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切削砂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1003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切削砂轮,包括基体和磨环,磨环的磨面上镂空有出水口,各出水口连通基体内对应开设的水流通道,各水流通道汇合于基体上开设的进水口,在所述磨面上任意设定的圆弧长度范围内,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为大于0个而小于30个,所述任意设定的圆弧长度为1倍~3倍磨环与被加工件磨削时的接触线长;所述基体包括两层基板,所述磨环夹持固结于基板之间,基板之间还形成起水流通道作用的储水区,进水口为开设于基板上的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出水口的数量设置为足够多,使磨削加工区域内产生的粉屑快速排出,使被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砂轮锋利度的性能大幅度提高,确保砂轮更能够适用于快速、高速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削工具,具体为一种高效切削砂轮
技术介绍
对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磨削加工采用砂轮来完成,对于平面加工使用磨削面为平面(或运行轨迹为平面)的砂轮,而对于异形磨边加工则常采用磨削面为异形的成形砂轮。 砂轮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磨削热和粉屑,因此砂轮加工(平面磨削和异形磨削)时需要进行冷却,冷却方式为砂轮加工机床的冷却机构提供冷却水,冷却水作用于磨削加工面, 冷却水一方面对磨削加工面进行冷却,另一重要作用是将大量的粉屑冲刷排除,粉屑的排出速率和排出量,将直接影响着加工质量和效率。根据冷却方式的不同,现有砂轮加工机床分为外冷式磨床和内冷式磨床。1、外冷式磨床的冷却机构简单(配用的砂轮为普通砂轮),主要是一根连接泵源的冷却管,冷却管安装于工作台面上,冷却管喷出的冷却液直接作用于砂轮加工部位,由于砂轮转动的离心作用,冷却液将快速飞离砂轮加工部位。而磨削时工作面与被加工件之间结合较紧密,磨削产生的粉屑形成了对冷却水的封闭,实际上冷却液很难进入到正在加工的工作面,而只是起到砂轮工作之前预冷、砂轮工作之后降温的作用;从排屑角度而言,冷却液只能冲刷掉加工工作面外的粉屑,而对于密闭于加工区域内的粉屑难有作为。2、内冷式磨床的使用是为了改善外冷式磨床的冷却功能,内冷式磨床要配套使用具有内冷却结构的砂轮,这种内冷式砂轮的结构是在砂轮基体中心轴位的轴孔上开设有与内冷式磨床砂轮转轴出水口对位的进水口,砂轮基体的内部还开设有为数不多水流通道 (常规为120°、90°、60°、45°、30°等分均布3、4、6、8、12个),而砂轮的磨环上开设对应数量的出水口,冷却液通过安装砂轮的砂轮转轴出水口供给,冷却液从砂轮转轴的出水口进入砂轮基体轴孔的进水口,经水流通道从磨环上的出水口喷出而作用在磨削工作面上; 从排屑角度而言,出水口喷出的水量有限且喷水口数量太少,力量不足,同样无法排除密闭于加工区域的粉屑。综上所述,采用现有的内冷式磨床,想通过冷却液直接冲刷掉切削区域内的粉屑根本不可能,粉屑的排除仍然依靠砂轮自身的转动而带出,而砂轮自身将粉屑带出的线程大,排出速率和带出量有限,大量粉屑集中储藏于切削区域的砂轮磨粒之间,削弱了砂轮磨粒的刻取能力,直接影响着加工质量和效率,这是砂轮工作效率无法提高的关键所在。从冷却水作用的部位而言,所述外冷式磨床的冷却效果似乎应该比外冷式磨床效果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砂轮磨环上的出水口为数不多,并不能保证砂轮加工过程中,在砂轮和被加工件接触线长的范围内,都有冷却水作用在磨削面上,极端情况下,在磨削的某些时段, 甚至没有出水口出现在磨削面上,因此其内冷式效果为间断式甚至干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内冷却,其冷却效果与外冷式效果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外冷式效果。由于要解决内部冷却管路的布局和砂轮转轴与砂轮轴孔进、出水口联通与密封问题,是造成内冷式磨床机构复杂的原因,进而催升了内冷式磨床的制造成本,并且普通砂轮还不能在内冷式磨床上运用,必须使用特殊制作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砂轮,导致最终的综合加工成本增大。另外,对于异形磨边加工,砂轮的异形磨面形状对应于材料的边角形状要求,最终成型的常用边角形状为弧形,也有除弧形以外的其他形状,如为规矩的几何形状,或为由直线、弧线、曲线等线段构成的非规矩几何形状。