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新华专利>正文

宫颈术后止血防粘连用的挤压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0340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宫颈术后止血防粘连用的挤压气囊,它包括上部开口的硬质杯体和置于杯体内的与所述杯体上沿密封连接的弹性囊皮,所述弹性囊皮的底部通过纵向设置在杯体内的梭形柱固定在杯体的下底面上,所述杯体下底面上开设的通孔上向杯体外密封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封堵盖。所述充气管为柔性橡胶管。所述梭形柱的最大外径与人体子宫颈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对手术后宫颈的创伤面形成合适的压迫,使其快速止血,使得治疗更加人性化、个人化,解决了无法压迫宫颈内外表面的疑难问题,同时还可以防止宫颈口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粘连,避免对患者造成新的痛苦。必要时,还可以对创伤面局部用药,以利于伤口的恢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妇科手术后用的辅助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妇产科行宫颈锥切术后的止血防粘连用的挤压气囊。
技术介绍
锥切术是妇产科用来切除子宫颈的一种手术,已有近180年的历史。手术时由外向内呈圆锥形切除一部分宫颈组织,一方面可以做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的病变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切除病变组织的治疗方法。目前应用的锥切方法多种多样,有冷刀法、激光法和环形电切法等。虽上述方法优点各异,但术后宫颈口形成的不规则锥形创面均存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止血,只能依靠自身的体质使伤口慢慢恢复,如果恢复时出现宫颈粘连的患者还要采用子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术后创伤面给予合适的压迫,以利于患者伤口恢复的宫颈术后止血防粘连用的挤压气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宫颈术后止血防粘连用的挤压气囊,它包括上部开口的硬质杯体和置于杯体内的与所述杯体上沿密封连接的弹性囊皮,所述弹性囊皮的底部通过纵向设置在杯体内的梭形柱固定在杯体的下底面上,所述杯体下底面上开设的通孔上向杯体外密封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封堵盖。所述充气管为柔性橡胶管。所述梭形柱的最大外径与人体子宫颈相适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对手术后宫颈的创伤面形成合适的压迫,使其快速止血, 使得治疗更加人性化、个人化,解决了无法压迫宫颈内外表面的疑难问题,同时还可以防止宫颈口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粘连,避免对患者造成新的痛苦。必要时,还可以对创伤面局部用药,以利于伤口的恢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充气状态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宫颈术后止血防粘连用的挤压气囊,它包括上部开口的硬质杯体1和置于杯体1内的与杯体上沿密封连接的弹性囊皮2,弹性囊皮2的底部通过纵向设置在杯体1内的梭形柱3固定在杯体1的下底面上,梭形柱3的最大外径与人体子宫颈相适应;杯体1下底面上开设的通孔上向杯体外密封连接有柔性橡胶充气管4,充气管4的端部设置有封堵盖。 手术后,将本技术杯口向上推入病人体内,梭形柱3插入宫颈口处,体外充气泵通过橡胶充气管4向杯体壁与弹性囊皮2之间的空间内通入空气,使弹性囊皮2向内扩张与梭形柱3—起对锥切术后宫颈口形成的创面进行有效的压迫止血,如图2所示。手术初期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五天后每隔两天进行一次。治疗时不仅可以对创伤面进行有效的止血和防粘连,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对创伤面进行局部用药,防止创伤面的感染,加速创伤面愈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宫颈术后止血防粘连用的挤压气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部开口的硬质杯体 (1)和置于杯体(1)内的与所述杯体上沿密封连接的弹性囊皮(2),所述弹性囊皮(2)的底部通过纵向设置在杯体(1)内的梭形柱(3)固定在杯体(1)的下底面上,所述杯体(1)下底面上开设的通孔上向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华郭华峰张晓丹琚晓敏胡伟姜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新华张晓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