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及相应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208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5:24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导光板、至少一个光源以及一个背板。该背板包括一个底板、四个侧板以及至少一个架桥结构。该背板用以承载一个导光板,该些侧板分别垂直于该底板以构成可供该导光板放置的容纳空间。该至少一个架桥结构自该侧板的一个内表面向内延伸一定位置,以承载定位至少一个光源与该导光板。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背板的侧板上设置用以承载光源的架桥结构,则其可以省略掉散热铝挤,因此其成本较低,且可以利用架桥结构精确地定位光源与导光板的相对位置,则其耦光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及相应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IXD)具有轻薄、节能、无辐射等诸多优点,因此其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CRT) 显示装置,成为显示装置的主流。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数字电视、计算机、 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以及数码相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通常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之下设置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要的面光源,并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和对比度,进而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实现显示的功能。图1为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反射片120、导光板130、光源140以及散热铝挤150。其中背板110包括底板 111、四个侧板112以及四个连结部113,每个连结部113分别用于连接底板111与一对应的侧板112。底板111上依次设置反射片120以及导光板130。光源140相对于导光板130 设置,以将光源140所发出的光线导入导光板130从而转化成面光源。此外,散热铝挤150 设置在光源140与背板110之间以散去光源140所产生的热量并固定光源140,且部分的散热铝挤150也可以用来支撑反射片120和导光板130。但是,散热铝挤150的成本较高,其也不容易精确地定位光源140和导光板130的相对位置,耦光效率不高。而且随着光源封装技术的提升和导热材料性能的提高,其已经不再需要设置专门的散热铝挤150来发散光源140所产生的热量。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板以及一背光模组,其成本较低,且耦光效率较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板,其适用于一个背光模组。该背板包括一个底板、四个侧板以及至少一个架桥结构。该背板用以承载一个导光板,该些侧板分别垂直于该底板以构成可供该导光板放置的容纳空间。自该侧板的一个内表面向内延伸一定位置,以承载定位至少一个光源与该导光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个导光板、至少一个光源以及一个背板。该背板包括一个底板、四个侧板以及至少一个架桥结构。该背板用以承载一个导光板,该些侧板分别垂直于该底板以构成可供该导光板放置的容纳空间。该至少一个架桥结构自该侧板的一个内表面向内延伸一定位置,以承载定位至少一个光源与该导光板。本专利技术的背板、背光模组是在背板的侧板上设置用以承载光源的架桥结构,则其可以省略掉散热铝挤,因此其成本较低,且可以利用架桥结构精确地定位光源与导光板的相对位置,则其耦光效率较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背板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架桥结构的放大图和各种结构变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背板、背光模组以及相应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200包括背板210、反射片220、导光板230以及至少一光源M0。其中,反射片220和导光板230依次设置在背板210上。图3为图2所示的背板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3所示,背板210 包括底板211、四个侧板212以及分别连接底板211和侧板212之间的四个连接部213,从而构成可供反射片220、导光板230和光源240放置的容纳空间。底板211被设计为高于侧板212的下边缘,且利用设置在底板211与侧板212之间的连接部213而分别将侧板212 与底板211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上述容纳空间。优选地,每个侧板212与底板211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每个连接部213的大小一致。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侧板212也可设计成直接与底板211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该侧板212分别垂直于底板211,且该背板2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架桥结构214自该侧板212的一个内表面向内延伸一定位置,以支撑定位该至少一光源240与该导光板230。且该多个架桥结构214为向外突出的梯形突起结构,其与光源240和导光板230相接的上表面为平缓的平面结构,且与底板21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底板211、架桥结构214以及侧板212即精确的固定着光源240和导光板 230的位置,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光源和导光板的对中性,提高光源240与导光板230的耦光效率,减少光损失。如图4所示,该架桥结构214可以包括多种不同变化多面立体结构,且其上表面可以为粗糙表面,进一步的,其上表面可以包含各种微结构设计,或者是在光源固定位置为向内凹陷的凹槽结构,以更好的固定光源240和导光板230。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多个光源M0,并在面对导光板230的入光面(未标示)的那个侧板212上设置多个架桥结构214,以分别承载这些光源对0。另,本专利技术中的导光板230还可以具有多个入光面(未标示),在面对这些入光面的多个侧板212上分别设置多个架桥结构214,分别与导光板的入光特性相匹配设计,以分别承载固定相匹配位置的多个光源M0,使这些光源240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导光板230 的多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230。光源240可为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 LED),从而利用架桥结构214来进行承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光源240也可为线光源, 例如冷阴极荧光灯(Code Cathode Fluorescent Light, CCFL),其可以利用多个架桥结构 214,例如三个或者两个架桥结构214来进行承载,从而保证光源240与导光板230的精确華禹合。此外,背光模组2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类型的光学膜片,例如增亮片 (brightness enhance film),其设置在导光板230之上。背板210的底板211、侧板212、 连接部213以及架桥结构214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而一体成型。架桥结构214与侧板212 亦可是可活动的插接连接固定,以灵活方便的承载搭配不同特性要求组合的特定导光板和光源组合。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200是在背板210的侧板212上设置承载光源MO的架桥结构214,则其可以省略掉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革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