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的后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6898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结构、车座或车座凳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至少一个后壳(2.1、2.2)上一体形成框架结构(1.1、1.2)、加强肋(6.1)以及吸收肋(6.2),在所述后壳(2.1、2.2)和/或所述框架结构(1.1、1.2)内或上设置插入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座椅靠背的后壁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车辆座椅结构、车座或车座凳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已知传统类型的车辆座椅结构。它们通常具有金属制成的承载结构。通常也由金属制成的平坦结构部件被紧固至该承载结构,因而焊接工艺、特别优选激光焊接工艺优选被用作为连接技术。此外,为了在装载空间利用方面获得较大的灵活性,已知采用这样一种车辆座椅结构,其用作为具有例如2/3至1/3划分结构的后座。专利公开文献DE102006051566A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内部的三维结构,其中,该三维结构具有由非指向性纵向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区域以及由多维指向性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区域。专利公开文献DE102006051566A1公开了一种具有框架结构的靠背,其中所述框架结构由可变形的塑料、尤其(能够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被制造的)热塑性塑料或硬质塑料制成。在该制造过程中,至少一个接收部能够在框架结构内或上被形成和/或至少一个预制的插入部能够被集成,因而至少一个接收部用于接收框架结构内或上的至少一个附加的结构部件,和/或用于结合至包围靠背的本体,同时至少一个插入部防止靠背的后侧上设置的物体穿透。专利公开文献DE10321277A1公开了一种靠背,其中所述靠背包括至少一个垫,该垫连接至由塑料制成的框架并且由至少一个与所述框架一体构成的载体承载。专利公开文献DE19757060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座的靠背,其中,承载结构由形成靠背的后壁的后半壳以及前半壳形成,以使得这两个半壳形成有中空轮廓地彼此相连,并且所述中空轮廓至少在靠背的相反的侧边缘与上前侧(上侧连接两个侧边缘)上形成。专利公开文献DE10161082A1涉及车座靠背,其具有侧柱;连接侧柱的上端的上框架部件;沿横向延伸并在侧柱的下区域之间连接的横支承件;以及连接至侧柱与上框架部件的靠背罩。为了制造重量轻的靠背(其具有大刚度、碰撞安全并且能够易于安装与拆卸),建议横支承件被构造为靠背罩的一部分。专利公开文献US2008/0038569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座的靠背,其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用于制造车辆座椅结构、车座或车座凳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座椅结构、车座或车座凳针对重量与制造被优化并且满足刚度与强度和吸能的要求,并且同时能够被优化利用装载区。关于该方法,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其它改型属于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主题。在车辆座椅结构、车座或车座凳的制造方法中,在至少一个后壳上形成框架结构、加强肋以及吸收肋,在所述后壳和/或所述框架结构内或上设置结构插入部件。利用该方法制造的车辆座椅结构有利地重量减小并且尤其抗弯且碰撞安全。后壳与框架结构优选由同一种热塑性、纤维加强的塑料形成。这有利地可以实现后壳与框架结构的一体连接。特别优选地,后壳和框架结构塑料对塑料地通过将表面熔化并随后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而彼此相连。这种塑料对塑料的连接使得尤其可以实现高速力传递。框架结构优选围绕后壳延伸地被形成。这使得可以特别高地抵抗车辆座椅结构弯曲。特别优选地,结构插入部件至少分区域地由后壳和/或框架结构的热塑性塑料包嵌。以这种方式,在后壳和/或框架结构与结构插入部件之间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牢固与稳定的连接。优选地,结构插入部件由金属材料或由纤维复合体组成的半成品制成。结构插入部件的材料有利地具有比后壳和/或框架结构的热塑性塑料更高的强度。因此,车辆座椅结构至少分区域地能够由结构插入部件加强或强化。优选地,在制造的过程中,装载开口所在的区域被结构。这使得可以实现装载开口的吸引人抓持的可选吸引人的区域。优选地,结构插入部件被形成为结构支承部件,并且以相应的方式被形成为成形的覆盖部件并被一体形成到框架结构中。这显著地提高了车辆座椅结构的抗扭性和/或抗弯性。在有利的实施例中,结构插入部件被形成为带连接结构部件。带连接结构部件的这种一体形成到车辆座椅中节约了附加的结构部件在车辆座椅结构上的布置并且因而减少了结构部件的数量以及车辆的复杂性。在有利的实施例中,结构插入部件被形成为边导管。座套能够以简单与省时的方式被紧固在这种边导管上。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结构插入部件被形成为臂靠接收件。