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537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包括主体结构、缓冲器、应急箱和防辐射面层,形成一面为出口的立方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结构柱、阻尼支撑、支撑杆、顶层和底层,阻尼支撑和支撑杆位于主体结构的侧面,结构柱柱顶连接缓冲器,顶层或底层分别由钢网架构成,主体结构外包防辐射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室内创造了一个局部抗冲击、防辐射应急避震避难安全空间,用于地震,核爆炸等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避险。该空间为组合式结构,易于拆装,做好装饰面层后美观协调,方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适用于在室内创造一个安全的应急庇护空间,属于建筑结构防震减灾

技术介绍
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灾害发生的持续时间极短,人们很难在这么短时间内跑出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复杂空间及公共场所内;而且地震预测、预报还不成熟,当地震实际烈度大于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时,建筑物可能遭受严重损坏,甚至倒塌,建筑内部梁、板、设备、装饰物等掉落,砸中逃离人员也会造成伤亡,在不能逃离情况下需要躲藏在一个局部安全空间中。根据地震原理,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刻有时间差,与相对于震源的距离有关,假如纵波和横波之间有10秒的时间差,则人们可以在感知纵波之后第一时间逃入应急避震空间结构内。如遇外部建筑结构严重受损,避难人员不能及时逃出,则应该在应急避震空间内等待救援,并利用应急箱进行自救和与外界取得联系。现有大量既有房屋,尚不可能对所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和改造,使之达到抵御实际的地震烈度。由于建筑抗震设防每提高1度,建造成本增加约5% 10%,均摊到每户约 2万 4万元,因此成本较高。此外,人们还设计了一些独立的抗震家俱,如加强衣柜、桌子等,但是它们抗震强度低,空间有限。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开发一种专门避震避难的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的避震避难建筑结构,在地震时可以为人们提供室内应急逃生庇护用的避震避难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包括主体结构、缓冲器、应急箱和防辐射面层, 形成一面为出口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的主体结构包括结构柱、阻尼支撑、支撑杆、顶层和底层,所述的阻尼支撑和支撑杆位于主体结构的侧面,所述结构柱柱顶连接缓冲器,所述的顶层或底层分别由钢网架构成,所述主体结构外包防辐射面层。所述的结构柱可以为4根圆钢管,所述结构柱的根部与建筑楼板固定。如采用规格为P121X8 mm的4根钢管,柱根部与建筑楼板固定,结构满足不低于11度抗震设防要求, 高于一般房屋的设防标准。所述的钢网架为由钢管和T型钢组成的平面网架。顶层和底层分别铺设用圆钢管焊成的钢网架,可防止上面结构掉落及底层楼板塌落对避难人员的伤害。所述的阻尼支撑位于主体结构两个相对的侧面,为双层阻尼支撑。侧面加双层阻尼支撑,提高结构的抗侧能力,并能在地震中提供耗能能力,使结构在地震中保持稳定。所述的缓冲器为封闭式抗冲击液压阻尼器。结构上层四个缓冲器采用封闭式抗冲击液压阻尼器,最大可承受不小于100吨的冲击荷载,最大位移为10mm,结构行程为士100mm。所述的顶层还铺设一层封闭式抗剪增稠液隔层。全封闭式剪切增稠液隔层,在小的振动干扰下呈液态弹性,有效阻隔振动,在突然的冲击荷载下,由液态瞬间转为固态,变得坚硬并消耗冲击荷载。表面设置防辐射的硫化物、铅丝网的面层。所述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出口处设置防辐射卷帘,卷帘采用介入式防辐射材料。在进出口位置设防辐射卷帘,轻便安全, 平时可收起放在结构顶部,必要时放下卷帘,可形成全方位防辐射空间。