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生境林木育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32470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喀斯特生境林木育苗的方法,其步骤:A、苗圃地建在大棚下,苗圃地深耕、细耙,施放农家基肥;B、林木种子经过点播,出苗片针叶后,施尿素水,30-32天后,停止浇、灌水;C、待苗木生长恢复正常后,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3-4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D、待苗木生长正常后,苗木无发蔫、发黄、枯死现象,再次停止浇、灌水,同时将大棚薄膜盖好,防止自然降水,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5-7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E、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木实现常规管理,拿掉大棚薄膜,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施复合肥,直至一批合格的耐旱、抗涝渍苗木。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使林木种苗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森林培育
,更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由于长期的贫困-开发-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两寒”(倒春寒和寒露风)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大。春旱多,出现频率达60% 90% ;雨季大、暴雨过于集中,年年发生洪涝灾害,出现频率达50% 80%。频繁出现的旱、涝灾害给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恢复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喀斯特地区,雨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 1500mm之间,但时空分布不均且蒸发量大,年蒸发量多在1500 1900mm,明显大于降水量,水汽总体上处于亏损状态,易形成干旱气候。长期强烈的岩溶作用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地表地下双层二元水文结构,众多的溶洞、溶沟、溶隙、漏斗、地下河和落水洞及喀斯特浅薄的土层、大量的岩石裸露致使大气降水迅速渗漏和蒸发,形成了温润气候条件下特殊的岩溶干旱现象。同时喀斯特地区内涝灾害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地区特有的一种与岩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在一些溶蚀丘陵、洼地、谷地和峰林平原因连续降雨或水库蓄水,地下岩溶管道排泄受阻,经常发生内涝,这种内涝具有周期性、多发性、突发性和群发性的特点,且受复杂的地下管道系统制约,水流循环及补排关系错综复杂,有效治理的难度很大。当雨季大暴雨期间,洪水量大,排泄不畅,常常造成低洼区积水成灾,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排水通道多有淤塞,排水能力减少,致使内涝灾害频繁,内涝类型多样。在喀斯特地区,由于旱、涝灾害频繁出现,给该地区石漠化治理、生态恢复重建造成了严重影响,一般造林树苗移栽大田后,在干旱、淹涝胁迫下,容易死亡,成活率低,或生长缓慢,达不到造林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使喀斯特地区林木种苗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长势好,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能普遍用于喀斯特地区较大规模育苗,对促进喀斯特地区人工造林和石漠化治理提供一种较好苗木繁育的方法,加快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种喀斯特生境林木育苗的方法,其步骤是A、苗圃地建在大棚下,苗圃地深耕(30-35cm)、细耙,按2000公斤/亩施放农家基肥(使土壤有机质>3. 5%,全 N>0.4%,*P>0.;35%,*k> 1.8%,);苗床长 20m,宽1. 2m,高20cm,苗床四周开有20cm宽IOcm深沟。B、林木种子经过点播,点播行距20cm,株距2cm,每穴播种种子2-3粒,出苗3-4片针叶后,按0. 5 % -2. 0 % (尿素/水)施尿素水,30-32天后,停止一切浇、灌水,同时将大棚薄膜盖好,防止自然降水,使土壤保持干旱30-45天,土壤含水量低于10 %以下3-5天(苗木发蔫),然后开始浇、灌水;C、待苗木生长正常后,苗木无发蔫、发黄、枯死现象,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3-4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D、待苗木生长正常后,苗木无发蔫、发黄、枯死现象,再次停止一切浇、灌水,同时将大棚薄膜盖好,防止自然降水,使土壤保持干旱45-60天,土壤含水量低于10%以下5-7天(苗木发蔫),然后开始浇、灌水;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5-7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E、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木实现常规管理,拿掉大棚薄膜,浇水3-5次,保持土壤含水量20% -32%,按IOkg/亩施复合肥2次,直至一批合格的耐旱、抗涝渍苗木。使林木苗木具有耐旱耐涝能力,使苗木移栽大田后,很快适应大田环境,在干旱或涝渍下也能成活生长,有效解决了喀斯特地区苗木移栽大田成活率低与生长差的问题。所述的农家基肥为人粪料、猪牛粪、沼渣其中的一种或任意混合(液)。所述的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表明量的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是复混肥料的一种。(使用的复合肥为西洋复合肥产品,系纯化学法制成,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3^^17^^15%,总养分达到45%以上,同时含有农作物所需的锌硼铁锰等多种中、微量元素,养分种类多,是一种高浓度高效肥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林木幼苗进行耐旱处理,幼苗移栽到大田后,成活率显著提高。对幼苗进行涝渍处理,从而实现幼苗移栽到大田后,成活率显著提高,生长加快,在喀斯特地区,耐旱、抗涝渍苗木移栽大田后,能有效的抵御持续干旱或涝渍,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比常规育苗提高30% -50%,苗木生长良好,比常规育苗提高15%力6%。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其步骤是A、苗圃的建立苗圃地建在大棚下,大棚长32m,宽2. 5m,苗圃地深耕30cm、细耙3次,按2000公斤/亩施放农家基肥;苗床长20m,宽1. 2m,高20cm,苗床四周开有20cm宽IOcm深沟;B、播种林木种子采取点播,点播行距20cm,株距2cm,每穴播种种子2_3粒;C、苗木第一次耐旱处理出苗3-4片针叶后,按1. 6%左右施尿素水,31天左右后,停止一切浇、灌水,同时将大棚薄膜盖好,防止自然降水,使土壤保持干旱36天左右,土壤含水量从30%左右降到10%,保持土壤含水量低于10%以下4天左右(苗木发蔫),然后开始浇、灌水;D、苗木第一次涝渍处理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3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E、苗木第二次耐旱处理待苗木生长正常后苗木无发蔫、发黄、枯死现象,停止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从平均含水量30%左右降到10% (52天左右),保持土壤含水量低于10%以下6天左右(苗木发蔫),然后开始浇水;4F、苗木第二次涝渍处理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5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G、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木实现常规管理拿掉大棚薄膜,浇水4次左右,保持土壤含水量20% -32%,按IOkg/亩施复合肥2次,直至一批合格的耐旱、抗涝渍苗木。权利要求1. ,其步骤是A、苗圃地建在大棚下,苗圃地深耕、细耙,按2000kg/亩施放农家基肥,苗床长20 m,宽1. 2 m,高20 cm,苗床四周开有20 cm宽10 cm深沟;B、林木种子经过点播,点播行距20cm,株距2 cm,每穴播种种子2_3粒,出苗3_4片针叶后,按0. 5%-2. 0%施尿素水,30-32天后,停止一切浇、灌水,同时将大棚薄膜盖好,防止自然降水,使土壤保持干旱30-45天,土壤含水量低于10%以下3-5天,然后开始浇、灌水;C、待苗木生长恢复正常后,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3-4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D、待苗木生长正常后,苗木无发蔫、发黄、枯死现象,再次停止一切浇、灌水,同时将大棚薄膜盖好,防止自然降水,使土壤保持干旱45-60天,土壤含水量低于10%以下5-7天,然后开始浇、灌水,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床灌水,致水淹没至苗顶,5-7天后开始放水至放干;E、待苗木生长正常后,对苗木实现常规管理,拿掉大棚薄膜,浇水3-5次,保持土壤含水量20%-32%,按10 kg/亩施复合肥2次,直至一批合格的耐旱、抗涝渍苗木;所述的农家基肥为人粪料、猪牛粪、沼渣其中的一种或任意混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步骤A、苗圃地建在大棚下,苗圃地深耕、细耙,施放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张浩曾昭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