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489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其与地面接触;环状带部,其支承上述胎面部;轮部,其从上述环状带部,沿径向离开,安装于车辆的轮毂上;多个轮幅部,其设置于上述轮部和环状带部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轮幅部由多个拱形轮幅部和直线状轮幅部构成,该拱形轮幅部按照规定曲率,在轮部的外周面上重叠而延伸,该直线状轮幅部沿径向连接于该拱形轮幅部的外周面和环状带部的内周面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下述的效果,即,通过多个拱形轮幅部沿圆周方向排列,提高荷载的支承力,并且防止轮胎压缩时的屈曲,由此,增加轮胎的耐久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通过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延长其寿命的非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一般,非充气轮胎与目前所采用的充气轮胎不同,由于未放入压缩空气,因此不会发生泄气这样的事故危险,并具有使用材料数量少,结构设计简单的优点。作为这样的非充气轮胎的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的那样,记载于KR特开 2004-0027984号文献中的非空压轮胎。该非空压轮胎1由胎面部分2、增强的环状带3和轮幅5构成,该胎面部分2与地面接触,该环状带3设置于胎面部分2的内侧,该轮幅5固定于增强的环状带3的内侧和轮毂或轮4上。于是,增强的环状带3的纵向张拉系数非常大,即使与地面接触而变平,其长度在平时也仍保持一定。另外,轮幅5在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弯曲,在其它的部分,因其长度为一定的环状带3的特性而受到张拉,在轮4和环状带3之间传递荷载,支承车辆的重量。但是,与上述地面接触的部分的轮幅5因压缩会突然产生屈曲,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 其中,可通过防止轮幅(々- 7 7 7才一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相协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