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082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包括本体和热水喷嘴,所述热水喷嘴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为碗状壳体,所述本体的进水口与蒸汽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热水喷嘴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侧并与蒸汽管的出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热利用率高,温度分布均匀、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于对池槽中的水进行加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加热器,特别涉及一种以蒸汽为热源的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
技术介绍
国内以往对池槽中的水加热时通常采用将蒸汽管伸进池槽内,蒸汽从管内喷出直接对水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缺点是被加热的液体温度分布不均勻,液面冒泡热量损失大, 该类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沉、造价高、同事存在噪声高震动大、温度分布曲线较陡等缺点,因此,使用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噪声低、无震动、温度分布曲线平缓的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本体和热水喷嘴,所述热水喷嘴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为碗状壳体,所述本体的进水口与蒸汽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热水喷嘴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侧并与蒸汽管的出口相通。进一步,所述热水喷嘴包括三个子喷嘴,所述三个子喷嘴设置在所述热水喷嘴上。更进一步,所述三个子喷嘴均勻分布在所述热水喷嘴的圆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碗状壳体作为本体,且喷嘴分为多个子喷嘴并置于本体的内端,所以无震动、噪声小,热利用率达9%以上,而且温度分布均勻,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容易实施、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本体1和热水喷嘴2,热水喷嘴2设置在本体 1上,本体1为碗状壳体,本体1的进水口与蒸汽管的出口(图中未示出)连接,热水喷嘴2 设置于本体1的内侧并与蒸汽管的出口相通。如图2和图3所示,热水喷嘴2的壳体3包括三个子喷嘴4,三个子喷嘴4均勻分布在热水喷嘴2的圆周上。 结合图1一图3,本体1和热水喷嘴2是由金属铸造经加工而成。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于接近池槽底部,并靠近侧壁或侧壁交角处,本体1的凹槽指向池槽中心,其轴线与液面平行。工作时蒸汽从管路流经本体1的输入端进入热水喷嘴2的内腔从三个子喷嘴 4同时喷出,喷出的气束均呈一定角度射向呈本体1的内壁,并沿内壁向外扩张的同时伴随形成螺旋流。这样蒸汽在瞬间与水完成热交换并无蒸汽溢出全部液化的同时造成水的搅动和强制对流,增强了热量的传递作用,从而使温度分布均勻,热效率高。权利要求1.一种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包括本体和热水喷嘴,所述热水喷嘴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碗状壳体,所述本体的进水口与蒸汽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热水喷嘴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侧并与蒸汽管的出口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喷嘴包括三个子喷嘴,所述三个子喷嘴设置在所述热水喷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子喷嘴均勻分布在所述热水喷嘴的圆周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态混合旋流式水加热器,包括本体和热水喷嘴,所述热水喷嘴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为碗状壳体,所述本体的进水口与蒸汽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热水喷嘴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侧并与蒸汽管的出口相通。本技术具有热利用率高,温度分布均匀、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于对池槽中的水进行加热。文档编号F28B3/08GK202329266SQ201120460090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秦欣, 车小莉, 陈丽坚 申请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坚车小莉秦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