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感应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472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7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追日感应控制器,其控制一个或数个万向导动支架的旋转位移状态,包括:一半球面状的感应基座,包含一着置面及一呈半球面状的表面,且各该光传感器周围均设有一内筒体;一多孔遮光罩,该多孔遮光罩开设有多数个进光孔,各进光孔的位置与感应基座所设各光传感器相对位;一控制单元,与光传感器呈电性连结状态;一外筒体组设座,该外筒体组设座设置有多数外筒体,且该外筒体呈贯穿型态,同时各外筒体的位置与多孔遮光罩所设进光孔相对位;一透光罩,罩组于该外筒体组设座上方间隔处。借此,而能有效防止因光线漫射而失误感应的问题发生,达到提升感应准确度的实用进步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需要追日感应控制器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追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控制聚光板旋转位移状态的追日O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能源逐渐减少已是客观事实,众多科学家更预计石油将在数十年后消失殆尽,加上目前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人类当前的重要因应之道,是必须发展所谓「绿色能源」,以让地球能够永续发展,使人类能够保有生存空间。所谓绿色能源,其通常是指可再生能源,例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均为所指。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且很少产生污染,因此在满足人类能源需求过程中,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破坏与冲击能够降至最低。其中,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并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因此针对目前「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状况,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不失为造福人类的好方法。目前有相关业者开发出一种应用太阳能的装置,将光能转变为热能用以加温冷水,而此种装置必须透过一聚光板以将接受的太阳光向下折射聚集至一聚热容器内,使得导入聚热容器内的冷水通过太阳光所产生的热能加温之后导出;然而,当太阳所发射的光线与聚光板呈正对位关系时,所述聚光板的聚光效果为最佳,但由于太阳会随着时间不同具有仰角变化,而为了聚光考虑目前有相关业者开发出一种能够控制聚光板旋转位移的追日器,借以使该聚光板与太阳光常态呈正对位关系以为因应;一般追日器结构设计上,有一感应装置,该感应装置于内筒体内部装设有四个传感器,使该太阳光能够穿过内筒体并同时投射于四个传感器上,方可达到接收太阳光最佳角度状态,此时该追日器会控制聚光板的旋转角度与其呈一致状态,但是,上段所述追日器设计上仍旧有其缺憾不足之处尚待改良,其中该感应装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点,而习知结构设计上,仍旧存在传感器容易接受到光线漫射而导致失误感应的问题发生,造成感应准确度不足的缺弊。是以,针对上述习知追日器使用上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研发出一种能够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构造,实有待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乃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产品的不足,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的追日感应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追日感应控制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容易接受到光线漫射而导致失误感应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追日感应控制器,该追日感应控制器借以控制一个或数个万向导动支架的旋转位移状态,其包括一半球面状的感应基座, 包含一着置面及一呈半球面状的表面,其内部具有一控制单元组设部;复数光传感器,设置于该感应基座的表面上,呈间隔且平均布设状态,且各该光传感器周围均设有一内筒体;一多孔遮光罩,罩组于该感应基座上方间隔处,该多孔遮光罩开设有多数个进光孔,各进光孔的位置与感应基座所设各光传感器相对位;一控制单元,设置于该感应基座的控制单元组设部,并与光传感器呈电性连结状态;一外筒体组设座,罩组于该多孔遮光罩上方间隔处, 该外筒体组设座设置有多数外筒体,且该外筒体呈贯穿型态,同时各外筒体的位置与多孔遮光罩所设进光孔相对位;一透光罩,罩组于该外筒体组设座上方间隔处。较佳地是,其中该控制单元与该万向导动支架所设驱动器电性链接。较佳地是,其中该外筒体组设座所设外筒体为往该感应基座方向渐缩的锥缩型态。较佳地是,其中该光传感器周围的内筒体凸设于该感应基座的表面。较佳地是,其中该光传感器周围的内筒体为凹设于该感应基座。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追日感应控制器结构,其所欲解决的问题点,针对习知追日器存在传感器容易接受到光线漫射而导致失误感应之问题,造成感应准确度不足问题点加以思索突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使本创作对照先前技术而言,由于太阳光穿过透光罩后必须依序投射入正对位的外筒体、进光孔及内筒体最后触动所相对应的光传感器方可达成感应作动,借此而能有效防止因光线漫射而失误感应的问题发生,达到提升感应准确度实用进步性;再者,该追日感应控制器系通过透光罩的结构设计,能够达到防尘遮水的防护目的,有助于追日感应控制器使用寿命的延长的实用进步性;并通过该外筒体设成锥缩型态的结构设计,使该锥缩型态的外筒体能够顺应半球面状的放射组装需求,故可获得最少的配置状态,进一步缩减追日感应控制器整体尺寸;另一方面,该外筒体扩大端朝外以便于接收太阳光,因此,该锥缩状的外筒体又兼具有提升光线吸取范围的进步性。而能有效防止因光线漫射而失误感应的问题发生,达到提升感应准确度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追日感应控制器的应用实施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追日感应控制器的组合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追日感应控制器的太阳光照射状态实施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追日感应控制器的另一实施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追日感应控制器控制万向导动支架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追日感应控制器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追日感应控制器A借以控制一个或数个万向导动支架05的旋转位移状态,而该万向导动支架05顶端组设有一聚光板06, 该追日感应控制器A包括一半球面状的感应基座10,包含一着置面11及一呈半球面状的表面12,其内部具有一控制单元组设部13 (仅标示于图3);复数光传感器14,设置于该感应基座10的表面12上,呈间隔且平均布设状态,且各该光传感器14周围均设有一内筒体15 ;一多孔遮光罩20,罩组于该感应基座10上方间隔处,该多孔遮光罩20开设有多数个进光孔21,各进光孔21的位置与感应基座10所设各光传感器14相对位;一控制单元30,设置于该感应基座10的控制单元组设部13,并与光传感器14呈电性连结状态,且该控制单元30并与该万向导动支架05的驱动器07电性链接;一外筒体组设座40,罩组于该多孔遮光罩20上方间隔处,该外筒体组设座40设置有多数外筒体41,且该外筒体41呈贯穿型态,又各外筒体41的位置与多孔遮光罩20所设进光孔21相对位;一透光罩50,罩组于该外筒体组设座40上方间隔处,通过该透光罩50的设置,将能够达到防尘遮水的目的,有助于追日感应控制器A使用寿命的延长;且该透光罩50为玻璃或PC材质,使该透光罩50兼具有能够让与太阳正对位的光线通过但将其余光线反射的功能。其中,所述内筒体15能够表现的具体型态可为多种,如图2、图3图所示内筒体 15,则是设计成凸设于该感应基座10的表面12状态,或如图4所示内筒体15可设计成凹设于该感应基座10的型态。其中,该外筒体组设座40所设外筒体41为往该感应基座10方向渐缩的锥缩型态;通过该外筒体41设成锥缩型态,将可产生下述好处,该锥缩型态的外筒体41能够顺应半球面状的放射组装需求,故可获得最少的配置状态,进一步缩减追日感应控制器A整体尺寸;另一方面,该外筒体41扩大端朝外以便于接收太阳光,因此,该锥缩状的外筒体41又兼具有提升光线吸取范围的优点。采用上述结构组成设计,本创作所揭追日感应控制器的核心设计,主要在于该追日感应控制器A于感应基座10表面间隔平均布设有光传感器14,而光传感器14周围均设有内筒体15,并配合该多孔遮光罩20对应设有进光孔21,且该进光孔21外部更设有相对位的外筒体41的结构配合型态设计;当所述太阳仰角产生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庚申
申请(专利权)人:新茂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