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4536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0:51
一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垃圾车后部的填装器,通过对称安装在填装器料口下缘两侧边框上的料斗支耳(5)与填装器料口相铰接的料斗(7);在位于填装器料口边框后部的填装器两侧通过转臂轴支座(3)对称各设置有一个翻转臂(4),两个翻转臂(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杆(6)与料斗(7)的相应侧相铰接,两个翻转臂(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油缸(2)、油缸座(1)与填装器相应侧结合,组成一个由油缸驱动的双摇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几乎不增加车辆后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式垃圾车,尤其涉及一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的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环卫行业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几乎都配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的结构多种多样,但由于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其主要工作装置集中在车辆尾部,而导致后悬较长,加上上料机构就会使得车辆后悬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高一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上料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本技术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上料机构包括位于垃圾车后部的填装器,通过对称安装在填装器料口下缘两侧边框上的料斗支耳与填装器料口相铰接的料斗;在位于填装器料口边框后部的填装器两侧通过转臂轴支座对称各设置有一个翻转臂,两个翻转臂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杆与料斗的相应侧相铰接,两个翻转臂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油缸、油缸座与填装器相应侧结合,组成一个由油缸驱动的双摇杆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可有效避免车辆后悬超标,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后装压缩车用上料机构落下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后装压缩车用上料机构升起状态的侧视图。图中序号1是油缸座、2是油缸、3是转臂轴支座、4是翻转臂、5是料斗支耳、6是连杆、7是料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上料机构包括位于垃圾车后部的填装器,通过对称安装在填装器料口下缘两侧边框上的料斗支耳5与填装器料口相铰接的料斗7 ;在位于填装器料口边框后部的填装器两侧通过转臂轴支座3对称各设置有一个翻转臂4,两个翻转臂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杆6与料斗7的相应侧相铰接,两个翻转臂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油缸2、油缸座1与填装器相应侧结合,组成一个由油缸驱动的双摇杆机构。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的上料机构由液压缸驱动翻转臂转动,翻转臂通过连杆带动料斗绕料斗支耳转动,这样实现料斗的升降运动。工作时,料斗上下转动实现上料,工作平稳可靠。不工作时料斗升起如图2状态,几乎不增加车辆后悬。权利要求1. 一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垃圾车后部的填装器,通过对称安装在填装器料口下缘两侧边框上的料斗支耳(5 )与填装器料口相铰接的料斗(7 );在位于填装器料口边框后部的填装器两侧通过转臂轴支座(3 )对称各设置有一个翻转臂(4),两个翻转臂(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杆(6)与料斗(7)的相应侧相铰接,两个翻转臂(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油缸(2)、油缸座(1)与填装器相应侧结合,组成一个由油缸驱动的双摇杆机构。专利摘要一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垃圾车后部的填装器,通过对称安装在填装器料口下缘两侧边框上的料斗支耳(5)与填装器料口相铰接的料斗(7);在位于填装器料口边框后部的填装器两侧通过转臂轴支座(3)对称各设置有一个翻转臂(4),两个翻转臂(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杆(6)与料斗(7)的相应侧相铰接,两个翻转臂(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油缸(2)、油缸座(1)与填装器相应侧结合,组成一个由油缸驱动的双摇杆机构。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几乎不增加车辆后悬。文档编号B65F3/14GK202321401SQ201120503679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刘玉红, 刘磊, 刘陈平, 权守训, 沈呈辉, 王继鹏, 肖彪, 陈大伟, 陈玉明, 马帅 申请人: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呈辉权守训刘陈平肖彪刘玉红刘磊陈大伟马帅陈玉明王继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