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胜东专利>正文

数码回转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927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工装模组,特别是用于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并做回转运动的精密工装模组。一种数码回转模组,包括支架、和支架固连的左端盖和右端盖、通过轴承活动地连接到所述支架上的夹套、所述夹套内部设置有夹头、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头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活动地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第二滑环的外形和所述支架上的流体腔相匹配,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流体出入口,并连接到流体腔,通过流体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支架内部滑动,所述驱动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开有第一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部设置有外形与其相匹配的键,所述夹头上开有和所述键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所述驱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连接编码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工装模组,特别是用于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并做回转运动的精密工装模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机床夹具中,对于直径较小的光轴类零件,一般都是采用弹簧夹头夹紧, 弹簧夹头的内孔安装工件,并开有几个槽,可以使弹簧夹头径向产生微量变形夹紧工件;弹簧夹头的外锥面与夹套的内锥面配合,夹套固定在主轴上或机床的固定结构上,弹簧夹头的内端与拉杆连接,利用拉杆的拉动,使弹簧夹头相对夹套产生轴向运动,由于弹簧夹头的外锥面与夹套的内锥面的作用,使弹簧夹头收缩夹紧工件。现有的上述夹具,一般用于回转加工中,采用夹紧机构与回转驱动机构的相结合。拉杆依靠操作者手动拉紧,使弹簧夹头相对夹套产生轴向运动,从而使夹头收缩而夹紧工件。拉杆操作费时费力,使生产效率低下, 不能满足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实际加工生产中,经常遇到一些工件要求在夹具的一次安装中加工一组表面, 而此组表面是按一定角度分布的。这样,便要求该夹具在下件加丁过程中能进行分度,即工件在一次装夹中,每加工完一个表面之后,通过夹具上的可动部分连同工件一起转过一定的角度,以改变加工表面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装模组,能够自动地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并回转,本使用新型结构紧凑,夹紧机构和回转机构实现了有机地结合,在实现对工件稳定夹紧后能够驱动工件做精密回转。一种数码回转模组,包括支架、和支架固连的左端盖和右端盖、通过轴承活动地连接到所述支架上的夹套、所述夹套内部设置有夹头、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头上的驱动轴、 所述驱动轴上活动地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第二滑环的外形和所述支架上的流体腔相匹配,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流体出入口,并连接到流体腔,通过流体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支架内部滑动,所述驱动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开有第一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部设置有外形与其相匹配的键,所述夹头上开有和所述键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所述驱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连接编码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84和第二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实现连接。优选地,所述左端盖上设置有突耳,所述突耳外圆和所述流体腔相匹配,所述突耳的内圆和所述活塞上的第一滑环相匹配。优选地,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内环,所述内环从所述支架的基体上向其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并和所述第三滑环相匹配。优选地,所述键为A型键,所述第二滑动槽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键的长度。优选地,所述键和所述第一滑动槽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3优选地,所述键和所述第二滑动槽的配合为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活塞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置于所述活塞的内孔内,并顶在所述驱动轴的轴肩和所述左端盖上而轴向固定。优选地,所述夹头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驱动轴的右端部上设置有和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往所述进出口里注入或排除流体,可以驱动所述活塞并由活塞带动驱动轴一起沿轴线方向运动,所述驱动轴的右端部通过螺纹连接驱动夹头做轴向运动,所述夹头的外锥面和所述夹套的内锥面相匹配,所述夹头上设置有若干条缝,而实现夹紧或者松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的组合状态下的外部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上的驱动轴和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上的弹簧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的组合状态下的外部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的全剖结构示意图。一种数码回转模组,包括支架10、和支架10固连的左端盖20和右端盖30、通过轴承41活动地连接到所述支架10上的夹套40、所述夹套 40内部设置有夹头50、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头50上的驱动轴70、所述驱动轴70上活动地连接有活塞60,所述活塞60的第二滑环65的外形和所述支架上的流体腔15相匹配,所述支架10上设置有流体出入口 14,并连接到流体腔15,通过流体驱动所述活塞60在所述支架10内部滑动,所述驱动轴70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同步带轮84,第二同步带轮幻连接编码器81,所述第一同步带轮84和第二同步带轮83通过同步带82实现连接。图3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上的驱动轴和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轴 70上沿轴向方向上开有第一导向槽72,在所述第一导向槽72内部设置有外形与其相匹配的键71,所述夹头40上开有和所述键71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42。更具体地,所述左端盖20上设置有突耳21,所述突耳21外圆和所述流体腔15相匹配,所述突耳21的内圆和所述活塞60上的第一滑环62相匹配。更具体地,所述支架10内部设置有内环17,所述内环17从所述支架10的基体上向其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并和所述第三滑环63相匹配。更具体地,所述键71为A型键,所述第二滑动槽42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键 71的长度。更具体地,所述键71和所述第一滑动槽72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更具体地,所述键71和所述第二滑动槽72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更具体地,所述活塞70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承61,所述第一轴承61置于所述活塞60的内孔内,并顶在所述驱动轴70的轴肩和所述左端盖20上而轴向固定。更具体地,所述夹头50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51,所述驱动轴70的右端部30上设置有和所述内螺纹51相匹配的外螺纹74。以下结合本技术的结构,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图4是本技术数码回转模组上的弹簧夹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夹头50的外锥面M和所述夹套40的内锥面43相匹配,所述夹头50上设置有若干条缝53,工件置于容腔 52中。通过往所述进出口 14里注入或排除流体,可以驱动所述活塞60并由活塞60带动驱动轴70 —起沿轴线方向运动,所述驱动轴的右端部通过螺纹连接驱动夹头50做轴向运动,而实现夹紧或者松开。所述编码器81用于采集所述驱动轴70的转动信息。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数码回转模组,包括支架、和支架固连的左端盖和右端盖、通过轴承活动地连接到所述支架上的夹套、所述夹套内部设置有夹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头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活动地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第二滑环的外形和所述支架上的流体腔相匹配,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流体出入口,并连接到流体腔,通过流体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支架内部滑动,所述驱动轴上沿轴向方向上开有第一导向槽,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部设置有外形与其相匹配的键,所述夹头上开有和所述键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所述驱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连接编码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84和第二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实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回转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盖上设置有突耳,所述突耳外圆和所述流体腔相匹配,所述突耳的内圆和所述活塞上的第一滑环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回转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胜东
申请(专利权)人:余胜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