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洲专利>正文

一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7768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0:02
一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涉及一种加热装置,水汽分流器(3)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水口(4)、排气口(14),在不锈钢管(5)连接孔与出水口、排气口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芯(1)安装座,水汽分流器上盖(2)扣在水汽分流器(3)上,流量调节阀芯设置在安装座内且上部穿过水汽分流器上盖(2),不锈钢管上端与水汽分流器(3)的连接孔连接,发热管(12)设置在不锈钢管内,不锈钢管的下部设有密封硅胶封堵头(10),在不锈钢管的一侧设有进水口(9),所述不锈钢管上还设有突跳式温控器(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发热体相比具有加热速度更快,无需等待,即热即饮;节约能源,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饮水机在方便人们饮用热水的同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设计的原因, 对于存在加热胆内的水反复加热,这是感应器发现水温达不到设计要求水温时便会自动对温水加热,无人饮用时便会自然放凉加热胆内的水,周而复始形成所谓的“千滚水”;这种 “千滚水”会令水中的微量元素、矿物质积累形成“不可溶微粒”;进而所述“不可溶微粒”便会堵塞出水口使引水机内部积累水垢、细菌并且难以清洗。而且长期使用“千滚水”会将“千滚水”内含有的重金属、砷化物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久饮会危害胃肠健康;况且饮水机一直处于待加热或加热状态,所以非常浪费电能。本人在先申请了多项饮用水加热方面的专利,在先申请中克服了目前的“千滚水” 弊端,但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加热容器的结构,所以有必要对于加热体结构进行适应性修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通过直热式方式结合按压按钮来调节出水量的大小,实现了随用随出开水或温水的目的,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本技术有效地克服了现有加热体对水的烧烧停停产生千滚水的危害;本技术与传统的发热体相比具有加热速度更快,无需等待,即热即饮;节约能源,方便快捷。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包括流量调节阀芯、水汽分流器上盖、水汽分流器、发热管、不锈钢管、突跳式温控器、进水口和密封硅胶封堵头,水汽分流器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水口、排气口,所述水汽分流器的另一侧底部设有不锈钢管连接孔,在不锈钢管连接孔与出水口、排气口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芯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中部设有流量控制槽,所述安装座的流量控制槽一侧与不锈钢管连接孔贯通,水汽分流器上盖扣在水汽分流器上,流量调节阀芯设置在安装座内且上部穿过水汽分流器上盖,不锈钢管上端与水汽分流器的连接孔连接,发热管设置在不锈钢管内,所述发热管的正负极分别联通电源控制键,不锈钢管的下部设有密封硅胶封堵头,在不锈钢管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不锈钢管上还设有突跳式温控器。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不锈钢管的上端外缘设有固定环,固定环通过螺丝与水汽分流器的连接孔下端口固定连接。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所述密封硅胶封堵头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密封硅胶封堵头的上部为缩颈段,所述缩颈段与不锈钢管的下部内孔过盈配合。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所述发热管下部呈“U”形结构。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所述不锈钢管设置的突跳式温控器为两个,突跳式温控器由温控固定架与不锈钢管的侧壁连接。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所述不锈钢管与发热管的突跳式温控器处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在发热管的上端设有固定片。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所述不锈钢管由发热管固定架与饮水设备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内加热饮用水,即热即用或水开后利用出水排气口流出开水供给饮用,由于按钮从按下到出热水或开水流出,仅需2 6秒,可通过调节按钮来控制出水量,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水质的矿物质及营养成份的目的;由于加热体的加热腔不留剩水,避免了生水开水混合储存外流;本技术具有即开即热,一次饮用或涮洗,一次加热,方便卫生,节能省电等优点,在作为饮用水时使人们远离“千滚水”的健康风险。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零件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水汽分流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流量调节阀关闭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流量调节阀半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流量调节阀打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不锈钢管与发热管的钎焊结构示意图;图中1、流量调节阀芯;2、水汽分流器上盖;3、水汽分流器;4、出水口 ;5、不锈钢管;6、突跳式温控器;7、温控固定架;8、发热管固定架;9、进水口 ;10、密封硅胶封堵头;11、固定片;12、发热管;13、固定环;14、排气口 ;15、流量控制槽;16、钎焊。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结合附图I 7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包括流量调节阀芯I、水汽分流器上盖2、水汽分流器3、发热管12、不锈钢管5、突跳式温控器6、进水口 9和密封硅胶封堵头10,水汽分流器3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水口 4、排气口 14,所述水汽分流器3的另一侧底部设有不锈钢管5连接孔,在不锈钢管5连接孔与出水口 4、排气口 14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芯I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中部设有流量控制槽15,所述安装座的流量控制槽15 —侧与不锈钢管5连接孔贯通,水汽分流器上盖2扣在水汽分流器3上,流量调节阀芯I设置在安装座内且上部穿过水汽分流器上盖2,不锈钢管5上端与水汽分流器3的连接孔连接,发热管12设置在不锈钢管5内,所述发热管12的正负极分别联通电源控制键,不锈钢管5的下部设有密封硅胶封堵头10,所述密封硅胶封堵头10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密封硅胶封堵头10的上部为缩颈段,所述缩颈段与不锈钢管5的下部内孔过盈配合,在不锈钢管5的一侧设有进水口 9,所述不锈钢管5设置的突跳式温控器6为两个,突跳式温控器6由温控固定架7与不锈钢管 5的侧壁连接,所述不锈钢管5与发热管12的突跳式温控器6处通过钎焊16连接,在发热管12的上端设有固定片11 ;不锈钢管5的上端外缘设有固定环13,固定环13通过螺丝与水汽分流器3的连接孔下端口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管5由发热管固定架8与饮水设备连接。实施本技术所述的饮用水的加热装置,旋拧流量控制阀芯1可以调节水温, 根据出水流量的大小控制水温,在达到所需温度即可出水,无需达到沸腾,可控性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水从加热体进水口 9接入水源到不锈钢管5内,发热管12同时工作,所述不锈钢管5与发热管12形成加热体,加热体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水往上冲,达到一定温度后由出水口 4出水,热蒸汽由排气口 14外排,结合附图4、5、6可以看出,所述流量控制阀芯 1是控制水的出水流量,同时也控制了水的温度,可随时调节内部开口的大小;如旋钮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则水达到沸腾后方可出水,出水温度控制如附图4、5、6三种状态,即全开、 全闭、半闭等。本技术的特点是具有防干烧保护功能,发热管12和不锈钢管5用钎焊16焊接,其热量传递快,发热管12干烧时温度加剧升高,温控感应到高温后,达到温控极限温度,电源断开,达到防干烧保护作用。本技术与传统发热体相比,还具有方便清洗的效果,只需拆开加热体底部密封硅胶封堵头10即可,便可除去长时间使用时沉淀的水垢。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包括流量调节阀芯(I)、水汽分流器上盖(2)、水汽分流器(3)、发热管(12)、不锈钢管(5)、突跳式温控器(6)、进水口(9)和密封硅胶封堵头(10),其特征是水汽分流器(3)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水口(4)、排气口(14),所述水汽分流器(3)的另一侧底部设有不锈钢管(5)连接孔,在不锈钢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洲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