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405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70)的电枢(10、118、218),每个绕组(14、150、250)围绕铁心(12、144、244)的多个齿部分(22、154、254)中的至少两个缠绕以便形成绕组(14、150、250)的至少两个缠绕部分(52)。在至少两个缠绕部分(52)中的对应的两个之间连接的、每个绕组(14)的渡线(54)放置在铁心(12)的环形部分(20)的一个轴侧(Z2)上。渡线释放空间(28)凹设在一个轴侧(Z2)上的环形部分(20)的端面上。每个渡线(54)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渡线释放空间(28)中。引导件(160、260、260A、260B)在铁心(12)的另一个轴侧(Z1)上凸出,并且引导绕组(150、250)的绕组终端部分(151、251、251A、251B、251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电枢和电机
技术介绍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公报No. 2006-271188(对应于旧2006/0208605ム1)公开ー种电枢和电机。该电枢具有绕组,其围绕铁心的齿部分缠绕并形成渡线。每个绕组的渡线在围绕对应的齿部分缠绕的绕组的对应的缠绕部分(线圈)之间连接。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公报No. 2006-271188的电枢中,渡线在铁心的轴向上一个接另ー个地交叉或重叠。因此,电枢的轴向尺寸显著地増大。具体地,例如,冷却载客自动车等车辆的散热器的风扇电机通常被设置到邻近车辆的发动机室的散热器的位置处。因此,期望减小整个电机的轴向尺寸。有鉴于此,风扇电机的电枢的轴向尺寸应当减小以满足这种需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公报No. 2003-309942公开另ー种发动机的电枢。在该电枢中,在安装在电枢的铁心的ー个轴端的介电绝缘壳的轴端表面上形成线性渡线引导沟槽。 每个线性引导沟槽从绝缘壳的外圆周表面处的一点延伸到靠近另ー个齿部分的绝缘壳的外圆周表面处的另ー个点,以便容纳对应的绕组的渡线。在围绕铁心的齿部分缠绕绕组时, 渡线沿引导沟槽有效地被引导。因此,在缠绕绕组时能够实现渡线在铁心上的精确定位。然而,在该示例中,要求渡线沿引导沟槽的精确定位,从而需要高精度的缠绕机械。同样,当绕组的渡线的数量増加时,轴向重叠的渡线可能轴向地凸出,因此增加了电枢铁心的轴向尺寸。此外,在无刷电机中,供应电流的控制电路装置开关绕组的电流供应,从而使得电路装置的电路电源部分需要电连接到绕组。在电路装置和无刷电机集成在一起的情况下, 中间端子设置在电路装置的电路电源部分和绕组之间以便在它们之间电连接(例如,參见对应于US6, 472,783B1的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公报No. 2001-527376)。然而,当中间端子设置在电路装置的电路电源部分和绕组之间时,成本可能不利地増加。因此,在实现电路装置的电路电源部分和绕组之间的有效连接的同吋,有必要降低成本或使成本最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缺点,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电枢和电机,其能够减小轴向尺寸,同时允许围绕铁心的绕组的缠绕操作相对容易。本专利技术的另ー个目的是提供ー种电机,其能够减小或最小化成本的同吋,实现电路装置的电路电源部分和绕组之间的有效连接。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电枢,其包括铁心和多个绕组。铁心包括环形部分和多个齿部分。多个齿部分中的每个从环形部分的外围部分径向地朝外延伸。并且多个插槽被限定使得每个插槽形成在多个齿部分中的对应的相邻两个之间。每个绕组围绕多个齿部分中的至少两个缠绕以便形成绕组的至少两个缠绕部分。在至少两个缠绕部分中的对应的两个之间连接的、每个绕组的渡线放置在环形部分的一个轴侧上。渡线释放空间在环形部分的外圆周表面的径向内侧位置处轴向地凹设在环形部分的一个轴侧上的环形部分的端面上。每个渡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渡线释放空间中。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上述电枢、转子和风扇。转子转动地设置在电枢的径向外侧。风扇连接到转子以便与转子整体地旋转。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电枢、多个引导件和至少一个电路电源部分。电枢包括铁心、介电绝缘体和多个绕组。铁心包括多个齿部分。介电绝缘体设置到铁心上。绕组围绕绝缘体上的铁心的多个齿部分缠绕。引导件在电枢的轴向上从电枢的一个轴侧上的绝缘体凸出,并且引导从铁心凸出的多个绕组的绕组终端部分。至少一个电路电源部分位于电枢的一个轴侧上并在多个绕组的绕组终端部分之间电连接到电路装置,电路装置给多个绕组供应电流。附图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优点和其它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侧视图;图3是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轴侧观看的电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是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轴侧观看的电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轴向剖视图;图7是显示电枢到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安装的示意图;图8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第一变化例;图9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第二变化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第三变化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1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第四变化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A和12B是显示电枢的第四变化例上热铆接前、后状态的示意图;图13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电枢的第五变化例;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轴向剖视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风扇电机(除了转子和风扇)的俯视图;图16是图14所示的风扇电机(除了转子和风扇)的示意侧视图;图17是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定子壳和电枢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电枢的局部放大图;图19是图17所示的电枢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图20是显示第二实施例的电枢的变化例的立体图21是图20所示的电枢的局部放大图;图22是图20所示的电枢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图23是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电枢的局部立体图;图M是图23所示的电枢(没有绕组)的局部立体图;图25是图23所示的电枢的局部立体图;图26A是图25所示的叠片铁心的第一铁心薄片组件的第一类型铁心薄片的俯视图;图26B是图25所示的叠片铁心的第二铁心薄片组件的第二类型铁心薄片的俯视图;图27A是图23所示的电枢的局部俯视图;图27B是图23所示的电枢的局部剖视图;图2名k是图23所示的电枢的局部俯视图;图28B是图23所示的电枢的局部剖视图;图四是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电枢的变化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0是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电枢的另一个变化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1是以前提出的电枢的俯视图;和图32是图31所示的以前提出的电枢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下面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枢10的结构。图1-5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枢10的结构。图1是电枢10的俯视图。图 2是电枢10的侧视图。图3是从第二轴侧(Z2侧)观看的电枢10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 是电枢1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是从第一轴侧(Zl侧)观看的电枢10的立体图。上述附图中显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枢10例如使用于风扇电机70。电枢 10包括定子铁心12和多个绕组14。如图2所示,定子铁心12包括叠片铁心16和两个介电绝缘体18。叠片铁心16包括多个铁心薄片(薄铁板),该多个铁心薄片轴向地一个接另一个地堆叠并例如通过支撑或压紧被固定在一起。绝缘体18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从相对两侧分别轴向地安装到叠片铁心16上。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绝缘体18也可共同地称为绝缘体或绝缘体布置。如图1所示,包括叠片铁心16和绝缘体18的定子铁心12具有环形部分20。多个T形齿部分22从环形部分20的外围部分朝外径向地延伸。V形插槽M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齿部分22。容纳下述绕组14的渡线M的渡线释放空间(crossover relief space) 28轴向地凹设在环形部分20的一个轴端表面沈(绝缘体18的一个轴端表面)中,并位于环形部分20的外圆周表面的径向朝内的位置处。渡线释放空间观形成在叠片铁心16和定子铁心12的绝缘体18中。渡线释放空间观形成为环形沟槽(或弓形沟槽),其在环形部分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原良通泉和幸间岛能弘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