所述的应急箱内备有应急设备(如应急灯、电池、通讯设备、毛巾等)、急救医药和器械及食物等。应急箱还可以设计作为躺下休息的枕头。所述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的基本尺寸为0.9mX2. OmX2. an。0. 9m的宽度适应一般预制楼板的宽度,保证结构柱能够完全支撑住预制楼板,结构设计安全,可承受梁板压力和冲击荷载;2. Om的长度可以满足大部分人躺下的空间;2. 2m结构高度外加液压缓冲装置高度,满足室内净空高度要求。本技术的室内应急避震空间,由主体钢结构组成,用于加固建筑室内结构或单独创造局部安全空间。本结构特点在于结合建筑加固技术,使得避难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结合,装置本身带有抗冲击及隔振消能构件,在地震既能抗冲击荷载,又可以隔震减震, 同时备有应急设备设施。整个装置是一个加固的建筑结构,又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完备应急空间。本技术在室内创造了一个局部抗冲击、防辐射应急避震避难安全空间,用于地震,核爆炸等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避险。本装置由四部分组成主体结构、液压缓冲垫、应急箱及防辐射面层。主体钢结构结合抗震加固或装修改造,与周围的墙体形成超强抗震能力的整体,钢结构柱间设阻尼支撑,增强侧向抗震耗能;顶部设钢架及封闭式剪切增稠液隔层,防止上部装饰物掉落造成损伤;柱顶部缓冲器,可缓冲坠物、坍塌等造成的冲击荷载; 应急箱,为避难者提供应急照明、呼救器、密封保质食品、饮用水、急救医药、常用工具和救援通讯装置等;整个空间的面层为防辐射层,出入口位置设防辐射卷帘。本技术的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为组合式结构,易于拆装,做好装饰面层后美观协调,方便使用。同时,本结构的用钢量在IOOOkg以内,总成本1万元左右,成本低,可抵御9度 11度地震的影响。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的示意图,其包括主体结构、缓冲器2、应急箱和防辐射面层,形成一面为出口的立方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结构柱 1、阻尼支撑3、支撑杆4、顶层和底层。由主体结构、缓冲器、应急箱、防辐射面层组成的室内安全庇护空间,可设置于浴室、卫生间、卧室及客厅角落等位置,平时兼做浴房及衣帽间等他用,震时应急。主体结构尺寸可任意调整。结构柱为4根圆钢管,侧面加阻尼支撑,顶部由钢管及T型钢组成的平面,铺设封闭式抗剪增稠液隔层,柱顶连接4个封闭式液压抗冲击阻尼缓冲器。并配备应急箱,内备应急设备、医药器材及食物等。外包防辐射面层,进出口处设防辐射卷帘。结构柱1为4根圆钢管,规格为P121X8 mm,结构柱1的根部与建筑楼板固定,结构满足不低于11度抗震设防要求,高于一般房屋的设防标准。结构柱1柱顶连接缓冲器2, 结构柱1顶部四个缓冲器2采用封闭式抗冲击液压阻尼器,最大可承受不小于100吨的冲击荷载,最大位移为10mm,结构行程为士 100mm。阻尼支撑3和支撑杆4位于主体结构的侧面,阻尼支撑3位于主体结构两个相对的侧面,为双层阻尼支撑。侧面加双层阻尼支撑,提高结构的抗侧能力,并能在地震中提供耗能能力,使结构在地震中整体基本完好。顶层或底层分别由钢网架构成,钢网架为由钢管和T型钢焊成的平面网架,可防止上面结构掉落及底层楼板塌落对避难人员的伤害。顶层还铺设一层全封闭式抗剪增稠液隔层,在小的振动干扰下呈液态弹性,有效阻隔振动,在突然的冲击荷载下,由液态瞬间转为固态,变得坚硬并消耗冲击荷载。主体结构外包防辐射面层,为采用防辐射材质的硫化物、铅丝网面层。所述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出口的一面设置防辐射卷帘。进出口位置设防辐射卷帘,卷帘采用介入式防辐射材料,轻便安全,平时可收起放在结构顶部,必要时放下卷帘,可形成全方位防辐射空间。所述的应急箱内备有应急设备(如应急灯、电池、通讯设备、毛巾等)、急救医药和器械及食物等,如应急照明、呼叫、密封保质食品、饮用水、急救医药、常用工具和救援通讯装置等。应急箱的设计平时置于顶部,震时置于下部,还可以设计作为躺下休息的枕头。室内应急避震避难空间结构的基本尺寸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录马剑黄柏兴张文革朱丽华席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