这使得臂靠直接支承在车辆座椅结构内并且在臂靠上作用的力最终引入到车辆座椅结构中。结构插入部件引入到车辆座椅结构中使得可以加固整个臂靠接收区域或者力引入部位。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结构插入部件被形成为臂靠的旋转轴能够布置在其中的壳体。在另一、替代性实施例中,结构插入部件被形成为靠背枢转承载区域。车辆运行过程中在车辆座椅结构上出现的所有力通过该靠背枢转承载区域被引入到车体中。因而,靠背枢转承载区域是车辆座椅结构的负载最重的区域,该区域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插入部件的布置结构被限制加强。优选地,至少一个边钩在后壳的前侧上形成。座套有利地紧固在该边钩上。优选地,一个衬套压入到车辆座椅结构内,该衬套例如接收臂靠的旋转轴。附加的结构部件特别优选地通过连接器具、例如螺钉设置在所述车辆座椅结构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附图详细说明。在各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划分式车座靠背后壁的相对较大靠背部分,其中该相对较大靠背部分例如以相对于整个后座靠背的60%的划分比设置;图2示意性示出了划分式车座靠背后壁的较小靠背部分,其中该较小靠背部分例如以相对于整个后座靠背的60%的划分比设置;图3示意性示出了沿图2中的线A-A的剖视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沿图2中的线C-C的剖视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的相对较大靠背部分的第一透视图;并且图7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的相对较大靠背部分的第二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互对应的部分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和图2示出了相对较大的与较小的靠背部分。总体上,这两个靠背部分形成了非对称划分的座椅靠背后壁。这种座椅靠背后壁的划分比例如是60%比40%。如图1和2所示的靠背部分包括周向框架结构1.1、1.2以及与之相连的架壳(rackshell)2.1、2.2。这些部件形成靠背的支承框架,并且在该实例中由纤维加强的塑料、例如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在将预计更高引入负载的部位处能够采用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例如钢制成的附加的加强部。角部连接区3(其在该实例中对于靠背部分上侧连接至车辆本体是基本的)由型材形式的结构支承部件3.1形成,该结构支承部件具有较大的强度例如钢制成,在该结构支承部件上支承塑料框架区3.2、即框架结构1.2的局部区域,因为该部分以屋顶形的方式由附加的具有较大强度的型材形式的结构覆盖部件3.3覆盖。利用这种结构(也称为夹层结构),可以利用相对少的材料使用而实现较大的力转移。为了降低制造与组装费用,加强部可以在塑料结构部件的制造过程中被直接一体形成,这是因为它们也同时被直接模制成型。此外,图1示出了装载开口4,其例如目前通常用于装载长运输材料例如滑雪板。未示出在装载开口4不使用时关闭该装载开口的挡板。在装载开口4的打开状态中,区域4.1在图7的边缘区域中容易看到。出于美观的原因,该区域4.1还可以设有诸如织物的覆盖层或者诸如麻面(pitting)的表面结构,其还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被直接一体形成到所设的座椅结构中。在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座椅靠背的后壁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9.22 DE 102009042261.71.一种车辆座椅结构、车座或车座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至少一个后壳(2.1、2.2)上形成的框架结构(1.1、1.2)、加强肋(6.1)以及吸收肋(6.2),所述加强肋(6.1)被形成于所述后壳的前侧上,所述吸收肋(6.2)被形成于所述后壳的后侧上,所述加强肋(6.1)和所述吸收肋(6.2)垂直地和水平地被形成在所述框架结构(1.1、1.2)周围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后壳(2.1、2.2)内或上设置的结构插入部件周围,所述至少一个后壳(2.1、2.2)和所述框架结构(1.1、1.2)以塑料对塑料的方式通过将表面熔化来形成一体集成的结构部件并随后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而彼此相连,由此所述结构插入部件在所述后壳(2.1、2.2)和/或所述框架结构(1.1、1.2)内或上设置并且至少分区域地由所述后壳(2.1、2.2)和/或所述框架结构(1.1、1.2)的热塑性塑料包嵌,以在所述后壳和/或所述框架结构与所述结构插入部件之间形成牢固与稳定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2.1、2.2)与所述框架结构(1.1、1.2)由同一种热塑性、纤维加强的塑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乌杨J·约纳斯A·克韦尔L·菲斯勒M·格贝尔M·斯特凡科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约翰逊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