对于异形磨边的胚料,应预留有加工余量,而加工余量并非针对异形磨削面的形状而留,加工余量的初始几何状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对规矩的(常见为方形),材质也是均勻的。在加工过程中,砂轮异形磨面沿轴向方向上的各个部位的加工量可能存在不均, 有些甚至是倍率差的关系,而砂轮的材质却是均勻性的,这就造成了砂轮异形磨面的各个部位随加工量的不同而磨损程度不同,使砂轮的异形磨面极易失形而无法正常使用,需经常修复或失形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实现快速、高速切削的高效切削砂轮。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高效切削砂轮,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磨环,所述磨环的磨面上开设有贯通磨环的出水口,所述各出水口连通基体内对应开设的水流通道,所述各水流通道汇合于进水口,所不同的是在所述磨面上任意设定的圆弧长度范围内,至少设有大于0个出水口,所述任意设定的圆弧长度为1倍 3倍磨环与被加工件磨削时的接触线长。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出水口,在冷却砂轮和被加工件的同时能够及时将磨削加工时产生的粉屑纳入出水口内储存,储存有粉屑的出水口随砂轮转到磨削工作面外时,由于离心力和水流作用(冷却水可以从基体上的进水口进入,通过对应于出水口的水流通道从出水口喷出),出水口内的粉屑可顺利排出,从而及时有效地将粉屑排除。对于高品质砂轮,如用于加工精度要求高、平整度要求高的工件,最好是在1倍磨削加工接触线长范围内有大于0个容屑口或出水口,也就是在磨削加工接触线长范围内至少有一个出水口的小部分甚至极小部分,这样即可确保在砂轮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砂轮和被加工件接触线长的范围内,都有冷却水作用在磨削面上及时冷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冷却,确保砂轮不会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异常磨损,另外该出水口还可以及时使磨削加工时产生的粉屑能迅速进入出水口内储存,及时有效地将粉屑排除,从而确保砂轮磨粒的刻取能力。从提高冷却和排屑效果来说当然是出水口越多越好,但综合考虑加工成本等因素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设定。如在磨削范围小(即接触线长短)出水口的设置大而稀疏的情况下,1倍磨削加工接触线长范围内的出水口数量无论是一个出水口的大部分,或者是一个出水口的小部分甚至极小部分即可获得极好效果;在出水口的设置小而密集的情况下,1倍磨削加工接触线长范围内的容屑口数量则最好是一个出水口或者是一个以上,如几个出水口或十几、几十个出水口,根据长期磨削加工经验和实验,出水口最多一般不超过30为好,过多了,增加了制造的难度,降低了磨环的强度。对于较低品质的砂轮,如用于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平整度要求不高的工件,或者低速砂轮,则出水口的开设密度可稍微降低,根据不同品质砂轮的要求,出水口设置条件可适当放宽,经过反复实验,在3倍及3倍以内的磨削加工接触线长范围内,有大于0个出水口, 就可起到比现有技术产品表现明显好转的冷却和排屑效果,同样出水口最多一般不超过30 为好。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足够多的出水口,还有效减少了磨环材料,降低了砂轮成本。对于所述磨环的磨面为异形磨面的情况,所述出水口为异形磨面上不参与磨削的 “非实体加工区”,除“非实体加工区”以外的异形磨面剩余部位则为参与磨削的“实体加工区”,所述“实体加工区”于不同轴向位置上的圆周总线长对应于被加工件同位置的加工余量,其对应关系为正比例关系或近似正比例关系,从而形成异形磨面的等形磨耗结构。即所述磨环中的实体加工区(指磨削时接触被加工件的部分),将根据砂轮在加工过程需要完成的加工量,在砂轮轴向不同位置上分配对应实体加工区的圆周总线长,即工件加工余量大的部位,其对应的实体加工区圆周总线长则大,工件加工余量小的部位,其对应的实体加工区圆周总线长则小,两者之间构成正比例或近似正比例关系,从而形成砂轮的等形磨耗结构,以此来解决或缓解异形砂轮失形问题。当被加工件对形状要求不是很高、范围较宽时,根据砂轮在加工过程需要完成的加工量,在砂轮轴向不同位置上分配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京新吕智蔡元沛龙慧玲郭新玲梁安宁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创源金刚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