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7904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所述线夹中间开有通孔;所述线夹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侧部,第一侧和和第二侧对应设置;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开有上下对应的两个凹槽。所述线夹第一侧中间开缺口,第二侧两边开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电容器装置电流过大而无法选择铜绞线”和“当装置额定电流超过铜绞线的载流量,铜绞线长期过电流运行,会发热过大,热量积累一定的程度会引发事故”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技术背景高压电容器成套装置均是由很多单台电容器相并联、串联组成。通常的做法是用两个常规线夹,以夹紧两根镀锡铜绞线。因受电容器套管接线导杆长度及常规线夹制造工艺的限制,镀锡铜绞线的最大截面选择为70mm2。70mm2的铜绞线最大载流值为180A。随着装置并联台数的增加,额定电流也越来越大。所以当每股所承受的电流大于180A,将无法选择铜绞线。如某电容器装置的计算电流在360A以下时,可以用2个常规线夹,夹紧2根 70mm2的铜绞线;若装置计算电流大于360A,因常规的2个线夹最多能夹住2根70mm2的铜绞线,又因电容器套管接线导杆长度受行业规定及制造工艺的限制,不能加长,无法使用4 个常规线夹以夹紧4根线的做法,故常规做法无法满足大电流的这一要求。以往的做法是装置安装汇流母线以满足大电流,这无疑带来占地面积的增加、材料的浪费、成本的增设、 安装复杂、美观度下降等不足。常规做法因线夹与铜绞线接触面较少,装置运行时会导致结点处温度较高。长时间热量的积累,温度的升高,通常会引起故障,甚至会导致故障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 以解决“电容器装置电流过大而无法选择铜绞线”和“当装置额定电流超过铜绞线的载流量,铜绞线长期过电流运行,会发热过大,热量积累一定的程度会引发事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所述线夹中间开有通孔;所述线夹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侧部,第一侧和和第二侧对应设置;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开有上下对应的两个凹槽。较佳地,所述线夹第一侧中间开缺口,第二侧两边开缺口。较佳地,所述线夹的材料为铜。较佳地,所述线夹表面镀Cr。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本技术能同时夹住4根最大截面积为70 mm2铜绞线。第二,本技术增大了铜绞线与线夹的接触面积,增大散热面积,降低结点温度。第三,本技术表面镀Cr,有效地阻止了环境的腐蚀,即使长时间淋雨、淋雪、日照,表面不会生锈腐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与电容器套管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上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所述线夹中间开有通孔;所述线夹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侧部,第一侧和和第二侧对应设置;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开有上下对应的两个凹槽。下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如图1至图3,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4,其中间开有通孔41 ;其包括第一侧43和第二侧42两个侧部,第一侧43和和第二侧42对应设置;第一侧43和第二侧42 均开有上下对应的两个凹槽。本实施例中,线夹第一侧43中间开缺口,第二侧42两边开缺口。本实施例中,线夹的材料为铜,表面镀Cr。参见图4至图6,其中1为高压电容器套管;本实施例线夹4与下线夹3、上线夹5 配合,用以夹紧铜绞线2,紧固件6用以紧固各部件。安装顺序第一步先将下线夹3安装于电容器套管项1的导杆上;第二部将两根铜绞线2放入下线夹3的凹槽内;第三步安装本实施例线夹4 ;第四步再将2根铜绞线2放入本实施例线夹4的凹槽内;第五步安装上线夹5,最后用紧固件6紧固。本技术可应用于高压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滤波电容器、直流电容器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本技术能同时夹住4根最大截面积为70 mm2铜绞线。第二,本技术增大了铜绞线与线夹的接触面积,增大散热面积,降低结点温度。第三,本技术表面镀Cr,有效地阻止了环境的腐蚀,即使长时间淋雨、淋雪、日照,表面不会生锈腐蚀。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夹中间开有通孔;所述线夹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侧部,第一侧和和第二侧对应设置; 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开有上下对应的两个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第一侧中间开缺口,第二侧两边开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的材料为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表面镀Cr。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容器用新型结构线夹,所述线夹中间开有通孔;所述线夹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侧部,第一侧和和第二侧对应设置;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开有上下对应的两个凹槽。所述线夹第一侧中间开缺口,第二侧两边开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解决了“电容器装置电流过大而无法选择铜绞线”和“当装置额定电流超过铜绞线的载流量,铜绞线长期过电流运行,会发热过大,热量积累一定的程度会引发事故”的技术问题。文档编号H01G2/00GK202308361SQ201120451529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姚子君, 李京明, 王金刚 申请人: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刚姚子君李京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