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谷物及豆类脱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0365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谷物及豆类脱皮机,包括一外壳,外壳连接有进料斗及出料斗,外壳固定有电机、由电机驱动工作的脱皮室、及与脱皮室相通的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其中脱皮室与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处于同一个封闭空间内。在此状态下,负压吸附豆皮更有效率,所需的负压更少。脱皮室与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并排放置于机壳中,组成双体结构,双体结构能够实现双体共同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谷物及豆类脱皮机,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的谷物及豆 类脱皮机。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绿豆、红豆、黄豆、豌豆等豆类和玉米、小麦等谷物的脱 皮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都存在效率低、成品率低、维护成本高、加工 过程粉尘大等缺点,特别对豆类、谷物的深加工的进一步操作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现有专利的专利号为ZL200420024112. 2的豆类脱皮机,由于采 用立式脱皮方式,脱皮机的料斗必须贯穿固定磨片座及固定磨片,使固定 磨片的中心位置的一大部分未能具有磨豆的效用,容易造成脱皮不均勻, 脱皮率低,同时对脱皮设备的精度要求较高,而且其所使用的吸风装置的 吸皮效率比较低,对粉尘的吸附能力比较弱,未能有效地减少灰尘的产生 和飞溅, 一定程度地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改善目前产品不足 的卧式谷物及豆类脱皮机。本专利技术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巧妙地利用风 力调节脱皮机对豆类、谷物脱皮深度的控制,保证了脱皮率,有效控制 脱皮过程中谷物或豆类的破碎率,并能有效控制粉尘的污染。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谷物及豆类脱皮 机,包括一外壳,外壳连接有进料斗及出料斗,外壳固定有电机、由电 机驱动工作的脱皮室、及与脱皮室相通的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其中脱皮 室与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处于同一个封闭空间内。在此状态下,负压吸附 豆皮更有效率,所需的负压更少。脱皮室与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并排放置于机壳中,组成双体结构,双体结构能够实现双体共同作用,提高工作 效率;所述的脱皮室内设有螺旋状的推进器及置于推进器前方并同轴卧 放的圆柱状磨具,圆柱状磨具有利于物料的均匀研磨,降低破碎率,提高磨具寿命;此外,圆柱状磨具上设有凸起的磨刀片,对应圆柱状磨具的外围设有管状筛网,管状筛网不但能实现将豆与豆皮脱离,也能够使粉尘随出现随分离;另外,于管状筛网的内壁上分布有大量凸起的磨刀 片,根据物料特性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磨刀片,如某些豆类破边即 可实现豆与豆皮脱离的,则使用锋利的磨刀片;如需要保持豆类颗粒完 整者,则使用凸起较小,刀锋较钝的磨刀片。管状筛网内壁的磨刀片与 圆柱状磨具上的磨刀片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脱皮的物料的大小、脱皮 的效果而调整,管状筛网内壁及圆柱状磨具上的磨刀片能够增加对豆类 的作用力,适合各种豆类的脱皮要求;圆柱状磨具、推进器及置于脱皮 室外的传动轮均为中空结构并由出料斗上固定的一传动轴顺次贯通,传 动轮以皮带连接电机输出端上的主动轮;负压除尘调控机构由控制脱皮 深度的压力调控阀门、负压腔、与负压腔相通的抽风管组成,而且压力 调控阀门设于对应脱皮室的外壳的右上方,负压腔设于管状筛网的下 方,抽风管设于负压腔的中下方,这样脱落的粉尘颗粒及较小的豆皮在 磨具及风力的带动下穿透管状筛网,由连接抽风管提供负压的风机抽 走,抽风管的管道开口位置设有过滤器,过滤器能够将灰尘、豆皮与空 气分离,实现回收豆皮,集中收集灰尘及抑制灰尘飞溅到空气中的功 用。细小风尘颗粒及较小豆皮的及时排出,有利于防止筛网网孔的堵 塞,有利于防止磨具及筛网上的磨刀片被堵塞填平丧失效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计为推进器及圆柱状磨具为单方向旋转,圆柱 状磨具可前后倒换安装。因在磨具上分布凸起的磨刀片,单方向长时间 转动对被脱皮物作用,会对磨刀片的刀尖逐渐造成磨泄,使原旋转方向 的刀尖变钝,影响脱皮的效果和工作效率,而本专利技术能够将磨具拆卸, 将磨具反转180度即前后倒换后再安装套在传动轴上,即可使分布于磨 具上的磨刀片的研磨方向也作180度的反转,从而利用另一反方向的锐利刀尖继续进行脱皮工作。