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烘炉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590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节能烘炉管,其结构是:烘炉管(3)管身的上方中心线两侧均匀布置烘炉管的开孔(2),烘炉管(3)管身沿着烘炉管的开孔(2)线均匀缠绕有棉纱(1),烘炉管(3)上方焊接有火焰稳定装置支架(5),用于放置稳焰薄板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控制烘炉周期,升温速率控制精度提高;汽油和棉纱等消耗明显降低;烘炉操作强度明显改善,人工点火频率大幅降低;在满足烘炉着火稳定、温度均匀性较好的情况,还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为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烘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证;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炉管,特别涉及一种热值、压力大波动、低热值新型节能烘炉管
技术介绍
点火困难、着火不稳定和温度不均勻是采用低热值燃气、尤其是热值或压力波动较大燃气进行烘炉升温期间经常遇到的问题,导致的结果是现场烘炉经常出现熄火现象,尤其是初期升温阶段需要进行多次点火。针对这种情况,现场烘炉人员需要进行多次点火,点火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棉纱和汽油,甚至有些现场投掷大量的木头进行助燃;同时,在这种状态下,虽然处于熄火状态,但燃气仍然处于供应状态,导致燃气白白浪费,同时也使炉膛内部充满燃气,给进入炉内进行点火造成了很大的危险。目前,由于认为烘炉管仅在烘炉阶段进行使用,并且烘炉结束后炉内的烘炉管都会报废,故还没有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深入节能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燃气的热值和压力的大范围波动的节能烘炉管,在稳定着火燃烧的同时,能够提高燃气利用率,降低燃气消耗。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节能烘炉管,其结构是烘炉管管身的上方中心线两侧均勻布置烘炉管的开孔,烘炉管管身沿着烘炉管的开孔线均勻缠绕有棉纱。在所述的棉纱上浇灌有汽油。所述的烘炉管的开孔的间隔为75mm。在所述的烘炉管管身的上方设置有稳定热源形成装置。所述的稳定热源形成装置包括火焰稳定装置支架和薄板,烘炉管的管身通过所述火焰稳定装置支架与薄板相连。所述的薄板可以采用倒U型或倒V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节能烘炉管,其用于低热值、压力波动较大煤气供应工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节能烘炉管与常规烘炉管相比,在应用于某低热值、压力波动较大现场时具有以下的主要有益效果其一,烘炉周期缩短,升温速率控制精度提高。具体采用该节能烘炉管后烘炉周期与理论烘炉周期吻合较好,相对常规烘炉管烘炉周期缩短1. 5-2天。其二,汽油和棉纱等消耗明显降低。烘炉点火后基本需要汽油和棉纱的投入。其三,烘炉操作强度明显改善,人工点火频率大幅降低。其四,在满足烘炉着火稳定、温度均勻性较好的情况,还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为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烘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证。其五,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节能烘炉管结构简图。图2是图1的一种带倒V型火焰稳定装置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一种带倒U型火焰稳定装置A-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烘炉管棉纱铺设及点火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烘炉管炉内布置结构图。图中1.棉纱;2.烘炉管的开孔;3.烘炉管;4.烘炉管支架;5.火焰稳定装置支架;6.倒V型薄板;7.倒U型薄板;8.火焰;9.点火位置;10.管道;11.蝶阀;12.放散管;13.氮气旁通管道;14.