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体断路器具备:容器,填充有消弧性气体;第一触头部,设置在所述容器内,具备第一电弧触头;第二触头部,在所述容器内与第一触头部对置地配置,具备第二电弧触头。第一触头部具备:吹气室,具有蓄积用于将在第一电弧触头和所述第二电弧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消弧的所述消弧性气体的空间;消弧性气体的流路,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电弧触头附近,该第二开口与所述吹气室连接;面状的构件,设置在所述吹气室的所述空间内,配置为遮挡来自所述流路的所述消弧性气体的气流,将所述空间分割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由此能够提供通过电弧的热能使吹气室内的压力充分上升而能够得到电流的充分的断路性能的气体断路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断路器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气体断路器。技术背景吹气型气体断路器通过由电弧的热能产生的消弧性气体的气流使吹气室内的压力上升,在电弧变弱的电流零点,通过压力上升后的吹气室内和产生电弧的空间之间的压力差来对电弧喷吹消弧性气体,从而使电流断路。在这种气体断路器中,为了提高电流的断路性能,需要在产生电弧的空间和吹气室内之间确保充分的压力差。然而,存在如下的问题由电弧的热能产生的消弧性气体的气流在吹气室内扩散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压力上升,在产生电弧的空间和吹气室之间无法确保充分的压力差,所以无法得到电流的充分的断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一种气体断路器,通过使由电弧的热能产生的吹气室内的压力充分上升,能够得到电流的充分的断路性能。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具备容器,填充有消弧性气体;第一触头部,设置在所述容器内,具备第一电弧触头;以及第二触头部,在所述容器内与所述第一触头部对置地配置,具备第二电弧触头,该第二电弧触头能够处于与所述第一电弧触头接触或分离的状态。 此外,所述第一触头部具备吹气室,具有蓄积用于将在第一电弧触头和所述第二电弧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消弧的所述消弧性气体的空间;消弧性气体的流路,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电弧触头附近,该第二开口与所述吹气室连接;以及面状的构件,设置在所述吹气室的所述空间内,配置为遮挡来自所述流路的所述消弧性气体的气流,将所述空间分割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A-A剖面的剖面图。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中的消弧性气体的气流的图。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中的消弧性气体的气流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中的热吹气室内的压力分布的解析结果的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B-B剖面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分割构件的形状的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剖面图。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可动触头部2…对置触头部3…分割构件4…安装角度11…可动电弧触头12…对置电弧触头13…绝缘喷嘴14…喉部15…可动通电触头21…操作杆22…凸缘23 …缸M…固定活塞25…活塞支撑部洸…隔壁27…止回阀沘…泄压阀^a、^b …弹簧31…固定壁40…吹气室41a、48a、49a...主空间4 lb、48b、49b …从空间42…热吹气室43…机械吹气室44…、流路45a、45b、45c、45d、45e、45f...开口部46…电弧47…电弧空间48、49…吹气室50…密封容器52…凸缘53…开口部讨…对置通电触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具备填充有消弧性气体的中空圆筒形状的容器50,并在容器50的中心轴上具备可动触头部1、与该可动触头部1对置的对置触头部2(图1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以及与可动触头部1的一部分接触的固定活塞对。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可动触头部1和对置触头部2接触的通电状态。在此,设定在通电状态下流过交流电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对置触头部2侧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图1的左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后方(图1的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触头部1具备中空圆筒形状的缸23、在缸23的内部的中心轴上设置的中空的操作杆21、以及由缸23和操作杆21包围而设置的吹气室40。可动触头部1能够沿着容器50的中心轴向前方或后方移动。缸23的前方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凸缘22。进而在该凸缘22的前方设有可动通电触头15和具有喉部(throat) 14的绝缘喷嘴13。此外,在缸23的内周面的大致中央位置一体地形成有隔壁26。隔着该隔壁沈,缸 23内的空间(吹气室40)分别在前方侧设有热吹气室42,在后方侧设有机械吹气室43。此时,将吹气室内的缸侧的面定义为外周,将操作杆侧的面定义为内周。前方的热吹气室42是通过由来自后述的断路动作时产生的电弧的热能产生的消弧性气体的气流与隔壁26等冲撞而被升压的空间。后方的机械吹气室43是在断路动作时通过后述的固定活塞M的机械压缩作用而被升压的空间。操作杆21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中心轴方向上往复运动,在其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多个开口部45f,该开口部45f用于使操作杆21的内部与容器50内的填充气体气氛空间连通。在该操作杆21的前方,一体地形成有可动电弧触头11,该可动电弧触头 11为前方的前端向中心卷曲的手指状。在上述凸缘22和操作杆21之间形成有开口部45a。此外,在可动电弧触头11的前方侧的前端和喉部14之间形成有开口部45b。从该开口部4 到开口部4 形成热能及消弧性气体的流路44。在图1的导通状态下,开口部4 被对置电弧触头12闭塞。在隔壁沈上形成有开口部45d。该开口部45d在热吹气室42侧设置有由弹簧^a 蓄能的浮动的止回阀27。对置触头部2沿着容器50的中心轴具备凸缘52 ;圆筒形状的对置通电触头54, 一体地固定在凸缘52的周围;以及对置电弧触头12,在未图示的前方与对置通电触头M 固定,位于对置通电触头M的中心轴上。此外,凸缘52具有开口部53。为了使对置通电触头M与可动通电触头15接触, 优选对置通电触头M的后方侧的厚度比前方侧厚。固定活塞M是被插入机械吹气室43的后方的环状平板。该固定活塞M构成为通过其内周面相对于操作杆21的外周面滑动并且通过其外周面相对于缸23的内周面滑动, 通过在其后方一体地设置且在轴向上延伸的活塞支撑部25,该固定活塞M固定在容器50 内。机械吹气室43内的空间被缸23、隔壁沈、操作杆21及固定活塞M的一个面包围,5所以随着操作杆21滑动,空间的体积发生变化。此外,在固定活塞M上形成有开口部45e,在开口部4 中设置有利用弹簧29b在闭方向上被蓄能的泄压阀观。在通常的通电状态下,通过驱动操作杆21使可动触头部1向前方移动,如图1所示,对置通电触头M和可动通电触头15接触。此外,可动电弧触头11和对置电弧触头12 接触。在后述的断路动作时(图3及图4),通过驱动操作杆21使可动触头部1向后方移动。此时,可动电弧触头11和对置电弧触头12成为非接触而形成电弧空间47,并且,流路 44的开口部4 从对置电弧触头12开放。由在电弧空间47中产生的电弧46的热能产生的消弧性气体的气流,经由开口部45b穿过流路44,从开口部45a向热吹气室42流入。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中,如图1所示,在热吹气室42内,为了防止从开口部 4 流入的消弧性气体的气流在到达隔壁沈之前在途中扩散,在热吹气室42内的与中心轴平行的侧面的外周侧(外周面)配置有面状的分割构件3。该分割构件3配置成遮挡从开口部4 流入的消弧性气体的流入路线,在容器50 的中心轴方向上将热吹气室42分割为主空间41a和从空间41b。分割构件3由一体的环状平面或环状曲面构成,分割构件3的安装角度4可以任意选取。进而,设置使主空间41a和从空间41b连通的至少一处开口部45c。在图1中示出了作为分割构件3使用一体的环状平板并将分割构件3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保智彦,B·德巴思苏,新海健,宇田川惠佑,铃木克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