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23911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4:53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车架中部左侧和右侧的摆动液压缸,每个摆动液压缸的前后二端分别具有驱动轴,位于车架左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左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位于车架右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有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左前扭矩传递杆、左后扭矩传递杆、右前扭矩传递杆和右后扭矩传递杆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车架上。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可靠,故障率低,造价低,对车轮的提升高度大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结构通常比较复杂,体积很大,安装使用时对车辆的悬架部分要求有较大的变更,由此导致其造价较高,对车轮的提升高度较低,难以满足两栖车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可靠,故障率低,造价低,对车轮的提升高度大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车架中部左侧和右侧的摆动液压缸,二个摆动液压缸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每个摆动液压缸的前后二端分别具有驱动轴,位于车架左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左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位于车架右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前端的驱动轴与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后端相连,位于车架有侧的摆动液压缸的后端的驱动轴与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前端相连,左前扭矩传递杆、左后扭矩传递杆、右前扭矩传递杆和右后扭矩传递杆分别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前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前提升肘外侧或内测的左前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左前上支撑架的里端的二个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前上支撑架的外端通过球铰与左前羊角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左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前横下臂,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前转销轴与左前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前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二个左前卡板,每个左前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左前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前卡轴槽,当左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前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前转销轴的二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前卡板上的左前卡轴槽中,所述左前横下臂的外端通过球铰与所述左前羊角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前羊角安装在左前车轮的中部;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左后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左后提升肘外侧或内测的左后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左后上支撑架的里端的二个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左后上支撑架的外端通过球铰与左后羊角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左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左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左后横下臂,二个左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左后转销轴与左后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左后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左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二个左后卡板,每个左后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左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左后卡轴槽,当左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左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左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左后转销轴的二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左后卡板上的左后卡轴槽中,所述左后横下臂的外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左后羊角的下部安装相连,左后羊角安装在左后车轮的中部;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前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前提升肘外侧或内测的右前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右前上支撑架的里端的二个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前上支撑架的外端通过球铰与右前羊角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右前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前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右前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前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右前横下臂,二个右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前转销轴与右前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前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前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二个右前卡板,每个右前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右前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前卡轴槽,当右前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前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前提升小臂下端的右前转销轴的二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前卡板上的右前卡轴槽中,所述右前横下臂的外端通过球铰与所述右前羊角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前羊角安装在右前车轮的中部;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与二个沿前后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右后提升肘的上端固定相连,位于二个右后提升肘外侧或内测的右后扭矩传递杆的杆段分别与右后上支撑架的里端的二个安装孔采用间隙配合套装相连,右后上支撑架的外端通过球铰与右后羊角的上部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右后提升肘的下端分别与一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上端采用右后销轴铰接相连,二个右后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处设有右后横下臂,二个右后提升小臂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右后转销轴与右后横下臂的里端安装相连,二个右后转销轴沿前后水平方向同轴心设置,每个右后提升肘的下方分别设有二个右后卡板,每个右后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右后卡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右后卡轴槽,当右后提升肘的轴线和右后提升小臂的轴线位于相同的方向上时,位于二个右后提升小臂下端的右后转销轴的二端分别卡装在对应右后卡板上的右后卡轴槽中,所述右后横下臂的外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右后羊角的下部安装相连,右后羊角安装在右后车轮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其中所述左前横下臂的外端与左前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左前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前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左前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左前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左后横下臂的外端与左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左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左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 左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左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右前横下臂的外端与右前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前减震器的上端与右前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前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前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右后横下臂的外端与右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相连,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右后减震器臂的采用销轴相连,右后减震器臂沿左右横向设置,右后减震器臂的里端与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本专利技术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其中所述左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前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所述左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左后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所述右前扭矩传递杆的前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前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所述右后扭矩传递杆的后端通过二个间隔开来并列设置的右后滑动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每个所述左前转销轴、每个所述左后转销轴、每个所述右前转销轴和每个所述右后转销轴的中部分别套装有减震衬套。本专利技术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在使用时,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两栖车需要在水中运动时,可让设置在车架中部左侧的摆动液压缸前后二端的驱动轴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带动左前扭矩传递杆和左后扭矩传递杆沿顺时针方向摆动,让设置在车架中部右侧的摆动液压缸前后二端的驱动轴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带动右前扭矩传递杆和右后扭矩传递杆也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左前扭矩传递杆就会让二个左前提升肘的下端朝着车架的外侧向上摆动,二个左前提升肘的下端则会向上、向外拉动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上端, 让二个左前提升小臂向上、向外运动,二个左前提升小臂的下端则会带着二个左前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小平于魁龙李炯李军张磊安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