压力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能够适应热值和压力波动均较大情况下的节能烘炉管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节能烘炉管,包括烘炉管3上的管径、开孔间隔、开孔大小、开孔方向、同一截面开孔的数目、离地距离和烘炉管稳定热源形成装置七个部分。其中对于烘炉管管径、开孔间隔、开孔大小、开孔方向、同一截面开孔的数目和离地距离而言,考虑到燃气的种类、燃气在管内流通的阻力损失情况和沿开孔外射的射流速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采用了开孔大小均一、开孔间隔区段均勻的开孔方式。如图1所示在烘炉管3的管身的上方中心线两侧均勻布置烘炉管的开孔2,烘炉管3的管身沿着烘炉管的开孔2线均勻缠绕有棉纱1。所述棉纱1上浇灌有汽油,其目的是进行烘炉点火阶段的引燃。所述的烘炉管的开孔2的间隔设计为75mm,或者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具体在烘炉管3的管身上方的两个侧面开对称的两个圆孔(开孔2),两个圆孔的孔径适中。所述的烘炉管3,可以由烘炉管支架4支撑在炉底平面上。该烘炉管支架由一对呈60度夹角的碳钢圆棒组成。在烘炉管3的管身的上方设置有稳定热源形成装置,该装置采用在烘炉管开孔处搭设薄板的方式,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火焰稳定装置支架5和薄板,烘炉管3的管身通过火焰稳定装置支架5与薄板相连。薄板可以设计成倒“V”型薄板罩6 (图2),或倒“U”型薄板罩7 (图3)。火焰稳定装置支架5由一对焊接在烘炉管上端面的呈45度夹角的碳钢圆棒组成,其用于支撑倒“V”型薄板罩或倒“U”型薄板罩。所述的稳定热源形成装置布置如图2和图3所示在烘炉管3的管身上合理进行烘炉管稳定热源形成装置的设置。基本原则是在烘炉管3的管身上均勻对称布置,但考虑到炉温均勻性和烘炉管炉压分布特性,设计如图所示的方案,在靠近燃气供应管道侧稳定热源形成装置相对远离燃气供应管道处布置偏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节能烘炉管,其用于低热值、压力波动较大煤气供应工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节能烘炉管在用于低热值、压力波动较大煤气供应工况时,其布置包括烘炉管安装过程和铺设过程,参见图5,具体如下1.烘炉管安装过程棉纱1铺设时,建议采用缠绕的方式,并在烘炉管的开孔2的位置处多缠绕棉纱。将棉纱1缠绕铺设在烘炉管3的管身上后,再往棉纱1上面浇灌汽油,最后将倒V型薄板罩6或倒U型薄板罩7放置在烘炉管3相应的火焰稳定装置支架5上。在铺设棉纱时,可以暂时将稳定热源形成装置不放置在烘炉管上,待棉纱铺设完毕后,将稳定热源形成装置放置在烘炉管上。点火位置选择在靠近烘炉管中央的位置(图4)。在靠近燃气供应管道侧布置的薄板要少于远离燃气供应管道侧所布置的薄板。在靠近烘炉管的开孔2处缠绕的棉纱1要多于远离烘炉管的开孔2处所缠绕的棉纱1。2.烘炉管铺设过程考虑到烘炉管为临时铺设管道,故在进行烘炉管布置时,充分结合加热炉或热处理炉观察炉门和检修炉门的设计情况进行烘炉管的铺设。参见图5,图5中A、B、C和D分别表示均热段、加热二段、加热一段和预热段,在均热段、加热二段和加热一段各个烘炉炉段沿长度方向分别均勻铺设烘炉管3-1、3-2、3-3,它们均为本专利技术的烘炉管3。对于烘炉管的燃气联接设计而言,在便于进行控制调节的情况下,将同一炉段的烘炉管3联接到一个燃气供应管道上。在侧墙处,除需要引入管道联接其他烘炉管管道外,在侧墙处不铺设烘炉管。在管道衔接之处进行密封焊接,以避免局部连接处的燃气泄露。为便于烘炉控制和调节,在各个炉段供应主管道上设置一个蝶阀11,用于该炉段的煤气量控制调节。在与煤气供应接点连接管道上设置一个蝶阀11实现煤气供应的通断,并且为了实现炉内煤气吹扫,设置氮气旁通管路13。在进行炉内吹扫阶段,关闭煤气接点的蝶阀11,打开氮气旁通管路13上的蝶阀进行氮气吹扫。吹扫完毕后,关闭氮气旁通管道13上的蝶阀,打开煤气接点的蝶阀进行煤气供应。根据流向,氮气/煤气通过管道10分三路分别送往加热一段、加热二段和均热段。其中一路通过管道10-1送往管道10-3,一路通过管道10-2送往管道10-5,一路直接送往管道10-4。进入炉内后,在加热一段、加热二段和均热段中,管道10-3、10-4和10-5与布置与炉膛内的烘炉管相连。其中加热一段、加热二段和均热段均布置有三根垂直于炉膛方向的烘炉管和两根侧墙处的烘炉管3,具体是管道10-3与均热段的烘炉管3-1相连,管道10-4与加热二段的烘炉管3-2相连,管道10-5与加热一段C的烘炉管3-3相连。烘炉点火位置选择靠近观察炉门的点火位置9处。放散管12与管道10-2相连,用于紧急状态下的煤气放散,压力表14装在氮气旁通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杰张大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