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至蓄电池的电极的改进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067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电气连接的端子(1;20;30;50),该类型端子包括:大致呈C形、适于与电池的电极(P)联接的成形体部(2;22;42);位于C形体部(2;42)的开口部分(4)的层级处的两个伸出的平行的层叠元件(3;33);与层叠元件(3;33)相联以便将成形体部(2;22;42)围绕电极(P)夹紧的紧固装置(31;51),紧固装置(31;51)包括设置在层叠元件(33)外侧的一对倾斜平面(32)、叉形体部(35)中的一对倾斜对应平面(34)、以及用于使倾斜平面(32)和倾斜对应平面(34)互相推压的螺纹装置(36;56);与成形体部(2;22;42)相联以便连接至一或多根电线的端部的连接装置(9;23)。在两个伸出的层叠元件(3;33)中,均设有互相作用的突起(41),互相作用的突起(41)适于在紧固装置(31;51)将成形体部(2;22)围绕所述电极(P)锁定时通过互相接触而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端子,该端子用于连接至静止电池的电极,其用在起动或牵引应用中。
技术介绍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专用的可拆卸的端子用于将电气设备和装置连接至电源电池。这些端子设有用于紧固至电池电极的装置以及用于连接至给电气设备供电的电线的端子的装置。由已知技术的电池端子引起的重要缺点在于仅能相对于它们所应用的电极横向地接近紧固装置。该端子周围的空间通常受限并且使得难以沿相对于由电极的纵向轴线限定的方向的横向方向接近紧固装置。例如,当电池盖是设有适于在电极与端子联接在一起时容置电极和端子两者的保护性外壳的那种类型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具体地,在图1中示出已知类型的电池端子M,其提供至电池的电极P的电气连接, 图中能够观察到,该电池端子M包括C形体部,其作为整体由A表示,该C形体部在外部与电池的电极P联接。在成形体部A的开口部分D的层级处设有两个平行的层叠元件B,层叠元件B又设有容纳用于紧固端子的装置的通孔E。这些装置包括螺栓F,螺栓F包括布置为使得其穿过孔E的螺钉H,闭合螺母L联接至螺钉H。仅能横向地接近该螺母,并且因此,引起了上述缺点。当电池端子M打开并且因此如图1所示那样布置时,层叠元件B被充分地隔开,使得成形体部A的C形轮廓充分地宽以容易地容置电极P。一旦已经完成联接操作,端子M就通过使螺栓F紧固而被紧固至电池的电极P。如上所述,在紧固操作期间,通常难以接近螺栓F。在图2中清楚地示出了传统端子的另一缺点,该缺点发生在紧固操作结束时,当成形体部A的C形轮廓趋于变为椭圆时,如所示,层叠元件B趋于倾斜地布置为端部彼此接触。如果电极的直径短于为被连接的端子所设立的标准直径,那么这个问题甚至更加显著和明显。这意味着螺钉H趋于弯曲并且成形体部A的内表面趋于与电极P的外表面分离, 尤其是在层叠元件B的层级处,如图2中的箭头α所示。当已经完成紧固操作时,电极P因此仅与C形体部的内侧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因此产生可变压力,该可变压力随着靠近层叠元件B而降低,如箭头β所示。在层叠元件B的附近,甚至存在由沿箭头α和β的方向的变化表示的压力倒转,如上所述,因为成形体部A的内表面趋于与电极P分离。显然地,一旦已经完成紧固操作,端子和紧固装置以不规则的方式机械受力,并且关于电流,与优化的接触条件下可传递的电流相比,该端子传递较低的电流。作为第一个缺点,这涉及连接件的加热。第二个缺点在于,存在能量损失从而导致较低的效率。专利WO 92/11667 Al描述了一种端子,能够沿竖向接近其紧固装置,并且因此能够容易地操纵该紧固装置以将该端子夹紧至电极。然而,所述结构形式引起了这样的缺点端子与电极之间的接触发生在端子的层叠元件的变形以及存在于设置在容置该电极的层叠元件中的孔的内缘上的成形部分的电极体部中的交叉穿透之后。因此,显然地,该端子仍然具有在端子的夹紧期间层叠元件甚至紧固元件的变形的问题。而且,该紧固操作也使电极体部的外表面变形。专利EP 0 606 068 AUUS 1 746 514 A 以及DE 42 26 563 Cl 也是已知的,其描述了具有紧固装置的用于电池电极的端子,该紧固装置可沿竖向接近,因此当它们必须被固定至相应电极的时候操纵起来并不困难。在这些端子中,层叠元件包围相应电极的外表面,因此,在紧固操作期间,相应电极不会变形。然而,所述端子设有限制紧固装置的行程的互相作用的表面,并且因此,如果相应电极的直径短于为与其联接的端子所设立的标准直径,则不能保证相同的夹紧力施加于相应电极。在这些情况下,端子并未保证最佳的连接,尤其是从电气观点来看,并且这可能会导致功率损失以及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缺点。