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0352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筒体和钢梁,混凝土筒体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设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的型钢;钢梁的一端部与型钢刚性连接,在钢梁与型钢的连接点上设有竖向变截面加腋部。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的刚度好,钢梁与型钢的连接处不易发生脆性破坏,钢梁的横截面减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尤其是涉及梁柱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国内的超高层建筑中,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由外围的钢框架、位于钢框架中心的混凝土筒体和钢梁构成,钢梁的一端与钢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筒体连接。现在,如图1和图2所示, 钢梁与混凝土筒体之间的连接节点大多采用的是铰接型节点,该节点方式以传递剪力为主,不传递弯矩,用在钢框架与混凝土筒体之间会使结构整体的刚度降低,由此也带来层间位移角偏大的问题,使其容易接近或者超出规范限值。同时,铰接型节点方式使得钢梁在跨中截面的正弯矩过大,因此,要保证钢梁的强度和刚度,就必须增大钢梁的截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利用本技术的结构,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的刚度好,钢梁与型钢的连接处不易发生脆性破坏,钢梁的横截面减小。为达到上述目的,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筒体和钢梁,混凝土筒体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设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的型钢;钢梁的一端部与型钢刚性连接,在钢梁与型钢的连接点上设有竖向变截面加腋部。作为具体化,所述加腋部的横截面为H形或工字型。作为改进,所述的混凝土筒体外围设有由钢柱构成的钢框架,与连接型钢相对的钢梁端部与钢框架刚性连接。本技术的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钢梁和型钢之间为刚性连接,钢梁和型钢之间形成的节点能够传递转角, 而非现有技术中只能传递剪切力,因此,使得结构刚度明显加强,层间位移角变小。2、设置加腋部实现了混凝土筒体的塑性铰外延,迫使非弹性作用的塑性铰能够离开混凝土筒体转移至钢梁上,从而消耗地震能量,避免脆性破坏,且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3、钢梁和型钢经加腋形成的节点不同于传统的变截面梁加腋构造,无需焊接加强板或附加托板,构造简单,施工方便。4、加腋构造解决了钢梁端刚接引起的支座负弯矩较大的情况,而相比铰接节点而言,钢梁的跨中正弯矩要小,由此小横截面的钢梁也能达到结构的刚性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技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图。图4为钢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图。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的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包括位于中心的混凝土筒体1、 钢梁2和位于外围的由钢柱3构成的钢框架300,混凝土筒体1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设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的型钢;钢梁的一端刚性连接在钢框架300的钢柱3上,另一端刚性连接在型钢上形成节点4。如图4和图5所示,在钢梁2与型钢的连接点上设有竖向变截面加腋部6,加腋部的横截面为H形或工字型。本技术的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由于钢梁2和型钢之间为刚性连接,钢梁2和型钢之间形成的节点能够传递转角,而非现有技术中只能传递剪切力,因此, 使得结构刚度明显加强,层间位移角变小。其次,设置加腋部实现了混凝土筒体的塑性铰外延,迫使非弹性作用的塑性铰能够离开混凝土筒体转移至钢梁上,从而消耗地震能量,避免脆性破坏,且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再次,钢梁和型钢经加腋形成的节点不同于传统的变截面梁加腋构造,无需焊接加强板或附加托板,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并且,加腋构造解决了钢梁端刚接引起的支座负弯矩较大的情况,而相比铰接节点而言,钢梁的跨中正弯矩要小,由此小横截面的钢梁也能达到结构的刚性要求。权利要求1.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筒体和钢梁,混凝土筒体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设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的型钢;其特征在于钢梁的一端部与型钢刚性连接,在钢梁与型钢的连接点上设有竖向变截面加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腋部的横截面为H形或工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_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筒体外围设有由钢柱构成的钢框架,与连接型钢相对的钢梁端部与钢框架刚性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筒体和钢梁,混凝土筒体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设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的型钢;钢梁的一端部与型钢刚性连接,在钢梁与型钢的连接点上设有竖向变截面加腋部。利用本技术的结构,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体系的刚度好,钢梁与型钢的连接处不易发生脆性破坏,钢梁的横截面减小。文档编号E04B1/19GK202298892SQ20112038133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日专利技术者刘少武, 刘永添, 唐珉 申请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添唐珉刘少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