侧倾斜面15a与下侧倾斜面15b。另外,凹部20的缘部由形成在上侧倾斜面1 上的上缘部21、形成在下侧倾斜面1 上的下缘部23、在槽底面15c的整体跨度上纵向形成的中间缘部22构成。而且,如图5所示,凹部20具有平坦的凹部底面沈。凹部底面沈由横向延伸的长方形、具有与该长方形的下侧长边共通的上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良刚大住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