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705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包括一保温外壳,具有一凹面状内壁;该凹面状内壁中设有聚热内壳;该聚热内壳具有一凹面状聚热壁及一底壁;聚热内壳与保温外壳之间具有间距形成一曲形盛水空间;保温外壳下端设有下端入水口;上端设有上端出水口,上、下端出水口连通曲形盛水空间;曲形盛水空间的上端形成气泡排放空间;凹面状聚热壁上间隔分布有凸伸状导热体;聚热内壳的底壁设有导热鳍片,凸伸状导热体与导热鳍片采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使聚热容器能够快速有效地聚热、储热以及提升水温,并防止气泡产生滞留,而大幅增加太阳能光热装置的热能撷取效率、提升加热速度、光热温度与使用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包括一保温外壳,具有一凹面状内壁;该凹面状内壁中设有聚热内壳;该聚热内壳具有一凹面状聚热壁及一底壁;聚热内壳与保温外壳之间具有间距形成一曲形盛水空间;保温外壳下端设有下端入水口;上端设有上端出水口,上、下端出水口连通曲形盛水空间;曲形盛水空间的上端形成气泡排放空间;凹面状聚热壁上间隔分布有凸伸状导热体;聚热内壳的底壁设有导热鳍片,凸伸状导热体与导热鳍片采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使聚热容器能够快速有效地聚热、储热以及提升水温,并防止气泡产生滞留,而大幅增加太阳能光热装置的热能撷取效率、提升加热速度、光热温度与使用效能。【专利说明】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热装置中的聚热容器。
技术介绍
按,有鉴于地球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绿色能源为当务之急,而绿色能源当中的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并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因此针对目前「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状况,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显为造福人类的好方法。目前为人们所熟知且使用普遍的太阳能装置,系为太阳能光电模块(或称太阳能板),其功能主要是透过吸收太阳光的方式将光能转为电能,将该电能加以储存以辅助或者取代传统电力;这是目前广为人知的一种应用太阳能的方式;然而,太阳能除了能够用来发电之外,其热能的部份显然也是人类可受用的一环,此一部份则较为人们所忽略,虽然目前市面上存在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热的热水器,但于冬天或日照度不足时容易发生效能不高的问题,而必须使用辅助加热装置,因此仍有相当大可发展空间存在。有鉴于此,本 申请人:于先前业已开发出一种「应用太阳能的多功效装置」在案(请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证书号M402403),该习知前案中主要揭示了一种由具有球凹面状聚热部的聚热容器、导动支架、活动式聚光板、热水储存容器及追日感应控制器等所构成的太阳能光热装置,其运作上系可取用太阳的热能部份,利用其活动式聚光板将日光聚集于聚热容器中储存热能,且配合所述追日感应控制器控制导动支架,使活动式聚光板得以随着日照角度改变而改变,以达到聚热产生热水的功能;惟,此种习知结构于后续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其仍旧存在下述问题点:前述习知结构中,其聚热容器虽可通过所述球凹面状聚热部的设置,接受经由活动式聚光板所产生的聚集光束而达到收集热能的目的,但仅此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难以达到较佳聚热与储热等效益,概因目光往往会因会多云的天候而呈现光照不稳定状态,如何把握有日照的时段,让聚热容器发挥最大效能,对于前述习知结构而言,显然仍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存在;另一方面,聚热容器所设曲形盛水空间中的水液,于升温过程中会逐渐产生一些气泡,所述气泡于习知结构中往往会呈现滞留状态而无法被排除,进而造成加热效率受到影响的问题与缺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设于聚光板下方间隔处;该聚热容器包括:保温外壳,为保温隔热材质构成,呈向下内凹的圆弧面或锥缩面壳体,该保温外壳具有一凹面状内壁;聚热内壳,呈向下内凹的圆弧面或锥缩面型态设于保温外壳的凹面状内壁的中,该聚热内壳具有一凹面状聚热壁及一底壁,且该聚热内壳与保温外壳的间具有间距;曲形盛水空间,通过聚热内壳与保温外壳之间的间距所形成,构成该曲形盛水空间的立向断面呈下凹的曲形延伸状断面型态;下端入水口,设于保温外壳的下端部位且连通曲形盛水空间,以供将外部冷水导入曲形盛水空间;上端出水口,设于保温外壳的临近上端部位一侧且连通曲形盛水空间,以供将曲形盛水空间所产生的热水导出外部;气泡排放空间,形成于该曲形盛水空间的上端;至少两个凸伸状导热体,呈间隔分布型态凸设于聚热内壳的凹面状聚热壁上,所述凸伸状导热体系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