此外,推进器也可以是设有可调角度的螺旋 紋,并且电机为三相交流电机,三相交流电机带动圆柱状磨具作顺时针 及逆时针的旋转运动,本设计不需将磨具拆卸,因其推进器上的螺旋紋 使用数控自动化控制调整螺紋方向,当电机的传动方向反转时,相应地 自动化控制推进器螺旋紋方向作改变使推动豆类的力方向不变,从而利 用电动机的正反相互交替的传动,带动推进器及圆柱状磨具的转动,实 现不需装卸圆柱状磨具仍然能够继续脱皮的功能。为了提高脱皮过程中脱皮的成功率,减少豆在脱皮过程中落入负压 腔的机率,使豆皮细屑、尘埃能够落入负压腔,防止豆皮细屑、尘埃堵 塞负压通道,本专利技术的管状筛网开有大量的弧形开口,弧形开口相互平 行分布于管状筛网上,弧形开口可以是间接交错的弧形开口,弧形开口的长度的规格为10mm~ 15mm,宽度为l画 2隱,根据不同的物料大小及 脱皮要求,可更换不同弧形开口规格的筛网,如需对玉米脱皮,需用弧 形开口直径较大的筛网,需对绿豆脱皮,需用弧形开口直径较小的筛 网。当然,弧形开口也可以是一整条的环形开口。为了提高脱皮的成功率,加快脱皮的速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 为传动轴连接带有阀门的热蒸气管道,传动轴为中空结构,推进器与 圆柱状磨具之间的一段传动轴上开有大量的微孔。通过中空的传动轴喷 出加热蒸气,能够对豆的豆皮软化,更容易被磨刀片削落而减少对磨刀 片损耗;此外可减少豆皮屑等灰尘的飞溅。另外,外壳与出料斗之间以挡板分成两个区域,挡板铰接于外壳 上,挡板完全覆盖外壳对应出料斗的开口,挡板由负压除尘调控机构控 制摆动,当抽风管吸附豆皮时,挡板自然掩盖出料斗的开口,使负压腔 与脱皮室处于 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脱皮后的豆便从挡板的下方与开口 的间隙中落入到出料斗中。此外,进料斗设有控制豆进料速度的进料调 控阀门,抽风管也设有阀门;进料调控阀门,压力调控阀门、挡板、抽 风管阀门的闭合可将脱皮室与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 态。本专利技术的豆类及谷物脱皮机使用负压的形式对豆皮或谷物外皮进行 吸附, 一方面利用压力调控阀门开口大小调节负压的大小控制对豆的脱 皮深度,另一方面利用负压的吸引能力,将脱落下来的豆皮屑或谷物外 皮屑的等粉尘吸引至抽风管排出脱皮机外;本专利技术的豆类及谷物脱皮机 的脱皮工序简单易懂,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圆柱状磨具拆卸后反转安装继续研 磨,也可以利用数控全自动化控制推进器的螺紋方向,结合三相交流电 机的反转传动,能够实现不需装卸圆柱状磨具而继续脱皮的功能。本发 明可以在推进器与圆柱状磨具之间的一段传动轴上开有大量的微孔,通 过在传动轴内输入热蒸气,热蒸气在微孔排除,热蒸气能够对豆皮进行 软化,使豆脱皮增快的同时,也能湿润在脱皮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使灰 尘落到负压腔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脱皮效率高、脱皮过程中豆的 破碎率小,而且在脱皮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极少,具有非常明朗的巿场前 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卧式的谷物及豆类脱皮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卧式的谷物及豆类脱皮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l、图2、 一种卧式的谷物及豆类脱皮机,包括一外壳1,外壳 1左方的顶部连接有进料斗3,进料斗3底部横放设有一块进料调控阀 门17,出料斗4设于外壳1的右边,出料斗4设有封盖20,封盖20下 方连通有向下倾斜的出料口,平时不进行脱皮工作时出料斗4由一底盖 密封,防止灰尘等杂质的进入;此外,出料斗的下方有设于外壳1上的 挂袋器19。机身支架内底部的左方固定有一台三相交流电机2、三相交 流电机2驱动一脱皮室工作、与脱皮室相通的负压除尘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谷物及豆类脱皮机,包括一外壳(1),外壳(1)连接有进料斗(3)及出料斗(4),外壳(1)固定有电机(2)、由电机(2)驱动工作的脱皮室、以及与脱皮室相通的负压除尘调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脱皮室内还设有对应进料斗(3)出口的螺旋状推进器(5)及置于推进器(5)前方并同轴卧放的圆柱状磨具(6),圆柱状磨具(6)外表面设有凸起的磨刀片,环绕圆柱状磨具(6)的外围设有管状筛网(7);圆柱状磨具(6)、推进器(5)及置于脱皮室外的传动轮(9)均为中空结构并由出料斗(4)上固定的一传动轴(8)顺次贯通,传动轮(9)以皮带(11)连接电机(2)输出端上的主动轮(10)。 --所述负压除尘调控机构由控制脱皮深度的压力调控阀门(12)、负压腔(13)、与负压腔相通的抽风管(14)组成,所述的压力调控阀门(12)设于对应脱皮室上方的外壳(1),负压腔(13)设于管状筛网(7)的下方,抽风管(14)设于负压腔(13)的中下方,抽风管(14)由与其连接的风机提供负压。 --所述外壳(1)壁体除对应进料斗(3)、压力调控阀门(12)、出料斗(4)、抽风管(14)开设连接口外,其余部分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永蓬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力信豆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