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分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抗的应用。
技术介绍
水稻黑条矮缩病曾于1960年代中期在浙江及华东诸省市不少地区的稻、麦和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上严重为害,其中浙江发病较重致使当时以东阳为中心的浙中玉米种植区被迫改变栽培制度,此后20年发病面积迅速下降直至70年代销声匿迹。近年来由于受耕作栽培制度改变、气候变暖、灰飞虱暴发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黑条矮缩病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发生、流行。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引起,该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该病毒可侵染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粱、马唐、白草和稗草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引起水稻的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的矮缩病。病毒粒体球状,直径70 75 nm。病毒基因组为双链 RNA(dsRNA),共10个片段,由大到小分别命名为SI S10,其中SlO编码病毒的外壳蛋白。 细胞质中病毒粒子以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散或不规则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祥,周雪平,倪跃群,刘欢,饶黎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