至少一导热鳍片,设于聚热内壳的底壁呈向下凸伸型态,所述导热鳍片系采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专利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通过聚热内壳的凹面状聚热壁设有凸伸状导热体的技术特征,可大幅增加聚热内壳的受热面积,而达到快速有效吸收热能与提升光热温度到至少350°C并进行储热作用,且通过导热鳍片增加导热面积,令曲形盛水空间中的水液能够快速加热;更通过曲形盛水空间与气泡排放空间的技术设置特点,使气泡能够快速导向曲形盛水空间上端的气泡排放空间挥发,以防止发生习知结构的气泡滞留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达到提升热能撷取效率、加热速度、光热温度以及使用效能等实用进步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系通过聚热内壳中并盛装有熔盐当作集热介质的技术特点,可通过熔盐于高温时会转化为液体并储存热能,使聚热容器于没有日照的情况下依然能利用液体状熔盐继续释出热能,令聚热容器保持恒温加热状态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聚热容器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聚热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聚热内壳的另一侧向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聚热容器的平面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聚热内壳的底壁具有中央朝外围形成至少两条曲折状的迷宫式流道的实施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聚热内壳的底壁具有中央朝外围形成一条螺旋状流道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10设于一太阳能光热装置A的架体01预设部位,并位于一聚光板02下方间隔处;该聚热容器10包括下述构成:一保温外壳11,为保温隔热材质构成,呈向下内凹的圆弧面或锥缩面壳体型态,该保温外壳11具有一凹面状内壁12 ;一聚热内壳13,呈向下内凹的圆弧面或锥缩面型态设于保温外壳11的凹面状内壁12之中,该聚热内壳13具有一凹面状聚热壁14及一底壁15,且该聚热内壳13与保温外壳11之间具有间距;一曲形盛水空间20(仅标示于图5),通过聚热内壳13与保温外壳11之间的间距所形成,构成该曲形盛水空间20的立向断面呈下凹的曲形延伸状断面型态;其中曲形盛水空间20的曲形延伸状断面可为弧形、V形或U形;一下端入水口 21,设于保温外壳11的下端部位且连通曲形盛水空间20,以供将外部冷水导入曲形盛水空间20 ;一上端出水口 22,设于保温外壳11的临近上端部位一侧且连通曲形盛水空间20,以供将曲形盛水空间20所产生的热水导出外部;一气泡排放空间23,形成于曲形盛水空间20的上端;至少两个凸伸状导热体24,呈间隔分布型态凸设于聚热内壳13的凹面状聚热壁14上,所述凸伸状导热体24采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而具有快速导热作用;至少一导热鳍片25,设于聚热内壳13的底壁15呈向下凸伸型态,所述导热鳍片25采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如图5所示,其中该设有凸伸状导热体24与导热鳍片25的聚热内壳13中并盛装有熔盐26,以令其凹面状聚热壁14达到快速吸热及储热的作用;又该保温外壳11或聚热内壳13上端并封组有一透光盖板27,并将熔盐液面至透光盖板27之间的空间予以抽真空形成一真空断热空间28,藉此以防止进入聚热内壳13中的热能向上反射流失。其中凸设于该聚热内壳13的凹面状聚热壁14上的凸伸状导热体24,为柱状型态或板片状型态者。如图6所示,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光热装置的聚热容器,设于聚光板下方间隔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保温外壳,为保温隔热材质构成,呈向下内凹的圆弧面或锥缩面壳体,该保温外壳具有一凹面状内壁;一聚热内壳,呈向下内凹的圆弧面或锥缩面型态设于保温外壳的凹面状内壁之中,该聚热内壳具有一凹面状聚热壁及一底壁,且该聚热内壳与保温外壳之间具有间距;一曲形盛水空间,通过聚热内壳与保温外壳之间的间距所形成,构成该曲形盛水空间的立向断面呈下凹的曲形延伸状断面型态;一下端入水口,设于保温外壳的下端部位且连通曲形盛水空间,以供将外部冷水导入曲形盛水空间;一上端出水口,设于保温外壳的临近上端部位一侧且连通曲形盛水空间,以供将曲形盛水空间所产生的热水导出外部;一气泡排放空间,形成于该曲形盛水空间的上端;至少两个凸伸状导热体,呈间隔分布型态凸设于聚热内壳的凹面状聚热壁上,所述凸伸状导热体采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至少一导热鳍片,设于聚热内壳的底壁呈向下凸伸型态,所述导热鳍片采用具良好导热性的材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庚申陈佳麟
申请(专利权)人:新茂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