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双效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010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热双效发电装置。包括:一支撑架体,包括立向架部以及一横架板,该横架板区隔形成一上层空间以及一下层空间;一球窝状聚光部,设于该支撑架体的横架板呈一下凹半角球窝型态,该球窝状聚光部的下凹部位中央设有一穿透孔;一光线扩散组件,组设定位于该球窝状聚光部所设穿透孔;一热电转换构件,组设于该球窝状聚光部外侧,该热电转换构件的型态或排列适配该球窝状聚光部的下凹半角球窝型态;一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横向设置于该支撑架体的下层空间中,且与该光线扩散组件呈上下间隔相对应关系。以此设计,能够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电转换构件与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二者均获得良好的发电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热双效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光热双效发电装置。技术背景基于石油能源日渐枯竭及其高污染对人类及地球环境所造成的危机与隐忧,目前世界各国均相当重视绿色能源的开发与推广,而其中,太阳能发电对于许多日照充足的地区而言,由于具备取之不尽且无污染的优异特点,遂成为绿色能源的主角。太阳能的发电原理,以聚光型结构而言,主要是将日光照射在一太阳能电池上,使其吸收日光能,再通过其P型半导体及η型半导体而产生电子(即负极)及电洞(即正极), 并分离其电子与电洞而形成电压降,再经由导线传输至一负载,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吸收0. 2 μ m 0. 4 μ m波长的日光,将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输出的一种发电方式。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者另有一种热电转换组件,是通过接受太阳光所产生的热度而加以转换为电能。综观目前市面上太阳能发电产品,虽有业界将前述聚光型以及热电转换两种型态加以整合使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第97125183的“能量转换系统及其所应用的发电装置”专利技术专利所揭,由于其将聚光型构件直接叠合于热电转换构件上方使用,如此造成聚光型构件因温度过高而无法获致较佳发电转换效益的缺弊,而其热电转换构件反而因为热温被聚光型构件阻隔于上方的原故,以致热度不足而无法获致较佳发电转换效益,故此种现有型态造成聚光型与热电转换两种发电型态的优势被相互干扰与局限的问题,以致难以获得预期的较佳发电增益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让热电转换构件与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二者均获得良好发电效益的光热双效发电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光热双效发电装置,包括一支撑架体,包括立向架部以及一横架板,该横架板区隔形成一上层空间以及一下层空间;一球窝状聚光部,设于该支撑架体的横架板呈一下凹半角球窝型态,该球窝状聚光部的下凹部位中央设有一穿透孔;一光线扩散组件,组设定位于该球窝状聚光部所设穿透孔;一热电转换构件,组设于该球窝状聚光部外侧,该热电转换构件的型态或排列适配该球窝状聚光部的下凹半角球窝型态;一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横向设置于该支撑架体的下层空间中,且与该光线扩散组件呈上下间隔相对应关系。该光线扩散组件为一双凹面透镜所构成。该支撑架体的横架板上组设有一万向导动支架以及一活动式聚光板;该万向导动支架包括一万向导动机构以及一聚光板撑持架,该聚光板撑持架通过该万向导动机构的驱使而产生万向位移运动,该活动式聚光板随着该万向导动支架的旋转与位移而产生万向活动,该活动式聚光板设有聚光面或聚光纹路。该万向导动机构包括一立轴向转盘、一弧拱状导架,该立轴向转盘呈横置状枢组于该支撑架体的横架板上,并通过一第一驱动器驱动旋转,该弧拱状导架设有齿形轨道,该聚光板撑持架底端配合设有齿轮,并通过一第二驱动器驱动旋转,该聚光板撑持架沿着齿形轨道作双向位移,该立轴向转盘设有环状齿排,该第一驱动器设有转动齿轮与该立轴向转盘所设环状齿排相啮合带动。该活动式聚光板为一体式型态或一个以上单元板体拼组构成型态。该支撑架体的外部间隔处设置有一追日感应控制器,该追日感应控制器与万向导动机构电性连结。本技术的光热双效发电装置,通过采用所述支撑架体、球窝状聚光部、光线扩散组件、热电转换构件、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所构成的创新独特结构型态设计,使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而言,所述光热双效发电装置接受日光时,聚集于球窝状聚热部中热度较高的日光,能够提供较强烈的光照度而使所述热电转换构件达到最佳发电效益;另一方面,聚集于球窝状聚热部中的局部日光,能够通过该光线扩散组件向下扩散而呈分散状照射于该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使其也达到最佳发电效益;所以,本技术设计能够让热电转换构件与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二者均获得最为适切、发电效益最佳的运作状态,使该二者达到最佳的光热双效整合型态与发电效益,特具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暨受光发电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光热双效发电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光热双效发电装置A包括一支撑架体10,包括立向架部11以及一横架板12,通过该横架板12而区隔形成一上层空间13以及一下层空间14 ; 一球窝状聚光部20,设于该支撑架体10的横架板12呈一下凹半角球窝型态,该球窝状聚光部20的下凹部位中央设有一穿透孔21 ;一光线扩散组件30,组设定位于该球窝状聚光部20所设穿透孔21,用以能够供日光向下穿透并加以扩散;较佳的,该光线扩散组件30可为一双凹面透镜所构成;一万向导动支架40,装设于该支撑架体10的横架板12上,包括一万向导动机构 41以及一聚光板撑持架42,其中该聚光板撑持架42能够通过该万向导动机构41的驱使而产生万向位移运动;此结构部份详如图2所示,该万向导动机构41的具体实施型态可包括一立轴向转盘411、一弧拱状导架412,其中该立轴向转盘411呈横置状枢组于该支撑架体 10的横架板12上,并通过一第一驱动器413加以驱动旋转,该弧拱状导架412设有齿形轨道414,该聚光板撑持架42底端则配合设有齿轮420,并通过一第二驱动器415加以驱动旋转,使得该聚光板撑持架42能够沿着齿形轨道414作双向位移,该立轴向转盘411设有环状齿排416,以使该第一驱动器413设有转动齿轮417以与该立轴向转盘411所设环状齿排 416相啮合带动;一活动式聚光板50,组设于该万向导动支架40的聚光板撑持架42顶端,构成该活动式聚光板50能够随着该万向导动支架40的旋转与位移而具有可万向活动性,该活动式聚光板50设有聚光面51或聚光纹路,以将接受的日光向下折射聚集于该球窝状聚热部20 中;一追日感应控制器60,设置于该支撑架体10的外部间隔处且与该万向导动机构 41电性连结,该追日感应控制器60用以感应日光照射角度与方向,并据以控制该万向导动支架40的万向导动机构41动作状态;所述追日感应控制器60的具体构成型态并非本技术所欲界定保护,且目前已有多种现有结构态样可达成,故在此即不针对该追日感应控制器60的构成作说明;一热电转换构件70,组设于该球窝状聚光部20外侧,且使该热电转换构件70的型态或排列适应符合该球窝状聚光部20的下凹半角球窝型态;—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80,横向设置于该支撑架体10的下层空间14中,且与该光线扩散组件30呈上下间隔相对应关系,以使日光向下穿透该光线扩散组件30并加以扩散后,能够呈分散状照射于该聚光型太阳能光电模块80的受光面81。其中,该活动式聚光板50的具体实施型态,可为一体式型态或复数单元板体拼组构成型态任其中之一。综合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就本技术的使用动作情形说明如下如图3、图4所示,当所述光热双效发电装置A接受日光进行发电运作时,日光L由上而下照射该活动式聚光板50时,通过其聚光面51 (或聚光纹路)的设计,能够将日光L 向下聚集于支撑架体10的横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庚申
申请(专利权)人:新茂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