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气连接的端子,其设有可容易地接近的紧固装置,当夹紧时,与具有相同尺寸的已知类型的等同端子相比,该端子具有与其所应用的电池电极接触的更大表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能够获得较大接触表面,甚至在电极的直径不同于为所连接的端子所设立的标准值的情况下也如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够获得较大接触表面,而不划伤、切断并且损伤电极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当围绕电极紧固该端子时,该端子可在接触表面上施加均勻的且均勻分布的压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其紧固装置不经历变形。上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电气连接的电池端子实现,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描述了该电池端子的特征,为简洁起见读者应当参照该独立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电池端子的其它特征。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端子包括适于与电池的电极联接的C形体部,该端子在其开口部分的层级处设有两个伸出的层叠元件。在伸出的元件的端部处,设有突起,当端子夹紧时,该突起彼此接触,同时,伸出的元件彼此平行地布置而不变形。能够继续紧固操作,从而在与电极接触的区域的层级处使伸出的元件移动成更靠近彼此以便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即使电极的直径短于为端子所设立的标准值。有利地,作为本专利技术额主题的电池端子设有能够从上方快速地接近的紧固装置。进一步有利地,互相作用的突起的存在总是保证端子与电极之间的良好的电气接触,而不使电极或端子变形。而且,与已知技术相比,在电极与端子之间获得较大的接触表面,并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端子能够传递较高的电流密度。这实现了能够在加热较少的情况下传递更多电力的另一优点。 附图说明在参照附图的、提供作为说明性、非限制性示例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对上述目的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和优点——如果有的话——进行更加详细的着重说明,在所述附图中图1示出了打开时的已知类型的用于电气连接的电池端子;图2示出了夹紧时的图1的端子;图3示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端子的局部分解图;图4示出了图3的组装轴测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端子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组装图;图6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的本专利技术的端子的细节的俯视图;图7示出了处于夹紧位置中的图6所示的端子的细节;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端子的连接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示例的轴测图;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端子的连接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示例的轴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结构变型示出于图3和图4中,图中端子,其作为整体由30表示,设有能够从上方接近的紧固装置31。当端子30周围的空间受限并且使得难以沿相对于由电极P的纵向轴线Z限定的方向的横向方向接近紧固装置时,该实施方式尤其有用。例如,这种情况发生在电池盖是设有适于在电极P与端子30联接在一起时容置电极P以及端子30的保护性外壳的那种类型的时候。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如上所述并如上所示制成这些的话,那么限定外壳的壁会阻止横向地接近紧固装置。参照图3,紧固装置31包括一对设置在层叠元件33外侧的倾斜平面32,叉形体部 35中的一对倾斜对应平面34以及用于使倾斜平面32以及倾斜对应平面34互相推压的螺纹装置36。又如图3所示,叉形体部35设有关于倾斜对应平面34居中布置的贯穿开口 37,并且螺纹装置36包括带有螺母39的螺钉38,从而当紧固装置31如图4所示那样组装时使螺纹体部38a穿过层叠元件33和通孔37。更具体地,螺钉38的头部40和螺母39布置于层叠元件33的相反侧上,层叠元件 33设有相对的内部凹部33a,当螺钉38插在内部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尼洛·法科莫雷诺·弗兰科弗朗切斯科·阿图索
申请(专利权)人:维耶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