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永智专利>正文

卧式多管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236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多管除尘器,它由壳体和矩阵排列的旋风子组成,每个旋风子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间夹角α为锐角,每个旋风子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在每个旋风子的侧壁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各旋风子均布在两隔板之间,两隔板将除尘器内腔分为三个腔室,即第一降尘室、第二降尘室和烟气室,进气口与第一降尘室相通,出气口与烟气室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能够有效地避免灰尘二次飞扬。适用于各种锅炉使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多管除尘器,适用于锅炉除尘,属于环境保护设备。目前,普通的多管除尘器的旋风子为立式布置,形成一个降尘室,对于灰尘的二次飞扬不能加以控制,从而不能保障除尘效果,特别是对细微粉尘扑集能力有限;其次,普通多管除尘器一般都借助于导流叶片而形成强制导流,容易形成上灰环,降低除尘效果,此外,导流叶片阻力特别大,导流叶片非常容易磨损,使用周期短。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对粗细粉尘做分级处理,能够有效地避免灰尘二次飞扬,自然导流,除尘效率高的卧式多管除尘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壳体和矩阵排列的旋风子组成的卧式多管除尘器,每个旋风子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间夹角α为锐角,每个旋风子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在每个旋风子的侧壁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各旋风子均布在两隔板之间,两隔板将除尘器内腔分为三个腔室,即位于中部的第一降尘室、位于旋风子落灰口一端的第二降尘室、位于旋风子出气口一端的烟气室,在壳体的左上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第一降尘室相连通,在壳体的右上侧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烟气室相通,壳体的上部为圆筒形,其下端为漏斗形,在第一降尘室的下面为第一集尘室,在第二降尘室的下面为第二集尘室,在壳体的下端设有两个落灰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由图1、2可知,一种由壳体和矩阵排列的旋风子组成的卧式多管除尘器,每个旋风子(3)的轴线与壳体(7)的轴线间夹角α为锐角,每个旋风子(3)由外管(1)和内管(4)组成,在每个旋风子(3)的侧壁上设有烟气进气口(2),各旋风子(3)均布在隔板(6)和隔板(13)之间,隔板(6)和隔板(13)将除尘器内腔分为三个腔室,即位于中部的第一降尘室(14)、位于旋风子落灰口一端的第二降尘室(8)、位于旋风子出气口一端的烟气室(15),在壳体(7)的左上侧设有进气口(5),进气口(5)与第一降尘室(14)相连通,在壳体(7)的右上侧设有出气口(16),出气口(16)与烟气室(15)相通,壳体(7)的上部为圆筒形,其下端为漏斗形,在第一降尘室(14)的下面为第一集尘室(12),在第二降尘室(8)的下面为第二集尘室(9),在壳体的下端设有落灰口(10)、(11)。每个旋风子(3)上的烟气进气口(2)为长方形进气口,相邻两个旋风子(3)的进气口相对设置。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由于烟气在进口处形成扩散角,烟气进入除尘器后流速骤然降低,较大的尘粒以自身的重力及与旋风子外管的碰撞后,在第一降尘室自然沉降到第一集灰室内,经过一级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旋风子上的烟气进气口切向进入旋风子管内做高速旋转运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灰尘沿旋风子外管内壁沉降到第二降尘室,然后落入第二集尘室内,两级降尘室和集尘室绝对密闭隔离,已经处理的灰尘不会二次飞扬起来;已净化的烟气通过旋风子内管进入烟气室,然后经出气口进入烟筒。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经省环保部门检测,烟尘排放量为140毫克/米3,而国家一类地区标准为250毫克/米3。由于旋风子的落灰口与落灰形成夹角,以及旋风子落灰口与隔板(6)形成夹角,旋风子落灰口以下无风窜流,不会形成二次飞扬。权利要求1.一种由壳体和矩阵排列的旋风子组成的卧式多管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旋风子(3)的轴线与壳体(7)的轴线间夹角α为锐角,每个旋风子(3)由外管(1)和内管(4)组成,在每个旋风子(3)的侧壁上设有烟气进气口(2),各旋风子(3)均布在隔板(6)和隔板(13)之间,隔板(6)和隔板(13)将除尘器内腔分为三个腔室,即位于中部的第一降尘室(14)、位于旋风子落灰口一端的第二降尘室(8)、位于旋风子出气口一端的烟气室(15),在壳体(7)的左上侧设有进气口(5),进气口(5)与第一降尘室(14)相连通,在壳体(7)的右上侧设有出气口(16),出气口(16)与烟气室(15)相通,壳体(7)的上部为圆筒形,其下端为漏斗形,在第一降尘室(14)的下面为第一集尘室(12),在第二降尘室(8)的下面为第二集尘室(9),在壳体的下端设有落灰口(1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旋风子(3)上的烟气进气口(2)为长方形进气口,相邻两个旋风子(3)的进气口相对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多管除尘器,它由壳体和矩阵排列的旋风子组成,每个旋风子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间夹角α为锐角,每个旋风子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在每个旋风子的侧壁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各旋风子均布在两隔板之间,两隔板将除尘器内腔分为三个腔室,即第一降尘室、第二降尘室和烟气室,进气口与第一降尘室相通,出气口与烟气室相通。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能够有效地避免灰尘二次飞扬。适用于各种锅炉使用。文档编号B03B4/00GK2282933SQ9720470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唐永智 申请人:唐永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壳体和矩阵排列的旋风子组成的卧式多管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旋风子(3)的轴线与壳体(7)的轴线间夹角α为锐角,每个旋风子(3)由外管(1)和内管(4)组成,在每个旋风子(3)的侧壁上设有烟气进气口(2),各旋风子(3)均布在隔板(6)和隔板(13)之间,隔板(6)和隔板(13)将除尘器内腔分为三个腔室,即位于中部的第一降尘室(14)、位于旋风子落灰口一端的第二降尘室(8)、位于旋风子出气口一端的烟气室(15),在壳体(7)的左上侧设有进气口(5),进气口(5)与第一降尘室(14)相连通,在壳体(7)的右上侧设有出气口(16),出气口(16)与烟气室(15)相通,壳体(7)的上部为圆筒形,其下端为漏斗形,在第一降尘室(14)的下面为第一集尘室(12),在第二降尘室(8)的下面为第二集尘室(9),在壳体的下端设有落灰口(10)、(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智
申请(专利权)人:唐永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